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雄踞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发源之地,享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开发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成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省电力公司紧紧围绕青海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努力践行国家电网公司“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为青海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提供着强劲的发展动力。
建设坚强电网 推进科学发展
“循环经济是青海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说,青海既是面积大省、资源富省,也是人口小省、经济穷省,要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电力保证是关键。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工程和青海百万吨钾肥二期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两大重点工程。为保障这两项工程的顺利投运,青海省电力公司先后修建了110千伏青藏铁路输变电工程、330千伏乌兰—格尔木输变电工程及西进柴达木第二回330千伏湟源—巴音—格尔木输变电工程,为工程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2008年12月,世界上同电压等级海拔最高的输变电工程750千伏官亭—西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完成了青海750千伏电网规划大写“A”中最重要的一横。西宁750千伏变电站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成为当时国内超高压电网建设中唯一获得“鲁班奖”的工程。
供电员工帮助牧民群众检查客户端用电设备安全隐患
2011年12月9日,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正式试运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冻土区最长、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对改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能源结构,保证电能供应,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缺电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工程起点的日月山750千伏变电站再次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青海省电力公司一举成为三年内两次荣获该奖项的建设管理单位。
青藏联网工程试运行后,青海电网由终端电网变为枢纽电网,由单一的交流电网变为交直流混联电网,电网规模、电压等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2011年12月31日,青海电网成功接入柴达木地区43座光伏电站103万千瓦光伏发电容量,催生出了“世界上太阳能光伏装机最集中的地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站群、世界上同一地区短期内最大光伏发电安装量、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伏并网系统工程、世界范围内首个实现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五项世界之最,成就了青海光伏发电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2011中国-青海光伏产业发展研讨会上,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表示,青海正在成为国家推动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大研究基地”。而国家电网公司在进一步解决并网、消纳等关键技术问题上,为光伏产业发展赢得了空间。
截至8月底,青海电网依托青藏联网工程消纳了近1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所发电量,青海光伏发电产业已发挥出积极的绿色经济效益。
“十一五”至今,青海电网建设总投资315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总和的近2.5倍。新增输配电线路、变电容量翻了一番还多,电网覆盖面积新增3万余平方千米,覆盖率达到61%,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青海电网。
如今,柴达木、西宁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工业增加值占青海全省的比重接近七成,基本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融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工业循环经济的拉动下,今年上半年,青海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好于全国。
当下,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联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旗帜凝心聚力 全力创先争优
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省电力公司党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不断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在青藏联网、玉树电网灾后重建等重点工程中,广大党员挑战极限,解决了一批施工中的重大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高海拔工程建设经验的技术成果。青海省电力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推荐为全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单位。所属8个单位荣膺青海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省总工会授予的首批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用心服务客户 情暖雪域高原
青海省电力公司着力打造“高原阳光”服务品牌,推动供电服务系统化、标准化、特色化建设,打造一支乐于服务、精于服务、高效服务的营销团队,为广大客户提供温暖、透明、快捷、规范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用电客户享受“高原阳光”工程带来的温暖,开启了供电服务新篇章。
在开展“真诚服务、共谋发展”供电服务活动中,青海省电力公司还打造出了向“祁萍服务班”看齐的“秦万璋供电营业所”“高原雄鹰河卡用电服务队”等一批知名服务品牌。该公司广大营销人员努力践行“保姆式”“契约式”服务,大客户业扩报装前期时限平均缩短12天;快速反应,完成西部锌业、青海宜化等客户设备抢修,为客户挽回数千万元经济损失;积极发挥95598省级集中运营优势,及时发布、督办和反馈客户热点问题上万条,故障报修到达及修复超时率分别下降20和77个百分点,客户满意率为92.91%。
从2006年售电量首破200亿千瓦时开始,到2011年售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大关,青海省电力公司售电量5年实现翻番,电费回收连续多年实现100%,连续17年被授予“青海省财政支柱性企业”称号,连续6年荣获行风评议第一名。
构筑民生基业 开创美好未来
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说,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取得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这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作出了积极贡献。
“户户通电”工程解决了全省4.69万户、22万人的用电问题,从而实现大电网覆盖区域内户户通电的目标,助推全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玉树电网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游牧民定居点通电工程、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330千伏联网工程相继开工。这些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民心工程”,照亮了期盼光明的心,带来了摆脱贫穷、开始美好新生活的信心与力量。
