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重点合同煤寿终正寝。从此,市场再无重点合同煤,电煤价格并轨终于走出最关键的一步。去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自2013年1月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并轨对电煤产需运衔接是否会产生较大影响?对电力供应而言是喜是忧?
短期影响不大
今年以来,市场煤价格大幅回落,当前市场煤价格水平已与相同热值的重点合同煤相差不大,因此,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朱发根认为,电煤价格并轨对多数煤企和电厂的经营效益冲击有限。
不仅如此,由于春节后需求将逐渐步入传统消费淡季,而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煤炭主产区将继续释放新增产能。同时,国际煤市持续萎靡、主要产煤国将继续加大对华出口力度。未来几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国内煤市供需相对过剩。因此,煤价会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性。
而对于市场关心的电煤产需运衔接问题,朱发根认为,重点合同煤及相应的铁路运力“优先权”取消后,中长期合同的市场煤将在一定程度上“取而代之”,获得适度优先保障运输的权利,因而双轨制取消不会对铁路运力配置结构产生太大影响。同时,近期有哈大、京广高铁等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将大大释放东北、华中等地货运能力。
长期影响取决于执行
长期来看,电煤价格并轨的潜在影响取决于新煤电联动机制的落实、煤炭交易新秩序、煤炭和电力供需形势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据了解,电煤并轨方案对细节的规定显然低于市场预期。按照方案,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同时将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的比例由30%调整为10%。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称,方案并没有充分考虑煤炭企业的诉求,比如2012年煤炭价格下跌幅度很大,却不见电价调整。他认为,一般而言,煤电关系中,政策总是偏袒电力企业一方,煤炭企业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因此,新的电煤市场化方案更大的考验在执行,李朝林说,未来煤炭价格再次上涨将考验电煤市场化和煤电联动。
朱发根也认为,若新煤电联动机制和之前一样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煤炭交易新秩序特别是中长期合同煤延续签订纠纷不断、执行兑现率低等非正常、不合理现象频现,并轨将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旦经济增长提速、电力需求攀升,很可能重现电厂亏损加剧、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标签:政策解读,电煤,价格并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