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新春走基层:与农民兄弟共享归乡情

作者:王妍婷  2013-02-18

涛涛黄河水,奔腾向东流。一束束黄色的浪花汇成母亲河独特的风景,岸边的白杨林像坚强的卫士傲雪耸立,大片大片的麦田盖上银色的棉被,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山东省东阿县大桥镇位于黄河西岸,这个只有2.1万人的美丽小镇,因黄河清淤导致所辖土地大量沙化,以外出务工人员居多而闻名。2012年,90%以上的家庭中有外出务工人员,而全家在外务工的户数占10%以上。新春佳节,配电网能不能保证农村客户安全可靠用电?回乡农民工用电是否及时?用电方面的问题能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东阿县大桥镇毕庄村和大义屯村。

啥时到家啥时有电

毕庄村坐落在美丽的黄河西岸,51岁的毕泗义一家已六年没回老家过年了,腊月二十四晚上,他们带着新婚的儿子、媳妇回到老家。

腊月二十八,记者走进毕泗义家时他们正高高兴兴地忙年,鸡、鸭、鱼、肉、青菜等年货摆了满满一厨房,大红的中国结挂在正房中央、年年有余的年画贴满了东西两个厢房,还没来得及挂上的大红灯笼放在八仙桌上,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谈起回家用电的事,毕泗义的老伴孙连明快人快语:“我们到家快半夜了,一合闸电灯就亮了,6年没回家过年了,担心家里没电呢,来前特意准备的两包蜡烛也没用着。”

“真是没想到,供电所把我们用电的事想到了前头,非常感激他们!”毕泗义笑的满脸像开了花。

女主人孙连明一边带记者到各房间参观,一边美滋滋地介绍:“这几年在烟台打工挣了钱,日子好过了,家里的电器置办的样样齐全。”记者看到,电视、冰箱、洗衣机、电暖气、电饭锅等常用家电一样不少,回家几天的功夫,他们家的房顶上已吊上了喜庆漂亮的红花吊顶,干净明亮、焕然一新。

“换上新吊顶,屋内原来的电线也老了,这次回家全部换成铜芯新电线,都是电力共产党服务队无偿给换的。”毕泗义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介绍。

屋外一阵哒哒哒的马达声引起记者注意,只见毕泗义的儿子、媳妇正在院中用电机抽水,冒着热气的清泉汩汩地流进水桶,清澈见底。“这小电机因长时间没用,供电所电工担心漏电,专门为我们检查接线头和外壳,我们回家用电很安全、很放心。”孙连明指着抽水机连连夸赞。

在济南做建筑技工的毕安华家日子过的更是滋润,4米宽的朱红大门方便车辆出入,五间正房是按楼房的格局设计的,宽敞明亮的房间内温暖如春。毕安华和儿子、媳妇长年在外打工,只有妻子时常回家看看。谈起用电服务,毕安华感激地说:“不论白天夜里,也不论下雨刮风,只要家里用电有问题,一个电话打过去,供电所的电工随叫随到,有时我们心中都过意不去。”

“这两年家里从来不停电,供电所不仅帮着维修家庭用电,村里的路灯改造也全力支持,义务出工帮助安装,这不,前几天刚给我们村换上新路灯,老人们晚上也敢串门了。”毕安华的妻子指着家前电杆上刚刚安装的路灯介绍说。

据介绍,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年用电,东阿县供电公司大桥供电所专门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用电档案,什么时间外出,什么时间回乡,他们都第一时间掌握。回城时节,及时为“空巢家庭”断电,以防漏电和安全隐患;返乡之日,及时接通电源,以方便农民工回家用电。同时,春节前统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根据用电实际对变压器增容、增加变电台区,加粗导线型号等,全力保障返乡农民工用电。

“前年,公司自筹资金68万元对毕庄村进行了农村电气化改造,消除了低电压现象。为保证农村居民亮亮堂堂过大年,公司还实施了‘亮化工程’,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义务出工帮各村安装路灯照明。”陪用记者采访的农电管理专责曹建介绍说。

