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南网“命脉”安全,输送更多绿色电力,在“两保一降”攻坚战的关键阶段,维持西电东送全通道、全时段、满负荷运行异常重要。这是一场大会战,三个多月来,运维、检修、试验、调度、市场等多条战线、近5万人联合作战,既保通道安全,送得出、落得下,又抓东西协调、水火协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是一场接力赛,13条西电东送通道,数十万公里的线路,安全地把一度电送到下一个站点、下一条线路,每一个参赛者都不敢在自己手中掉棒。继上期《西电东送非常状态非常精神》后,本报西电东送联合采访组继续为读者讲述,为守护南网“命脉”,南网人的非常应对。
为多送一度电欢呼雀跃
9月8日凌晨12点,从贵州安顺市西行13公里,采访组一行来到群山环抱的贵广直流送端安顺换流站,站里灯火通明。
“任务明白了没有?表单清楚了没有?”在运行副值长张杰的组织下,检修班、试验班、继保班二十多人围坐在一起,在集中消缺前,再次梳理任务、熟悉作业表单。自高负荷运行以来,安顺站暴露出数十项严重设备问题。在总调安排下,利用周末负荷较低时段,停运8小时集中对设备消缺,这次机会难得!
零时零二分,一声令下,停电操作开始。一伙人铆足十二分精神干得热火朝天。“兄弟们加快进度,高质量完成,争取提前复电”。张杰不停地大声鼓舞。一个、两个、三个,问题一个个被消灭。东边天际微露曙光,7时30分检修工作全部结束。“提前30分钟复电,相当于多送150万千瓦时,辛苦一晚,值了!”小伙子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9月23日,梧州局输电管理所顺利完成500kV玉茂Ⅰ线113#塔带电更换陶瓷绝缘子串。李锦杰 摄
在采访的十多天里,记者看见,西电东送每一个站点都处于这种酣战状态,一线员工为多送一度电欢呼雀跃,为少停一分钟绞尽脑汁:设备能不停就不停,小问题带电作业解决它;停电检修窗口缩短了,那就养足精神凌晨干;迫不得已必须停,就备好工器具、调整人员状态、控制现场流程,不然不开工。
这是一条不容任何环节中断的链条。9月初,南方电网公司防范大面积停电暨十八大保供电工作会议强调,调度运行、特巡特维、用电服务、应急处理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在西电东送沿线,各属地单位纷纷出招,接好“接力棒”。在500千伏桂林变电站,设备区包干到运行值长,设备包干到值班员,“一对一防守”杜绝隐患。值长李建光说,“我们像照顾兄弟一样,巡视时多看它一眼,休息时多研究下它的运行状态,每一点动静都了如指掌。”在500千伏罗平站,工作人员针对满负荷运行状态,细化修编巡视表单,通过规范化巡视发现问题;在500千伏南宁站,每次巡视抄录的设备运行数据,都要录入自制的数据分析软件,从数据变化曲线发现设备异常;在彝良地震灾区,云南送变电公司加强受灾严重地区的杆塔巡查。
一次设备不能出问题,还要守好电网运行三道防线。作为电网运行背后的操盘手,全网各级调度人员,时刻不敢放松,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留足应急备用容量,控制突发事故对电网的冲击。
任务不清楚可以拒绝
一线员工开足了马力,管理者更需把好方向盘。既不能袖手旁观,让基层抓瞎;更不能乱指挥,徒增基层负担。
9月13日13时,南宁隆安县城附近,天广直流线路某杆塔上正进行带电消缺。记者发现,塔下站着一人比较眼熟,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眼睛紧紧盯着塔上作业员工,这不是超高压南宁局局长黄蔚亮吗?他怎么到了作业现场?黄蔚亮笑着回答:“我是‘片警’,这个片区归我管。”
自迎峰度夏以来,超高压公司推行领导分片包干制,要求重大操作、大型检修、事故处理等,各级管理者必须到场把控,而且登记在案。设备满负荷运行,人员高强度作战,如何保持队伍不懈怠、不厌战?“做再多思想工作,不如跟员工一起干。”超高压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宁说,压力不能一股脑转移到一线人员身上,该管理层承担的必须担起来。
一起挑担子,员工当然愿意干。但干什么、怎么干,不能让员工稀里糊涂。
“给一线员工一堆方案、一堆文件,他们就会傻了眼。”超高压广州局副局长郑望其说,只有一线员工最了解设备,保安全不仅要良好的工作状态,更要发挥他们的智慧。据了解,广州局把各级关于迎峰度夏、防风防汛等上级文件融合在一起,结合一线员工对设备掌握情况,推行“一线一册、一站一册”,梳理成作业表单。
上级交代的任务还可以拒绝?可以。自9月开始,超高压公司要求上级下达的任务,细化到班组时必须形成表单,各级管理者必须担起任务转化和细化的责任。
“我跟班员们说,如果领导给你一个不清不楚的任务,你要勇敢拒绝。直到他给你讲清楚,这个任务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做,你才能去做。”赵建宁说。
甘愿当个“夹心饼”
“叮铃铃、叮铃铃”……记者在贵州电网采访调度中心副主任刘振铭时,电话声此起彼伏,不时中断采访,刘振铭无奈地说:“没办法,这段时间沟通协调工作量很大,夹在水电厂、火电厂、政府等中间,面对各方诉求,调度工作不好做。”
西部想多送,东部要多用,水电发得多,火电就减少,这都需要协调平衡。
网公司总调方式处副处长黄河介绍,今年开展三公调度、优化方式安排,主要面对两个难题:东西协调和水火协调。一个是水火协调,多送的关键是多发水降火,不能因调度问题出现弃水;另一个是东西协调,经济下行,电力需求“总盘子”没有大幅增长,东西部胃口都不好,特别是低谷存在较多富余水电难以吸纳,怎么办?
