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各方努力,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330千伏联网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和设备制造工作稳步推进,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成套设计、初步设计等九大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完成。今日,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联网工程正式开工,玉树电网接入主网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玉树缺电问题,是服务社会主义新玉树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玉树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玉树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标志性工程之一的110千伏结古变电站投入运行,玉树、囊谦、称多东部三县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竣工验收,形成玉树地区历史上首个电力环网,玉树电网电压等级跃上110千伏的新台阶;玉树灾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调试完成,彻底结束了玉树电网没有调度、保护定值的历史;35千伏结古镇电缆入地工程投运,10千伏禅古、珍秦、甘达等104个安置新村顺利供电。
住进新居喜洋洋
随着玉树电网纳入全省大电网,源源不断的电流,将为新玉树建设注入无穷动力。
联网工程牵动省委省政府
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330千伏联网工程是国家玉树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之一,是从根本上解决玉树缺电问题、服务社会主义新玉树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玉树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联网工程,将工程纳入国务院玉树灾后重建及“十二五”藏区发展规划,工程投资纳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按50%比例补助10亿元。
4月9日,省政府协调召开了玉树联网工程建设启动会,成立了青海省玉树与青海主网联网工程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协调落实了工程前期支持性文件、变电站站址、路径协议办理等事项,并与国家电网公司共同成立了玉树与青海主网联网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协调推进联网工程建设。
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联网工程建设。2011年12月,启动了工程设计工作,组织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专题报告编制工作;2012年3月23日通过可研评审,2012年4月19日作了工程初步设计预审,5月15日取得工程所需的环保、水保、土地等相关支持性文件,随后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可研批复。
联网工程两个之“最”
2012年2月29日,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标志性工程之一的110千伏结古变电站投入运行,玉树、囊谦、称多东部三县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竣工验收,形成玉树地区历史上首个电力环网,玉树电压等级跃上了110千伏的新台阶;玉树灾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调试完成,彻底结束了玉树电网没有调度、保护定值的历史;35千伏结古镇电缆入地工程投运,玉树建成了独立的现代化电网。
从2011年到2012年,玉树地区新建结古、称多、囊谦、歇武4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下拉秀开关站;新建35千伏变电站8座,新建35千伏线路351千米;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1349千米,安装变压器120余台。10千伏禅古、珍秦、甘达等104个安置新村顺利供电。玉树电网电压等级和供电可靠性较地震前实现了质的提升。
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联网工程海拔最高、难度最大,它处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线穿越黄河源头星星海核心区、长江源头通天河流域、雅砻江源头,生态保护工作要求高。工程线路沿线需翻越鄂拉山、巴颜喀拉山、雁口山等多座高山大岭,相对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其中鄂拉山至巴颜喀拉山361公里路段穿越多年冻土区,这一区域多年冻土为高温富冰冻土,巴颜喀拉山南麓有70公里连续沼泽地带,夏季无法进入,只有冬季才能进入,施工难度极大。
这电,是光明是温暖
地震发生后,负责当地供电的水电站厂房设备和水坝严重受损,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损失巨大,失去供电能力。只有结古镇唯一的35千伏变电站还部分完好,一条35千伏线路从称多县拉贡电站引来电源,变压器能正常运行,10千伏母线带电。
省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随即开始了高速运转,高效保证抗震救灾的保电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灾后6小时,省电力公司首批28名抗震救灾党员突击队队员携带两辆应急发电车,从西宁出发前往玉树。当天,公司共组织7辆应急发电车、两百余名抢险人员、数十辆运输车和大批电网抢修物资前往玉树。
当年4月15日早上9时,首批抗震抢险突击队和两辆应急发电车抵达玉树,给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媒体、医疗点等关键地点供上了电,帮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和灾情信息的传达。7辆电源车陆续到达玉树,为藏医院、受灾群众安置点等多个重要场所通上了电。灯光照亮了广场、帐篷,更照亮了受灾群众的心。
冒着余震频发、山体滑坡、高原缺氧、气候恶劣等危险,省电力公司抗震抢险人员众志成城,道路不通,他们就手拉肩扛运送抢修材料和物资;余震不断,党员干部带头坚持高空作业。为了抢进度、抢时间,施工队员轮流工作,在风霜雨雪中昼夜奋战,只为了早日为受灾群众送去光明和温暖。
震后第四天,结古镇至飞机场的35千伏线路抢修完工并恢复供电,为打通玉树到西宁的空中生命线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震后第五天,玉树四条10千伏线路和35千伏主干线全部恢复。
这电,是希望是力量
2011年至2012年,玉树地区电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本解决了玉树边远地区农牧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用电问题。
2012年3月5日,玉树县第四完全小学正式开学,学校举行了特殊的开学典礼,同学们把鲜艳的红领巾献给了为学校保电的电力员工。五年级一班的德吉卓玛说:“谢谢电力叔叔的帮助,冬天和天阴上课时,我就不用眯着眼睛看黑板了。老师说大家还可以去电子阅览室看书,在微机室用电脑呢,太好了。”
“有了电,孩子们上早自习再也不用担心光线不好。社会各界捐赠的电脑现在也都派上了用场,我们备课、查资料、做课件方便多了。”老师们对通电后教学条件的改善,也深有感触。
距离结古镇20公里开外的甘达村的242户村民,如今已住上了新居,用上了电。村党支部书记叶青感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电力建设者为我们村带来了光明。有了电,我们就可以安心地住下来;有了电,就可以带领乡亲们把副业搞起来,日子会一天天红火起来!”
仅仅一年多时间,从失去家园到喜迁新居,玉树禅古、甘达、珍秦村的藏族牧民们有说不出的感激。喜迁新居后,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没有党和政府,我们就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没有国家电网公司,我们用电就没有这么方便了。”
按照建成一处通电一处的建设原则,省电力公司开展农牧民安置点供电工程。在玉树州所属玉树县、囊谦县、称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6县,共45个乡镇、302个行政村、159个自然村已全部通电,覆盖人口达15万人。
“这是玉树人民最为期盼、最为关注的历史性大事件之一。”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王玉虎说,“由于缺电,玉树县连水泥厂、砖厂等基础工业都没有。玉树电网接入主网,让玉树地区的基础工业、民族工业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也让三江源地区的水电开发外送前景可期。相信联网后的玉树电网将使新玉树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标签:玉树,玉树电网,青海主网,联网工程,开工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