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人民日报:“新甘石”电网联网造福藏区百姓

作者:梁小琴  2012-09-25

初秋的甘孜高原,已经有了些许冬季的寒意。

出甘孜县城往东5千米的斯俄乡斯俄村,海拔3400米,蓝天白云下,静静地矗立着“新甘石”联网工程枢纽站——220千伏甘孜变电站。一条条起伏的银线从这里出发,串起一座座熠熠生辉的铁塔,绵延到密林深处。随着“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正式竣工,强劲的电流通过这里输送到甘孜州北部藏区的千家万户,藏族同胞将不再受缺电之苦,这里的冬天也将不再寒冷。

尽快让藏区同胞用上电,是电网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藏族村民达瓦对有电的日子充满憧憬:“终于盼到这一天了,今年可以看春晚了。我还要买个洗衣机,装个热水器,还要买电热毯,冬天睡觉也不会被冻醒了……”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北部,总面积15.3万平方千米,由于历史原因,甘孜州没有联通大电网,全州用电仅靠30多座小水电支撑。2012年3月,“十二五”四川藏区电网建设重点项目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在甘孜州康定县、石渠县、甘孜县同时开工。全长1015千米的线路,起于康定县新都桥镇,沿途穿越康定、道孚、甘孜、德格,最后到达石渠县,使甘孜北部电力“孤岛”与四川主网联系起来,彻底消除石渠、色达等用电盲点。

为确保又好又快地完成这项四川电网建设史上最艰难的工程,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抽调13000名精兵强将参与建设,并首次采用最先进的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全程实时监控工程质量和进展,实行工程建设质量终身制。

“尽快让藏区同胞用上电,既是电网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央企神圣的使命。从经济效益上看,这是一条难以回收成本的线路,但从藏区的发展来看,它是一个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四川省电力公司今年的‘一号工程’。”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说。

想尽办法,实现“绿色、环保”的工程建设目标

“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是四川电力建设史上最具挑战的工程,线路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600米,工程沿线路过雪山、高原、峡谷、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如何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是建设者面临的一道严峻课题。

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前线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朱白桦告诉记者:“最初规划,整体工程会砍伐6000立方米以上的林木,为了减少对生态的影响,通过线路‘绕弯道’、加高铁塔高度、架运输索道等方式,线路比原计划拉长10多千米,增加了数千万元的投资,但变电站和塔基选址避开了贡嘎山等7个自然保护区,林木砍伐比原计划减少了三分之二。”

平均海拔4250米的石渠县,几乎没有一棵树,只有一层薄薄的草甸。为了避免施工机械直接碾压稀少的草甸,工作人员在施工建设路段上铺设草垫或塑料垫;凡需动土的地方,都小心翼翼地将草甸切割成40平方厘米的小块,挪放在空地上,指派专人负责照看并记录草甸每天的生长情况,等到施工完成后,将保护完好的草甸全部物归原址。

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工程建设目标,建设者们想尽了办法。在许多高海拔地区的塔材运送,放弃了开挖道路的机械运输,采用骡马驮运人工搬运。在高海拔原始林地,则通过索道运送,减少运输工具对森林的破坏。

“就像当年修建川藏公路一样,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承载着藏区人民太多的希望和梦想。”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长益西达瓦说,“通电,给藏区人民带来的是温暖,更是希望!是藏区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藏区群众由此将过上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日子会一天更比一天红火。”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新甘石,电网,联网,藏区百姓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