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首次提出了“大能源观”的概念,阐释了电力在能源战略中的中心地位,对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作了系统论述。以电力为中心推动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所著的《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立足国际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变化、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挑战和战略转型机遇的时代背景,首次提出了“大能源观”的概念,阐释了电力在能源战略中的中心地位,对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作了系统论述。基于“大能源观”,该书从电力的视角来研究分析我国能源问题和能源战略,分析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路径,阐述了能源战略应坚持“一强四大”战略的观点。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加快实施“一特四大”战略
专著中所论述的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思路及观点,是基于作者刘振亚同志四十年的能源行业工作实践和对我国能源战略问题的深入思考。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广阔的视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名资深能源工作者对我国能源事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对电力和能源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力。
近年来,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国内煤、电、油、气、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生态环保形势日趋严峻,以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为标志的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不断孕育发展,电力在能源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更加凸显。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和优质能源相对较少。改革开放以来,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生产和消费规模大幅增长,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升高,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国情,对进一步增强能源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总体较低,能源结构有待优化,城乡能源发展不协调,能源发展质量亟待提高。
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树立“大能源观”,确立科学的解决思路,选择合适的实施路径。要着力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动能源战略转型,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电力为中心。将电力摆在能源战略的中心地位,客观上是由电力特性、资源禀赋和能源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无论从电力与其他能源品种之间的关系看,还是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来看,电力的作用都十分重要。以电力为中心推动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需要加快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设,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煤炭、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资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实行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树立“大能源观” 保障四川电力可靠供应
《中国电力与能源》提到,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的国情,决定了能源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和大范围优化配置不可避免。未来,要消除我国能源运输瓶颈,提高能源配置效率,优化能源配置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必须要下决心转变能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各类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连续贯通的一体化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要通过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优化煤炭运输方式,转变过度依赖铁路输煤的局面;大力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建设网架结构合理、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能源资源配置平台;加强油气管网建设,优化布局结构,实现输配网络化和上下游协调发展。
当前,四川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水缺煤、丰气少油”,而水电资源则“丰余枯缺”,即丰水期因为电用不完而要弃水,枯水期则因缺电要拉闸。四川“十二五”期间GDP总量将达到3万亿元,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000亿千瓦时左右,用电负荷将超6000万千瓦。四川省电力公司将投资1000亿元将四川电网打造成为“东接三华、西纳新藏、北联西北”的西部电力交换大枢纽。到2015年末,四川电网500千伏变电站将达到54座,线路超过1.67万千米,覆盖四川人口总数的85%以上。但即便是按照目前的相关发展规划,“十二五”末四川全省电力供应也将有1100万~14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要满足全省电力供应,需要大量的火电或外购电来补充。然而,受制于电煤难落实和交通运力紧张等因素,“十二五”时期,即使四川省加快火电建设步伐,弥补了装机容量缺额,也将出现电厂建成后无煤可用的局面。因此,继续依靠单一输煤的传统能源输送方式,将难以保障四川省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
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突破,转变传统的能源输送方式,变输煤为输电已日益成为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资源地之一,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以上,开发潜力巨大。建设新疆至四川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功率1000万千瓦,相当于为四川提供了同等容量的火电装机。这不仅能有效解决四川枯水期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减轻交通运输压力,缓解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新疆资源的就地转化,是一项造福川疆两省区人民、实现共赢的重要工程。
正如专著中所述,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树立“大能源观”,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总揽全局。《中国电力与能源》的出版,为理清我国能源发展思路,深化能源战略研究,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标签:王抒祥,大能源观,优化配置,四川,电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