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供电可靠性金牌企业要瞄准国外对手

  2012-07-16

在提升供电可靠性的过程中,南方电网公司练就了独到的创先功夫。可靠性金牌背后,凸显了公司战略发展中的创先之道:正确的方向、系统的给力、持续的改进。

如何进一步提升南网功夫?记者采访了公司系统各层级干部、员工,大家普遍认为,供电可靠性是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先进的龙头指标,是激活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的“鲶鱼”,必须常抓不懈。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也要分区域,从软件、硬件两个维度整体发力,软硬兼施,两手都要硬。

可靠性先进单位眼光要往外看

“在供电可靠性方面做得好的一些单位,如广州、深圳、中山、佛山供电局,同样存在管理提升的空间。”公司生技部主任佀蜀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提升空间就在于向精益化管理挖潜,要效益、要水平、要能力。

“我们在供电上的高可靠性,相对于国外来说,还不是很高,我们还是小时级别,而国外先进电网已经达到分钟级别了。”佛山供电局的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新加坡的年平均停电时间早就进入数分钟级别,伦敦的年平均停电时间大概是30多分钟的水平。

“我们与国际最先进的电力企业相比尚有差距,大家的脚步仍需往前赶。”佀蜀明说,在提高供电可靠性问题上,决不能满足现状。先进单位不要在国内找竞争对手,应该目光向外去对标。

“越到后面,提升越难,但我们还得继续前行。”对于已经取得“4个9”好成绩的中山局而言,压力尤其大,中山供电局一位副局长告诉记者:“我们开始把可靠性管理工作推入精益化管理阶段,一方面深化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工作;另一方面按照‘巩固城网、提升农网’的思路,把农网的供电可靠性也要提升上来。”

“要把关口前移,以供电可靠性来校核电网规划。”广州供电局局长甘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局已经把可靠性的理念融入规划中,从规划建设上夯实指标提升基础。

以前为了提高可靠性,电网建设按照联络率来建,但后来发现,虽然两条线路有环网点,但可能受到网架、重过载等影响,有联络点不一定能转供电。“后来我们加了一个限制条件:可转供电率,就是要在高峰负荷下能转供电。这比环网率又高了一个层次。到了2011年,我们又提出了典型接线率,满足典型接线的馈线就是符合要求的。”广州局生技部配网管理科廖伟焱告诉记者,这就可以让有限的投资真正起到改善网架提高供电可靠率的作用。

欠发达地区单位要靠管理挖潜

网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金牌不是一日炼成的,其他单位学习借鉴供电可靠性金牌企业的经验也要因地制宜。“一是理念转变,二是管理挖潜,这是欠发达地区单位学习先进单位最重要的入口。”

“首先得从报表上分析问题、找到结症,看出自己在计划停电和故障停电这两者上的提升空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在分析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后,不等不靠,先把软的方面做好,从管理上挖潜。”佀蜀明说。

“西部地区的单位管理能力并不差,但在管理思路和方法上确实需要向先进地方学习,例如,如何来激活大家的服务意识还要加强。”贵州电网的一位受访者表示,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问题上,并不是每个部门都能自动、自觉地投入全部心力。

广西电网公司某县级供电企业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网架结构薄弱是他们提高可靠性最大的拦路虎,农村地区供电面积大、山地多、线路长、设备差,这往往导致故障抢修时间达不到公司的要求。不过,这位受访者也坦承:“县级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与发达地区的单位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去年公司生技部正式颁布快速复电机制以来,有六项配套制度,这些都不需要做过多的投资,只要我们从管理、行为习惯上改变就可以立即产生效益,关键就看我们的理念有没有转变。”佀蜀明认为,欠发达地区的单位更要从理念入手,“只有服务意识入心入脑,管理措施推行起来才能比较顺畅。”

把服务理念固化为自觉行动

能否用上电?能否用好电?如果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他们无非就这两个简单的要求。貌似简单的要求里面,其实包含了电网企业的社会价值与立足之本。

我们能不能连续、安全地把电能这种特殊商品从发电厂传输分配到千家万户?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证明了我们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赵建国曾经指出,供电企业就是服务型企业,它的本质就是围绕客户,以客户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许多人其实并不抗拒服务客户的理念,但不少单位、不少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并没有切切实实地落实下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类案例并不少见。正所谓: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这其实就是一种习惯的惰性,也说明在知行之间,夹杂了自己的私利或者私欲。

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正式印发了中长期发展战略,其目标是到2020年前后把公司建设成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所谓的国际先进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对客户服务能力的高低。

