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史上最严重的停电事故暂时告一段落。这场猝不及防的噩梦影响了6.7亿人,电网瘫痪,半个印度陷入黑暗。借用中医的说法,就是半身不遂,严重偏瘫。偏瘫的发病方式是急性、突发性的,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印度这次急性“偏瘫”怎样发生,又该如何看待呢?
诱发因素:暑热上火 体力透支
史无前例的大停电,发生在历史罕见的大旱期间。盛夏酷暑,进入雨季,但印度迎来的却是1972年以来降水量最少的雨季。农业受旱情困扰,许多地区连基本的饮水都发生困难。这次停电事故可能的解释之一就是,干旱迫使农民更多地抽水灌溉,导致某些地区用电需求给电网造成了过重负担。
印度电力部门官员初步调查认为,停电原因是北方邦境内的一处超高压变电所出现故障,可能是因为各个邦的分电网都在超负荷运行,试图从主电网上获取更多的电能,最终导致了整个电网崩溃。
无论最终调查结果是什么,电力短缺、需求透支都是不争的事实。
过去10年,印度经济一直保持着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但民众却没有享受到太多福利。对于很多贫困人口来说,正常用电还只是一个梦想。据2011年印度政府统计数据,约三分之一农村人口无法获得正常电力供应。在农村,煤炭、油灯、蜡烛是主要照明工具。国际能源机构称,印度有近4亿人口过着没有电的生活,而到2030年,印度依然将有近6000万人无法用电。
症状:筋脉不通 气机紊乱
两天之内,三大电网相继崩溃,印度电网的安全调度问题被舆论广为诟病。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电力行业由中央和邦双重管理,邦电力局负责运行邦发电厂和邦内独立发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掌管中央输电基础设施,运行中央管理的发电厂和大型独立发电公司。配电部分由邦电力局和私营供电公司负责。国家电网能源研究所黄翰博士认为,第一次停电本来只是一个局部事故,可以经过一些技术手段避免,但是由于多家企业各自追逐利益体制下,使得局部的事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
国网能源研究院主任经济师阙光辉指出,如果有权威的中央调度的话,在需求突然加大的情况下,可以切掉部分负荷,至少可以避免电网崩溃。而印度电力调度体制分散,有国家调度机构、区域调度机构,也有独立的邦调度机构。中央调度机构对邦调度机构没有产权关系,没有约束能力,中央调度权威性差,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统筹。这种分散管理在应对事故时有很大缺陷。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也指出,事故发生之后明显缺失统一的、步调一致的事故处理行动,以至于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是电网运行、经营、发输配各机构在处理事故的时候需要协调环节过多,耽误了宝贵的控制停电事故的时间。“过度分散的电力规划、建设和调度运行体制,不利于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外感病因:”贫血“严重 小病不断
现代社会,电力须臾不可或缺。生活在中国城市的人很难想象一旦失去电力支持,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停电在印度却非常普遍,媒体形容其频率时最常用的词就是”家常便饭“。
媒体报道,印度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蓄电瓶组或发电机,以应对几乎每天都有的停电状况。许多工业和商业项目都要配套建设独立发电车间,以避免由于停电带来的损失。由于频繁停电,灯泡成了消耗品,几乎每个月都得重新更换一遍所有的灯泡,而空调、冰箱等大电器的寿命也由于供电不稳定而大大缩短。阙光辉介绍说,印度电网薄弱,电力工业基础薄弱,甚至以前去印度访问,在印度电力部和电力公司座谈的时候都会停电。
印度电力管理部门称,印度每年缺电量都达到了8%,最近几个月的缺电量更是达到了峰值。今年政府机构和企业都采取了极端的节能措施:6月,尽管天气闷热,新德里及其卫星城的许多购物中心还是关掉了空调。为了省电,劳工部发出了让商店在半个月内提前关门的通知。但这样的措施显然没有发挥救急的作用。在新德里市区,一些小区每天停水停电达8小时。7月3日,新德里部分民众上街示威,抗议停水停电时间过长,造成主要街区交通拥堵、治安混乱。7月29日一只猫跳进德里电力站触电死亡引发火灾,造成德里东部地区停电长达24小时。停电甚至还曾引发流血事件。2008年1月,印度东北部比哈省的居民因抗议停电而与警察发生冲突,五人遭射杀。
内伤病因:重视不够 投资不足
印度的基础设施残缺早就世界闻名,无论电力、交通还是通信,都是印度经济的软肋和短板。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中,印度基础设施目前在139个国家中排名第91,甚至低于斯里兰卡和博茨瓦纳。
印度政府最近公布了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目标,在未来5年内实现基础设施投资翻一倍,电力方面政府和民间投资达到4000亿美元。然而媒体却报道说,由于土地纠纷或繁文缛节阻挠,印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难准时交工,而且预算资金经常无法到位。过去60年,印度从未完成过任何一个电力发展目标。此外,印度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也令人质疑,许多外国投资者因为印度腐败丑闻层出不穷、政府税收政策不够友好、政治上反对经济开放等原因,对投资印度望而却步。
国网能源研究院主任经济师阙光辉说,印度电力装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原因之一是电费回收困难,线损率非常高。电力企业普遍亏损,没有造血功能和投资能力。印度也意识到了电力投资的不足,采取过一些措施吸引投资,但多年来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北京大学印度问题专家韩华介绍,印度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薄弱,且对这方面的重视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对匮乏。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印度政府在电力方面的管理和调控能力很差,甚至在首都地区新德里电力的调控能力都很差,没有能够保障首都不断电的基本措施和政策。
痛定思痛 对症下药
这两天,”黑色星期二“成了印度各大媒体的醒目标题。各界纷纷痛定思痛,反思对策。
舆论认为,包括电力在内的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凸显了印度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反对党印度人民党针对这次停电指出,”这是管理的失败,也是政策的失败“。例如,当政府雄心勃勃地建设了一批热电厂时,却发现煤炭开采跟不上,满足不了热电厂的需求,结果这些电厂只好闲置在那里,成了讽刺政府的”政绩工程“。
电力系统前官员阿尼尔·拉兹丹认为,大停电的直接原因是印度电网分隔和负荷调度操作的管理失误,应该给予电力调配中心更多实权。同时,国有电力企业债台高筑,缺乏投资,亟待深入改革。
《印度时报》评论员文章开出的”药方“包括: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增加发电装机容量;将电网输配电过程中损耗率由目前的32%减至全球平均水平10%左右;为确保发电厂稳定的燃料供应,改革煤炭采矿业的垄断现状。
前车之鉴 警钟长鸣
”一次大停电,即使是数秒钟,也不亚于一场大地震带来的破坏“。印度大停电对印度是个现实教训,对其他国家而言,是给电网安全上了一课。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主任尹昌新表示,中国在电力供应上与印度有着相似之处。印度能源主要集中在东部,负荷主要在西部和南部,电力输送主要是东电西送。我国能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用电负荷集中在东部沿海,电力是西电东送、北电南送。两国都需要远距离大容量地输送。目前正是用电高峰期,山东、河南、广东近期用电负荷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在这个时期,印度大停电对我们也有着警示作用。
印度大停电给中国的大电网安全敲响了警钟。7月31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专题会议,总经理刘振亚表示要汲取印度大停电教训,确保电网安全。刘振亚强调,要坚持警钟长鸣,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坚决杜绝大面积停电事故。要加强应急管理,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防止事故扩大。要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增强网络支撑、潮流转移和应对连锁反应严重故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电网优化配置资源和安全保障能力。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将在本周五开展安全日活动,对电网进行梳理,排除隐患。
标签:印度,电力,反思,政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