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是青海有史以来针对牧民单项补助最高、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青海省电力公司严格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偏远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计划投资近40亿元,加快推进农牧区配套电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四个发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游牧民定居点通电工程已完成64066户通电任务,涉及范围32个县。27万户游牧民喜迁新居,生产和生活条件发生巨大改变。年内还将有9106户、40977名游牧民用上放心电。
两年多的时间,玉树灾后电网重建工程已完成90%的工程量。玉树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玉树历史上首座110千伏结古变电站、首个110千伏电力环网、35千伏结古配电网等工程相继投运,电网供电可靠性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眼下,玉树电网正在加紧接入青海主网,让玉树地区的基础工业、民族工业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也让三江源地区的水电开发外送前景可期。工程计划于明年6月竣工投运。“联网后,新玉树的明天肯定会更美好。”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王玉虎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又一重大举措,自7月1日起,青海省电力公司落实阶梯电价有关减免政策,对供电辖区“低保户”、“五保户”家庭每户每月免收10千瓦时电费。
10年间,青海省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成为青海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前不久结束的青海省十二次党代会,又响亮地提出了“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奋斗目标。
坚强电网为新青海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新青海正加速追赶着梦想。||||
声音
●青海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 苏宁:
青海省电力公司在青藏联网工程建设中,深入开展“高原党旗红、天路展风采”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和“六赛一创”劳动竞赛活动,为创建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活动树立了一个典型,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的实干精神闪耀着青海员工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畏艰险、争创一流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貌,是我省工人阶级的骄傲,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缺氧不缺智慧、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玉树发生地震的当天,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应急抢修队伍就赶到玉树,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并在其后的灾后重建中,发挥出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建设能力。玉树灾后电网重建工程建设成为玉树所有项目中开工最晚、建设进度最快的工程,为玉树的灾后重建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充分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优秀的管理能力,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讲政治、负责任、重服务、求创新、作表率的央企形象。
●新华社青海分社记者 任晓刚:
我在三江源地区采访、工作十多年,亲眼看到藏区群众从无电到有电的变化,看到牧民家里逐渐用上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些现代家电。在玉树地震时,当国家电网公司的发电车在安置点亮起第一盏灯,那种温暖、希望之情在内心升腾。就在国庆前,我刚刚采访了大电网进玉树工程,国家电网人的精神品质让我敬仰,那些高高耸立的铁塔闪着银光,是巴塘草原上最美的风景。
●西宁贵强硅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尊成:
青海省电力公司上下就是以“契约式”服务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想到说到、说到做到的信心和能力,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赞誉,搭建起了与客户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合作共赢的平台。||||
发展故事
打造“高原阳光”工程 赢得客户真诚赞誉
马旭升
3月18日晚,又是一个雨雪交加的天气。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身为青海西宁供电公司配电工区副主任的刘利青是当天的应急抢修值班负责人。连日来的雨雪天气加剧了他的风湿病,两腿的膝盖阵阵刺痛。
这么大的雪,千万别影响了供电……刘利青一边揉着膝盖,一边想。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刘利青的思绪。“是阳光快线电力抢修队吗?因雨雪天气引起我公司变电所全部失压,请求紧急援助!”电话那头的声音焦急万分,充满期待。
“我们马上就来。”刘利青知道,变电所全部失压就等于客户的生产线已经停止运转。刘利青紧急集合应急抢修队员,快步向应急保障车跑去。
寒风刺骨。中雪已经转成了大雪。
“快快快!客户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西宁甘河工业园区百河铝业变电所失压,到了现场马上按应急预案开展抢修工作!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抢修任务,减少客户经济损失,做到度电必争!”刘利青的话坚定有力、简洁明了。
明亮的车灯,把漆黑的夜剪成了两半。
应急灯高高地架了起来,应急电源车也开始工作了;在雪地里,训练有素的应急队员们紧张有序地排查着故障点。手冻僵了,就拿在嘴边用热气哈哈,脚冻麻了,就地跺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故障也渐渐查了出来。
抢修设备,恢复供电,一共用了3小时12分。百河铝业公司负责人紧紧握着刘利青的手,感激地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服务一流,你们的速度也是一流!”婉拒了客户的盛情挽留,刘利青和同事们踏上了回去的路。
然而,这一夜的甘河工业园区注定不平静。在雨雪天气影响下,园区内的云天化、天泰制钠两家重要客户变电所也相继失压。
刘利青和同事们连续打了两场漂亮的应急抢修攻坚战,防止了氯气泄漏等恶性事件,为企业挽回近千万元的经济损失,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虽然一夜也没合眼,但我们觉得值。”刘利青和队员们疲惫的笑容让人感动。
西宁供电公司深入推进的“技术精、反应快、到位快、抢修快、保安全、保供电”的“阳光快线电力抢修”服务机制,是青海公司全力打造“高原阳光”工程,大力推动服务系统化、标准化、特色化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2010年以来,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思考“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服务意识,大力倡导“助推客户成功就是开拓市场”的服务理念,通过实施“高原阳光”工程,继续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温暖、透明、快捷、规范”的高原电网特色服务,展现了国家电网服务新形象,赢得了客户的真诚赞誉。
标签:坚强电网,青海,创造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