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区域,95%以上的煤炭和水力资源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约60%电力负荷需求集中在广东省,这样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南方区域跨省区电能交易的主体类型就是“西电东送”。贵州、云南省作为电能输出省,每年发电量的30%左右东送广东,而广东省每年购入“西电”最多时占到本省全社会用电量近30%。
相应的跨省区输电通道属于我国“西电东送”三大通道中的南通道。据了解,目前南通道已经形成“十交五直”的格局,平均输电距离超过1000千米,总输电容量超过2400万千瓦,占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规模三分之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南方区域“西电东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易更加活跃,逐步形成了“以省级政府间框架协议主导的长期合约交易为主,短期临时交易为辅”的交易模式。
“‘西电东送’为西部省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历史机遇。”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贵州省为例,长期以来,贵州被评价为“富饶的贫穷”。一方面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一方面又是经济发展的缓慢和落后。而近十年间(2001~2010年),贵州省电力生产规模翻了两番,电力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以上,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20%以上,电力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14%,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增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又带动了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并为省内发展高载能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西电东送”还为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清洁、高效的能源。“西电”作为广东省的清洁能源,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预留了宝贵的环境容量。“十一五”期间共计输入广东电量4396亿千瓦时,相当于平均每年为广东省减少碳排放764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47万吨。另外,相比在本省直接燃用煤炭发电,消费“西电”每年可 以减少广东省能源消费1838万吨标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9%。
此外,作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电东送”也为促进我国西南地区水能开发利用,构建国家安全、稳定、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跨省区电能交易为依托,“西电东送”搭建起了跨省余缺调剂、跨省应急支援的平台,是资源安全特别是电力安全的重要支撑。
标签:西电东送,南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