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简直重回人间”——云南曲靖会泽毛浪线特巡(图)

作者:王继聪 赵新平  2012-11-26

云南小江流域是中国泥石流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有“世界泥石流博物馆”之称,90公里的两岸就有灾害性沟谷型泥石流107处。此地河流深切,群山对峙,海拔差达3695米,陡峭异常。1971年,云南电网曲靖供电局在此处建成一条110千伏毛浪线,把电送到了平均海拔2200米的乌蒙山深处。

毛浪线由以礼河一级电站毛家村到东川110千伏浪田坝变电站,曾是以礼河电厂供给东川市的主干线,见证了东川几十年的发展,迄今已运行了41个年头。十月的一天,这条老线迎来了一次特巡。

10月24日,曲靖会泽。

上午8点多,曲靖供电局会泽分局输电所线路一班、二班人员便集中准备工器具和所带材料,准备对110千伏毛浪线进行特巡和带电消缺。

为保线路正常运行,每年班组都要对这条线进行四五次例行巡视和维护。若是雷雨频发季节,一个月要巡视三四次。但这一天的巡线比较特别。参与人员除了两组专门抽调的力壮骨干班员外,另有分局党支部书记和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还有几位外媒记者,足见其任务多多:为十八大特巡、迎新兵上岗和接受外媒采访。

“你能走下今天这一条线路,今后的工作就不成问题了。”出发前,老师傅姚文俊对今年才从四川大学毕业分到一班的范立这么说。吃早点时,一班班长崔明武特别吩咐队员要吃大碗的羊肉米线,才能顶到中午,平时胃口很小的新闻中心记者李茜茜娅破例也要了个大碗。

8点40分,22人乘车出发,其中记者8名。

光秃秃的山上没有树,大家只能在电杆下乘凉小憩。王继聪 摄

过山毛驴必不可少

左边就是悬崖

一路“走钢丝”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了40分钟后,到小坪子村停下,远远就见几个村民牵着毛驴在村口等着。毛驴是几天前打电话约好的,每次到这里巡线消缺,都得借助当地村民和毛驴的力量。

巡线人员从车上卸下所有工具、干粮和水,村民们一件一件往驴身上堆。4头驴每头大概要驮50多公斤。为减轻毛驴的负担,姚文俊要求巡线人员自己带水。

下完人后,车辆原路折回,绕行上百公里到巡线的终点等候。

村民牵着毛驴在前面带路,其余人员拄着拐杖跟在后面。山间小路不足米宽,刚好够一头毛驴通过。路上石头突起,稍不小心就会绊倒。越往前走,坡度越陡,等到70多度时,巡线人员开始直接攀爬,带电作业人员则继续顺着路走。

记者们的喘息声渐渐沉重,翻过某个山后,开始走悬崖峭壁。众人放慢了步子,有经验的师傅们不断提醒,不时伸手搀扶。记者想照相的话,必须贴着山壁或者蹲下。

提心吊胆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出了悬崖路段,记者们刚松口气,前面带路的崔明武咧嘴一笑:“刚才这条路不算最难的,因为它至少有路可走。”

驴比人金贵

中午时分,队伍到达土石岩村。这村子因常年缺水,又不通公路,被政府列为不适宜人类居住。

在路边找了几块稍平整的石头,众人依墙而坐,都觉又饿又渴。突然,有记者目光所及,发现地里有两个通红的东西,上前一看,竟然是西红柿。当下喜出望外,也不顾是否不告而取,跳进地里摘下来用衣角擦擦就吃。

稍作休息后,队伍继续前进,走到62号杆下,已经是下午1点多。几个村民将一大堆土豆倒在地上,然后把路上收集的豆杆放在上面点火。山上没什么树,只能用这个做燃料。

费了半天劲,土豆总算烤熟了。一时香气扑鼻,众人就着老干妈和咸菜,狼吞虎咽。边上的毛驴也开始叫唤。山上水金贵,姚文俊就拿安全帽盛一点喂给它们。他一路上都帮着村民照应毛驴,吃料喝水,危险的地方看一把。“在这山上,人不如牲口。人走这样的路,拿瓶矿泉水都嫌累,这些小家伙一个能驮几十公斤,可能干了。”

吃饱后,看着彼此的大花脸,众人都忍不住笑。这时崔明武又加了一句:“行,到这里差不多走了一半啦。”几个记者的笑僵在脸上。

下山更可怕

79号杆,是这一天的主要工作目标。为不影响客户用电,会泽分局将在这根杆上带电更换受损绝缘子。

带电作业是项技术活,没见过带电摸高压线的记者看得一脸惊悚。工作人员却早已驾轻就熟。多人配合,布置现场、穿绝缘服、登杆挂软梯、技术人员登梯、进入等电位、起吊绝缘子、换下旧的、装上新的,全套动作一气呵成。一个多小时后,众人就收拾好东西,踩着落日余晖开始下山。

“下了山就是小江村,大家坚持一下。”崔明武终于说了句叫人听了踏实的话。他指指山下的小江村,似乎近在眼前。

记者们振奋精神,准备一鼓作气下去好好休息。原以为下坡肯定轻松,结果一上路,就知道估计错误。山上尽是石头,每一步都是前仰后合,别说走不快,比上山更要小心。即使有拐杖,也不时有人摔倒,“哎呦”声不绝入耳。脚下一滑能出去一米多,陡的地方得半蹲着下挪;只要停下步子,双腿就会打颤。眼看天越来越暗,大家彼此扶持着,巡线员更早把记者们的设备背在了自己身上,走在队伍的最后。这样一步一步,近一个小时后,众人才走完了这段近在眼前的路程。

但考验并未结束,队伍还要过一条5米宽的河,跨过农村围田的栅栏,攀过高高的石埂,最后走过窄窄的田埂,才终于上了车。

“这根本是‘十项全能’赛。”一坐下,记者们纷纷感慨,一致的感受就是,“活着回到人间,真幸福啊!”

各自有收获

赶回会泽,已经是凌晨0点40分。这一天,15公里路,一行人花了9个多小时。工作人员完成了任务,记者们体验重生,而新兵范立则因此了解到身为巡线员意味着什么。

但在姚文俊等人看来,这根本不叫累。“走的只是平时的一小段,从35号杆到79号杆,没从1号杆出发,离终点85号杆还有5公里多。而且这个季节天气好。”据他们介绍,夏天小江的地面温度能达到50多度,从电杆上下来,安全帽软得像蛋糕,班组成员没有不中过暑的。到了冬天,到处冰天雪地,根本看不清路,只能凭着记忆走。

崔明武说,其实最难的要数夏天穿越世界上最大的蒋家沟泥石流。那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脱了鞋飞跑过去,不然腿就下陷了。 

他们说

常文林(云南信息报记者)“今天这一走,才真正体会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重要性。每一次歇息,我都想多坐一会,但又不敢,因为怕睡着了。”

吴茶洪(曲靖日报记者)“我生在农村,也从没走过这样的路。对这些电力工人的胆量和意志,我只有一句‘佩服’!”

朱洪良(珠江网记者)“都说电力工人收入高,走完这一路,我就想,我宁愿在城里拿2000元,也不愿拿他们的4000元。”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云南,曲靖,会泽,毛浪,特巡,南方电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