这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全网各级调度、市场营销、行政办公等部门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各级政府、电厂加强沟通、协调和宣传解释工作,让火电企业理解吸纳富余水电是国家节能发电调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三公调度,合理制定机组轮停方案,确保每台机组发电计划、低谷调峰总体公平,并符合节能调度排序要求。
经过努力,在各方支持下,各省统一思想,尽最大能力送出和吸纳水电。全网运行火电机组统一按最低设计出力参与深度调峰。8月份西部充分利用低谷通道富余能力,增送广东低谷曲线外电量达12亿千瓦时。
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赵建国近日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西电东送坚持东西互利共赢的原则,听起来空,但做起来实,南网每时每刻都在找东西共赢的平衡点。”在西电东送非常状态,协调平衡各方诉求,这正是南网作为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的现实意义所在。
各有招数:15元解决了4万元难题
在保西电东送通道安全的同时,一线人员纷纷开动脑筋,主动创新,既解决了问题,还比着法子省钱。
超高压公司安宁局变电管理所副班长张启浩,平时爱钻研,见到什么设备都要摆弄几下,在同事们眼里是典型的“一根筋”。正因为“一根筋”,他不仅救活了外国技术专家认为无药可治的问题设备,而且只花了15元,解决了4万元的大难题。
今年5月份,楚雄换流站运检人员发现,阀厅升降车的充电模块无法充电。不能充电,就无法升降。一旦阀厅设备出现异常,运维人员将无法登上20米高的阀塔消缺作业。德国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检查后,给设备下了“死刑判决书”:充电模块故障一般无法修复,必须更换。国内没有相应元件,必须从德国订货发货,要花费约4万元钱。一年谁能等得起?全站人急得团团转,就怕这时阀厅设备出问题。
“一般无法修复,那就是说还有办法修复。”张启浩从外国专家的话里听到了希望。他利用业余时间,对阀厅升降车的充电模块进行研究。在查阅了大量典型充电模块电路图后,他终于摸清了设备的原理和构造。随后,他对损坏的充电模块电路板60个元器件逐一检测。结果发现电路板除玻璃管熔丝、压敏电阻出现爆裂、炸损外,其他元器件均无明显故障,隔离故障点进行带电测试,发现电路板其他元器件全部正常。这让张启浩欣喜若狂。
他立刻联系电子器材商店,花15元买了玻璃管熔丝、压敏电阻并进行更换。升降车最后成功充电。
规范不可违 经验不能丢
“规范能解决一万个问题,但第一万零一个问题,还要靠经验”。
对马窝换流站来说,最宝贵的是“二老”——安全专责罗培辉和运行值长朱春松。在站里工作了近二十年,他们对每个设备的习惯、脾气了如指掌。从兴仁换流站调到马窝站的杨健,感受最深的是“二老”。“他俩是‘活字典’,这个设备什么时间、哪个部位出过问题、怎么解决的,他们都能随口答来。”
9月初,杨健与朱春松一起对阀厅设备进行红外测温。忍受着阀厅内40℃的高温,汗流浃背地巡视完阀塔最后一层设备。杨健急着出去透透气,走出了一段距离,却发现朱春松没跟上来,回头一看,发现他还在阀塔上仔细观察。“杨健,你过来看,最里面的电阻器接头温度偏高,该有80℃!”朱春松说。
“一个小小的电阻器接头能有什么问题?平常很少想到要检查这个设备呀!”杨健正想着,朱春松皱着眉头说:“电阻器接头一般都在60℃左右。肯定有问题,必须赶快处理!否则会引起阀塔设备着火。”朱春松忙将情况上报。通过停电检查发现,问题确实如朱春松所想,站里及时更换了电阻器。“如果摸不清设备的运行情况,是不会想到巡视检查这个小设备的,即使检查到了也不会知道温度异常。”通过这件事,杨健明白了经验积累对于运行岗位的重要性。
头号风险:大动脉中断怎么办?