“服务”,是南网立足社会之本。它不是恩赐,也不是强迫。只有每一个员工都能在日常工作中把服务意识变成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南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乃至整体服务水平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公司离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也才能越来越近。(本报记者 毛春初)||||

东莞局:指标管理从历史数据到“量体裁衣”

成绩:2011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99.981%,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65小时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环环相扣的系统推进摸索出来的。”东莞供电局局长雷烈波说,该局主要是借助精细化指标管控模式,调动全局各方力量,尤其是搭建了“量体裁衣”式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分解模型,实现了对指标的动态监控和全过程管控。

“以前东莞局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管理,仅仅是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按照逐年递减的原则下达指标。是否符合基层实际、基层执行是否到位都难以掌控。”该局生技部一技术人员说。现在东莞局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管理是通过“量体裁衣”方式,科学、合理地分解到调度、生产、计划、基建、市场及主配网运行等部门。所谓的“量体裁衣”式的指标分解测算方式,就是通过综合考虑各基层单位工程项目、网架水平、可靠性管理水平等因素,逐层量化、分解各单位年度供电可靠性指标。

而在配网运行一线,东莞各供电分局将可靠性指标量化为全年停电时户数,并细化分解到全镇农网各条10千伏线路,分局的班组人员根据每条线路的停电指标,进行精细化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现在,每条线路年内有限停电时间是多少,大家都心中有数,不超指标就是共同努力的方向。”东莞大朗供电分局一员工说。

近年来,东莞局还对原有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实践。2011年年初,东莞局与国家电监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广东电网公司联合开展的基于电力企业管理业务的“供电可靠性三级指标体系应用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供电企业、部门和班组供电可靠性三级指标体系。||||

江门局:从单打独斗到三线联动

成绩:2011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99.982%,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54小时

“我们的一个亮点就是配网负荷 预测深入基层,全部覆盖到各个配变。”江门供电局副局长欧郁强表示,近年来,配网的改造给江门的供电可靠性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从2008年到2011年,江门局利用城区附近变电站布点较多的特点,对现有10千伏配网线路进行改造。3年来,配网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4多亿元,目前,配电网环网率达到84.13%,完全可转供线路932条,可转供电率达到80.83%。

为了使电网规划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确保供电可靠,江门局对辖区两万多台配变、1511条10千伏馈电线路进行负荷预测。通过现场测量、计量自动化系统监控两种途径,实现工作机制常态化,提升了负荷预测管理水平。

“以前各个部门都是单打独斗,现在营销、生产、基建三条业务线在工作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每一项工作都要照顾到其他两条业务线,并且最终都要为供电可靠性服务。”江门局市场部业扩专责谭少波说,这样的决策没有贪图自己部门方便,而是综合考虑了生产线要求,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又确保线路的安全正常运行。

“供电系统是一个大家庭,只有互相配合和谐工作才能保证可靠发展。”通过多管齐下,江门供电局供电可靠性迅速提高,步入了国内先进行列。||||

珠海局:从优化工作流程到优化配网结构

成绩:2011年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980%,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79小时

“珠海局分别于2009年、2011年拿了全国供电可靠性B级金牌,下一年我们将冲A,这是一个战略目标。”

近年来,珠海局就供电可靠性管理建立最佳实践案例库,以此为桥梁,搭建全局供电可靠性工作经验相互借鉴、知识共享的平台。“我们将规划、建设、运行、抢修、客服等不同领域的人员集合到一起,将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一起探讨研究。”这种庖丁解牛、群思群策的工作方法,打破了专业间的思维壁垒,让原先看不到的问题浮出水面。

在最佳实践研究中,原来线路故障停电后“查找故障—隔离故障—组织抢修—恢复供电”的工作流程被优化为“查找故障—隔离故障—临时供电—组织抢修”;“持续优化配网结构”的实践案例动态更新,指导珠海局不断完善配网网架结构,规范配网接线方式,并每月公布和跟踪线路负荷情况,解决公用线路重过载线路问题和不可转供线路的成环问题。2011年底,珠海局配网可转供电率达90.5%,名列广东电网第一。

为了总结自身供电可靠性工作经验,形成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2011年,珠海局将先进单位的做法通过提炼和系统研究,形成能直接应用的工作手册。今年2月,该局完成了项目研究,形成了供电可靠性工作手册系统丛书,项目成果对南网各地市供电局更好地推广金牌企业管理经验具有重大意义。(龚琳 邱晓丹 周明华 本报记者 李刚)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供电可靠性,金牌企业,国外对手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