“大桥供电所对全镇32个村的路灯义务安装,从1月下旬开始施工,目前已安装路灯2000余盏。今天是收尾工程,安装完大义屯的路灯,此项工作圆满收官。”大桥供电所所长邵洪岭对年前圆满完成“亮化工程”、让全镇居民亮亮堂堂过年感到非常满意。

明天是除夕,供电所员工还在施工?记者决定去工作现场看看。

只要百姓满意身上再冷心也暖

腊月二十八,北风4—5级,气温-12度,这一天是东阿县大桥镇今年最冷的一天。

大义屯距毕庄村大约一公里左右。一路上曹建介绍说:“春节前,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中,大桥供电所消除安全隐患48起,消除低电压客户42户,电压合格率达到98.85%,低压线损率达到4.75%。”

“4.7%,是综合线损还是低压线损?”记者以为听错了,再次追问道。

“是低压线损率。”曹建肯定地回答。这个数字低于全国大部分乡镇的综合线损率。

走进大义屯村,看到大红的灯笼已挂满大街小巷,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街头巷尾张贴着95598热线电话宣传画。因为百姓在家忙年,或许是因为天气太冷,此时的大街上没有行人。

呼啸的北风直刺入骨,身穿厚重棉衣的记者在长街上只站了十几分钟,戴着加绒皮手套的双手已拿不住记录本,字也写不利落了,北风像针一样刺在脸上,感到阵阵疼痛,用力跺跺双脚想尽量保持一点温度。

站在15米高电杆上安装路灯的供电员工正熟练地进行着路灯安装、导线剥皮、接线、绝缘等工作。尽管戴着安全帽和耳暖,脸色已冷成了紫色。

“师傅,明天就要过年了,家里的年货办的怎么样了?这么冷的天气工作大家辛苦了。”面对这帮在冰天雪地、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工作的电力员工,记者此时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年货每年都是家里人办,越是年关,服务回乡农民工用电、安全隐患排查、春节保电等工作任务越重,我们没有时间办年货。”“没事,我们已习惯了。手脚冷了些,身上还热乎乎的呢。”张维秀、于利桥说话时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

“这么冷的天,说不冷是假话,但是,只要群众满意,我们再冷、再累心也暖。”工作监护人毕新利告诉记者。“明天上午,是我们镇最后一个大年集,我们还要上集市发放宣传单,宣传春节期间安全用电,防止电线下燃放烟花爆竹,保证群众春节用电安全。”

谈话间,大义屯村干部赵衍利提着水瓶给电力员工送水来了。“兄弟们,快下来喝口水暖暖身子。”他一边向水杯内倒水,一边招呼杆上的电力员工。

听到有记者采访,他主动向前介绍情况。这两年我们村用电大变样,变压器由小变大,电线由细变粗、还换成了绝缘线。原来村内有一台30千伏安和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用电高峰时大负荷电器不能使用,现在安装了两台160千伏安和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再也不用担心超负荷停电了。更重要的是,村里没拿一分钱,干活时饭都不吃一口,我们感激啊!

“现在空调、冰箱、电暖气等用电量大的电器都能用,全村460户1600多人对电力服务全认可。记者同志,你可以问问杨大哥,他不识字,说话更实在。”赵衍利指着走来的杨召生老汉说。

村民杨召生,68岁,没有文化。老人沧桑的脸上写满真诚,伸出五指在记者面前晃了晃说:“五更半夜、下雨刮风,只要打电话10分钟就到。电力兄弟,好人啊!”

66岁的赵敦安老汉也来到现场,说起电力服务的事,老人有些激动,他一字一句地说:“大过年的,顶着四五级的大北风上杆安路灯,谁干这活?供电所的电工干。老百姓想到的,他们做到了,老百姓没想到的,他们也做到了。在大桥镇,供电服务是一流的,比其他任何行业的服务都好!”

“让老百姓说个好不容易,老百姓都叫好了,那就是真好!”赵衍利说这话时,一字一顿,斩金截铁。

此时,记者已无法表达对这帮朴实淳厚电力员工的敬意,只感觉那耸立在风中电杆上的施工人,在夕阳的照耀下,成为一幅动人的风景画,那句“只要群众满意,身上再冷心也暖!”的话语,代表了所有电力员工为民服务的心声,虽不豪迈,却真实、感人!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新春走基层,服务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