“世界上结构最复杂、联系最紧密、科技含量最高的电网”,这个独一无二的标签,令南网人自豪和骄傲。但这是把双刃剑:交直流混合运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其中潜在着巨大的运行风险。
“在刀尖上跳舞”,公司调度系统的一位专家这样形容。
当前电网运行最担心的是什么?“最怕直流满功率双极闭锁和多回直流同时闭锁或换相失败,相当于一条或几条高速公路突然封闭,整个主网架都会动荡甚至崩溃。”
8月、9月连续两个月云广直流发生单极跳闸,令人对这条西电东送大动脉的安全运行,捏了一把冷汗。防止关键设备出问题,自有数万人守护在线路沿线。但万一出了问题,如何控制事故影响?调度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更显重要。
9月12日,记者恰好在楚雄换流站,见证了运检人员和调度人员合力化解云广直流单极跳闸危机的过程。穗东和楚雄换流站运检人员立即全面检查问题设备,查清原因,正确处理,尽快送电;云南和广东电网调度立刻作出运行方式调整,广东迅速降负荷,云南尽快减机组。一接到调度指令,澜沧江流域的小湾、金安桥电厂相应的水轮机10分钟以内调减到位;随后调度方面再次优化分配负荷、调整运行方式,避免因送出通道受阻造成弃水。三个半小时后,故障处理完毕,云广直流恢复正常运行。
单极跳闸,难应对,双极闭锁,更可怕。
据有关专家介绍,云广直流双极闭锁,需迅速切除云南400万千瓦机组才能保持主网稳定。但万一稳控系统拒动,南网将解列成三片,广东将失去2000万千瓦负荷,构成特大电网事故。
“N-1,是我们调度必须要守住的底线。”黄河说,始终要在新的网络接线下,满足N-1的电网控制条件,否则发生事故没有缓冲空间,就会酿成类似印度大停电的悲剧。比如云南,交流通道最高只能送400万千瓦,留足了几十万千瓦的裕度,这是要死守的,哪怕水再多要弃水,确保潮流异常波动时,送电功率不会超过断面极限。
巡线体验:靠什么练就“鹰眼”、“兔子腿”?
9月22日早7点,联合采访组的2名记者跟随超高压公司柳州局桂林巡检站的司端祥,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了龙胜县山区。这天的任务是巡视黎桂甲线221号塔和黎桂乙线225号塔。
9点左右,巡线开始。为了能发现隐患,巡线员要尽可能沿着导线走,而这些地方偏偏都没有路。一路上尽是荒郊野岭,拨开一人多高的杂草,还要忍受蚊虫的“热情跟随”。越往上走,山路越崎岖,行走也越困难。不到40多分钟,我们的上衣已经被汗水湿透,裤脚被草叶上的露水打湿。“要不要休息一下?”见记者气喘吁吁,司端祥停下来问,看到我们穿的运动鞋,他提醒,巡线别穿好鞋,他每年至少穿烂三双鞋。
背着10多斤的装备包,司端祥一马当先为大家开路。一路上,司端祥拿着PDA查看线路的隐患情况,不时仔细核对做记录。走了将近3个小时,大家都感觉脚上像绑了石头似的,每个人都大汗淋漓。下午13时,终于到达221#塔。此时我们已是饥累交迫,一到铁塔脚下,哪里顾得脚下是泥土还是草丛,马上瘫坐下来。两包饼干、一个面包、一瓶矿泉水,简单的午餐,但在记者眼中成了“美味佳肴”。司端祥向记者戏称,正是这样特殊的工作,造就了他们的“鹰眼”、“兔子腿”、“骆驼胃”,巡线工人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还要有很好的体能,走任何崎岖的山路不在话下,能长时间耐渴耐饿。
“你们都是孤军奋战,怎么保证工作质量?”记者与司端祥聊起来。“喏,靠它呀!”司端祥指着PDA告诉记者,以往巡视都在塔上做记号和拍照片,现在通过PDA的巡视定位功能,将巡视的数据记录并上传回局里,巡视员有没有到达指定的位置、有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一目了然。
傍晚6点,巡线终于结束。这时我们已经累得说不出话。司端祥说,现在巡视工作量大很多,在当前特级保电状态下,特级线路每月全线巡视一次。基本上一个月只有两三天休息,其他时间都是在路上。有些同事一个月回不了家,回家以后孩子都认不出爸爸了。
标签:南网,命脉,安全,西电东送,南方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