特高压破解宜宾缺电难题
3月初,有媒体称,四川省的枯水期将在4月结束。近年来,四川采取了多方面保电措施,该省实现连续三年枯水期不拉闸限电。
在2011年10月,有关机构却预测,入冬到2012年春,四川电网用电最大缺额将达到20%,最大电力缺口400万千瓦,日均缺电量8000万千瓦时,为近10年来最严峻的局面,电网限电将不可避免。
仅仅几个月,却出现了戏剧性转变,有分析说,这得益于四川电网与外区联网通道的打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调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位于1900千米长的向上特高压工程起点的宜宾,首先享受到了特高压带来的益处。
成为第五张城市名片
3月5日,睛,宜宾市南岸西区。
每逢有外地亲友来宜宾,市民李松总爱把亲友带到西区来观光,这儿是宜宾市城市新区,宽阔的大街、别致的高楼、美丽的绿化带,负责创下世界 “十八个第一”的±800千伏向上工程复龙换流站运行的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运行中心也在这里。
特高压投运后,当地旅游部门把向上特高压、向家坝水电站以及五粮液酒厂打造成工业旅游景点列入计划。
谈到向上工程,包括李松在内的当地人颇为自豪,把它作为五粮液、蜀南竹海、兴文石林、向家坝水电站之后的第五张城市名片。因为向上工程使这座城市“声名鹊起”,直接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少实惠。
宜宾市发改委副主任郑建说:“为建设向上工程,国家电网公司在宜宾建成一个重型装备运输码头,极大提高了金沙江重型货物运输能力,也为宜宾规划的江海互通大流通格局打下了基础。还重建了10千米运输大件的专用公路,为25万人改善了出行条件。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向上线的10亿元用于当地直接采购,抛开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不说,仅这10亿元贡献的税收就达3000万元。”
极端天气不限电
通过围绕特高压建设,以前薄弱的宜宾电网已打造成全国地级市中为数不多的±800千伏、500千伏、220千伏强联系坚强电网。
宜宾电力调度中心调度科科长张吉军说:“2010年前,宜宾电网处于四川电 网末端,与外部电网联系薄弱,仅有4条220千伏线路,2条500千伏线路与主网互联,负荷主要靠区内2座总装机容量65万千瓦的骨干火电厂供电,供电量已达到供电极限。一旦电网骨干大电厂异常停机,将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极大威胁。
而±800向上线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彻底改写了宜宾电网薄弱的历史!”围绕特高压建设,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追赶式发展,宜宾电网从一个受电能力仅30万千瓦的末端弱联系电网,发展成为具有4条220千伏联络线路和500千伏叙府变电站2台100万千伏主变的强联系电网,享受了特高压带来的“特”惠,基本成为一个不“限电”的城市。
2011年8月,宜宾近一个月未下雨,遭遇70年一遇大旱!最高温度43.5摄氏度,创历史新高!据悉,8月的持续高温天气使宜宾市生活用电量激增,一周多的时间里,宜宾单日用电量已经7次创下了历史纪录,最大供电负荷与日电量比2010年最高值分别增长15.43%和20.11%。宜宾电力调度中心人员说,一周内电力、电量连续七次创新高,是近30多年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尽管如此,宜宾仍旧没有限电。
宜宾电力调度中心调度科科长张吉军说:“2011年宜宾用电增长势头远胜往年,宜宾电业局供电量62.47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01%。商业用电量、排灌拉动农业用电需求和居民生活用电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高温天气导致的降温负荷的增加,是宜宾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的重要因素。由于宜宾通过特高压与外界连成一片,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调配,使得近两年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电力依然可以得到保障。”
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向上工程”等多项世界级工程的落地,为宜宾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能源时代,让宜宾从受端电网变成送端电网,把四川水力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实现角色华丽的蜕变。
2005年溪洛渡电站,2006年向家坝水电站,2008年总投资48.04亿元的华电珙县电厂,2009年总投资48.37亿元的中电投福溪电厂的开工,把宜宾推入我国能源建设的前台。
作为这些特大型水电、火电工程配套项目的±800千伏向上特高压工程于2007年12月21日开工,建成后一方面将接纳 电厂所发电量,源源不断送往华东,使宜宾成为“电能批发中心”。另一方面,通过配套网络,在宜宾落地消纳所发电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特高压跨区电网把宜宾同四川、全国电网连成一片,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火电丰枯互济。丰水期,把宜宾及四川丰富的水电资源送出。枯水期缺电时,把北方丰富的火电资源送往宜宾、四川,为宜宾、四川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刚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地处成渝经济区的宜宾扮演什么角色?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说,宜宾将建设“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在“四基地”中,他特别强调西部综合能源基地。
杨冬生的强调不无道理。宜宾水能资源丰富———金沙江、岷江、长江水能储能丰富,还具有能源矿产资源,是国家确立的水电、火电、核电基地。作为发电工程的 配套工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成了宜宾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临门一脚”。
市长徐进直言不讳:“我们为什么重视特高压工程?因为它是一个契机,宜宾潜力巨大,资源富集,只有实现电力外送,才能推动能源合理利用。”特别是2011年1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电力公司正式签订《加快推进电网建设全力支持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四川省电力公司将投资95.43亿元,把宜宾打造成“西电东送”的输电平台。
根据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四川省电力公司将宜宾电网打造成高压跨区输电平台,构建以500千伏、220千伏电网为支撑,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坚强宜宾主网架,协调发展各级配电网,大力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共计划投资95.43亿元,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换流)容量1010万千伏安,线路1514千米;10千伏 及以下配电容量36.8万千伏安,线路2826千米,使宜宾电网供电能力显著提升。
据悉,“十二五”期间,宜宾境内还将建设溪洛渡—华中、双龙及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等直流输电工程,把宜宾培育成全国重要的“西电东送”输出基地和特高压中心。宜宾电网将继续围绕特高压建设,以建设坚强智能宜宾电网为重点,努力实现“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的战略格局,将依托500千伏主干网架,围绕城市、工业集中区、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等负荷中心形成两个220千伏输电双环网为骨干电网,实现供电区域分区分块、“手拉手”的环网供电。
到2015年,宜宾基本建立起以金沙江水电开发中的向家坝水电站建设为龙头,筠连矿区开发和大型火电建设及核燃料、天然气生产为骨干,地方小水电、火电和农村能源为补充的国家 “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
标签:特高压,宜宾,西电东送,输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