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一个地区可靠、稳定、优质的供电水平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日,为“迎接十八大、深入走转改”,记者来到潮州市饶平县大埕镇,感受这里的变化,了解广东电网驱动饶平县大埕镇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故事。
电网驱动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
大埕镇目前全镇已有550家养殖户,年产值近亿元,目前全镇已经形成以鲍鱼苗、白虾等产品为主的海水养殖产业,养殖业收入占全镇GDP的80%以上,水产养殖成为该地区的经济支柱。电能供应是水产养殖业的命脉。
据大埕镇副镇长陈宗荣介绍,2008年至2011年,水产养殖业促使该镇人均年收入由2680元增至4800元,经济翻了一番。该镇2008年只有3个鲍鱼场,现在发展到400多个虾场和鲍苗养殖场,养殖面积增加1200多亩,达到1800多亩,养殖业收入占全镇收入80%以上。由于养殖业经济的发展,大埕镇用电需求也不断攀升,2011年用电量达到1286万千瓦时,其中养殖业用电占60%。大埕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供电部门的鼎力支撑。
2008年,大埕镇供电所配网工程投资仅数十万元,2012年,计划投资1153万元,改造10千伏线路9公里,10千伏电缆2公里,改造低压线路1公里,台区1个,为沿海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证。
近年来,广东临海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配变重、过载快速增加,饶平县大埕镇的变化就是这个现象的缩影。
针对这个情况,广东电网公司加大水产养殖业配套投资,增加变压器布点,解决水产养殖业配变重载、过载、电压偏低等涉及民生问题。仅2011年广东电网公司农网投资达70.01亿元,建成投产变电站32座,变电容量200.8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897.56千米;改造和新增配电变压器5476台,容量111.65万千伏安。
据了解,今年广东电网将加大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力度,优先保证农网资金投入,年内完成61亿元农网投资,2年完成农网应改未改地区的改造升级,3年内完成子公司35千伏设备升级改造,为沿海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证。
海水养殖经济兴起
2008年以前,大埕镇经济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经济增长点较为分散,长期以来无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埕湾海岸线全长7.8公里,拥有浅海千亩金滩,海水无污染,在开发浅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9年,精明的养殖户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迅速聚集在海岸线周边,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其中鲍鱼苗养殖产业独树一帜。现在,大埕的海水鱼苗培殖技术和配套设备位居全省一流。
近年来,饶平县基本形成北部以日用陶瓷为主,中部以茶果、种养为主,沿海以港口经济、水族机电、水产品、食品加工为主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今年1至9月,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87亿元,增长15.6%。据陈宗荣介绍,2008年全镇GDP1.27亿元,2011年全镇GDP 2.25亿元,目前全镇已经形成以鲍鱼苗、白虾等产品为主的海水养殖产业,养殖业收入占全镇GDP的80%以上,用电量则占到全镇用电量的60%左右。
大埕镇养殖户陈红记2011年投建鲍鱼苗养殖场,占地8亩,现有鲍鱼池220口,鲍鱼苗养殖周期大约为8个月,最近是他收获的季节,早已有来自福建、浙江、港澳等地的收购商上门采购,年产值预计近500万元。像他这样规模的养殖场在大埕不在少数,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不停歇的抽水循环机、增氧机,无不显示出这个小镇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打通养殖业经济“生命线”
近三年来,大埕镇水产养殖户猛增,用电容量扩展极快,年新增容量约3200千伏安,预计还急需增容约8000千伏安,10千伏大埕线已无法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养殖业对供电稳定性与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增氧机无论寒暑日夜都不能停歇,电能可说是关乎养殖业成败的“生命线”,只有打通这条“生命线”,当地养殖业才能做大、做强。
2008年4月,饶平供电局由广东电网公司接管,成为51家县级子公司中的一员。2011年,供电部门多次深入大埕养殖区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实施“广东省东大门惠农通电”工程,编制饶平县水产养殖业电网规划。同时积极牵手当地政府,督促饶平县政府出台相关的文件,进一步制定细化水产养殖供电的方案。
大埕湾水产养殖区的“110千伏所城站10千伏大埕线上东支线和红礁山线网架完善”项目列入饶平供电局2012年配网工程项目,该工程项目投资157万元,架设线路5.24千米,目前该项目已完工。
同时,为进一步完善网架,满足红礁山线运行负荷,供电部门拟?10千伏所城站新增10千伏线路来调整110千伏所城站10千伏大埕线负荷,该项目投资998.78万元,架设电缆4.5千米,架设线路9.21千米。增加大埕湾水产养殖区供电容量约5000千伏安的供电能力,进一步满足该供电区域负荷发展的需要,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进一步保障电力供应来促进该地区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南网夜行侠保东大门可靠供电
大埕镇的居民们给大埕供电所的员工们起了一个威风的绰号“夜行侠”,在这个小镇中服务30多年的供电运行班班长陈理忠就是其中的一员。
由于距离海洋特别近,大埕电网线路受到腐蚀较为严重,是盐污的重灾区。受到盐污的电网设备如果没有及早发现,容易导致“爬电”短路。“这里的电网很娇气,线路上的绝缘瓷珠要用湿毛巾搽。”陈理忠说。晚上比较容易看清污点,因此他们经常要夜间巡视,打着电筒,带上爬杆的工具,以及装清水的水桶和毛巾就上路了,看到发生污闪的线路,就要爬到杆上用清水和毛巾一颗颗地擦。
除了照顾“娇气”的电力线路,陈理忠和他的同事们还经常在夜里紧急出动,为用户解决用电故障问题,为此赢得了“夜行侠”的美誉。
大埕镇7.8公里海岸线都有虾和鲍鱼苗养殖场,虾池和鲍鱼苗池里需要增氧机给池里增氧,因此供电对养殖户非常重要,鲍鱼苗需要24小时供电增氧,停电2小时就会导致其死亡,特别是要保证夜里1点至早晨6点的供电,10分钟没电虾就死了,所以供电运行班要随时处理供电故障,随叫随到。
“无论是专台用户还是公台用户,我们都会提供保障,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抢修。”陈班长总结了几年来的服务经验。
“我在福建、浙江都有养殖场,但是在这里我用电最放心!南网的服务很到位,我们很满意!”养殖户左老板迫不及待道出心中的感激。左老板在大埕镇的虾池从9个发展到现在20多个池,年产值达400多万元,他还想在这里加大投资。
大埕供电所的供电量也不断攀升,高峰时每月已达200多万千瓦时。随着今年年底10千伏红礁山支线建设投运,今后每月可增加100多万千瓦时供电。
标签:广东电网,农网投资,养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