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因素分析
一、宏观经济走势。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与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相关度。
1995年以来,GDP增长率与电力生产量增速、火电生产量增速、电力消费量增速和工业消费量增速变动方向大趋势上基本一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
二、通货膨胀因素。
通货膨胀因素直接导致了电力行业成本上升,压缩了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能源价格的上升直接导致火电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电力行业全行业利润回落。
三、货币政策的调整。
受连续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胀预期上升以及考核要求强化等因素综合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在波动中明显上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及持续的期限已直接影响到了电力企业的贷款量,同时利率的上升又加重了已有贷款的还款压力。
四、煤价波动较大。
煤、电行业关联紧密,我国每年煤炭行业产量约50%用于发电,而电力行业约80%的发电量来自于火电。对煤炭行业来说,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对煤炭资源的刚性需求,电煤供给的价格弹性很高,电煤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
五、气候因素。
气候的异常易导致电煤供应趋紧,特别考虑到铁路、公路运输的压力。总体而言,我国华北、华东、南方电力供需偏紧;华中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时段性紧张;东北、西北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西北部分省份存在结构性偏紧情况。
六、行业政策的影响。
(一)电价改革。
近年来,“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性矛盾非常突出,2011年4、6月份国家发改委对部分省份上网和销售电价进行了调整,但电价缺口仍然较大。从解决电力供需深层次问题角度讲,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是必然的选择,目前在电价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竞争性电力市场尚未建立的条件下,煤电联动机制短期内仍是解决煤电矛盾的有效措施。
(二)电力工业未来走向。
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发电方面: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促进绿色和谐发展。
电网方面:发展智能电网。加快特高压交直流后续工程建设,构建坚强主网架,促进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推动电源与电网、电源基地与输电通道、各电压等级电网、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协调发展。
(三)行业竞争格局。
电力系统改革后,电力行业分三大部分:电网、电厂、电力建设单位。2011年9月29日,电网主辅分离改革走出了第一步。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决定了该行业电网、电建和其它细分行业集中度较高,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减少经济资源的浪费,但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垄断利润,电厂、电网、电建、咨询部门间在分配该利润时会产生不均等的现象。
(四)法律法规。
安装高效低氮燃烧器、老机组改造脱硝装置、新机组加装脱销装置都需要大量投资,再考虑到催化剂需求成本,安装脱硝装置需要补贴的电价大于脱硫电价固嵩谝欢ǔ潭壬嫌跋炱笠档耐蹲?回报比率。此外,在“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下,“煤电一体化”、“智能电网”将成为发电企业、供电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上大压小”政策的继续执行也会挤压落后产能企业的生存空间。
内部因素分析
一、电价上调空间不大。2011年4月上旬,国家发改委上调全国16个省(区、市)上网电价,2011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同时对居民实行阶梯电价制度。
考虑国内目前较高的通胀率,全国范围的第三次煤电联动尚未实现。况且,煤电联动只是过渡性机制,破解我国煤电矛盾最终还是需要实现电价市场化,但这将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因此,短期来看电价大幅度上调可能性不大、上调空间有限。
二、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挤占。2011年4月,我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4%,是2009年5月份以来同比增速首次由正转负。2011年前7月行业盈利继续向下:火电方面,发电小时同比增长4%,局部地区电价微涨,但煤价、利率上升,火电行业处在盈亏平衡附近;水电方面:南方部分区域丰水期来水差,全国前10大水电站有4个受到影响,负债率较高,加息削弱盈利能力。“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问题。部分电力行业(主要是火力发电企业)利润被煤炭行业所挤占。
三、贷款难度加大,财务费用上升。2011年1~6月份电力行业的利息支出总共为766亿元,超过同期电力行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增速已超过电力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加剧了电力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
四、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长期运营能力受到制约。电力企业特别是发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企与宏观经济周期性及国家相关调控政策密切相关,从2003年开始,全国出现的大面积停电局面,为各大发电企业加快电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002~2009年全国装机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6%,远高于同期GDP平均9.7%的增长幅度。这种装机规模的超速度发展以及资金密集型、投资规模大、固定资产比例高、回收期长等特点,客观上导致了发电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债务融资占比较高也是催生高资产负债率的另一原因。高负债率也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尤其在货币紧缩、利息支出成本上行的阶段。供电企业负债率虽较发电企业低,但亦超过了70%。
五、细分行业———发电企业情况。火电公司受国家政策因素影响,盈利能力较弱,资产负债率很高。大多数火电企业为规避风险,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其中,投资煤矿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水电公司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持续干旱带来发电量的下降。核电安全问题需要长期持续关注。
标签:电力行业,信用风险,内因外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