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治理雾霾还须切中要害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是关键

作者:张世泰  2013-03-14

1月份以来,罕见的持续高强度雾霾席卷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全国两会期间,北京“灰蒙蒙”的天气也没有给代表、委员们“好脸色”看,雾霾治理成为会内会外热议的焦点。近期,各方一直在探求根治雾霾顽疾的路径,人们热切期待多措并举之下,能够早日“拨雾见日”。

把好脉,才能开对药方。雾霾肆虐,究其根本,症结在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2002年翻了近1.3倍,其中2012年一年的增长量就相当于英国、瑞典、葡萄牙三国全年能源消费量的总和。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力。2012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高达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40%。燃煤排放正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以2010年为例,燃煤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7%、55%、41%左右。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单位国土面积的燃煤排放又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

更为关键的是,尽管《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为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划了红线,但从长期趋势来看,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以电力为例,2012年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1.2亿千瓦左右,预计到2020年和2050年,发电装机容量要分别达到20亿和40亿千瓦左右,分别接近2012年水平的2倍、4倍。现在雾霾已经如此严重,难以想象能源消费增长数倍后会是什么情形。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将难以改变。要言之,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能源消费增长和大气污染治理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明乎此,就可看到雾霾治理任务之难、之重。要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还须切中要害,着眼于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要优化火电布局。我国煤炭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逆向分布,76%的煤炭资源在北部和西北部,70%以上的用电负荷在东中部。但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发展形成了就地平衡的格局,从煤炭产地输入燃煤,在负荷中心建设电厂就近利用。但严重的雾霾危机,已经敲响了警钟,东中部地区基本没有剩余环境容量,难以继续承受燃煤电厂大规模建设带来的环境压力。因此,必须转变电力发展思路,变输煤为输电,在西部、西北部煤炭富集区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利用先进的特高压电网实现大范围的跨省跨区输电,实现“电从远方来”。新增燃煤电厂更多地向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布局,既可以缓解东中部地区的环境压力,又可以通过煤电基地的集约开发和集中治理,有效降低燃煤排放污染,减轻全国总的环境损失。

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没有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有效治理雾霾将是一句空话。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5亿千瓦,其中西南水电基地2亿千瓦;风电2亿千瓦,其中九大风电基地1.69亿千瓦;太阳能发电5000万千瓦,其中大型太阳能光伏2300万千瓦。从远期来看,到2030、2050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将分别达到电力装机的40%、50%。大型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基地远离东中部负荷中心,必须依托特高压电网实现大范围输送和配置。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等分布式电源,就近并入电网,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要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电力是清洁的二次能源,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对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意义重大。首先要大力实施以电代煤。我国目前用于发电的煤炭为16亿吨左右,仅占煤炭消费量的50%,还有近6亿吨煤炭用于直接燃烧,其中居民生活用煤1亿吨、工业燃料用煤5亿吨,大部分都能够以电能替代。6亿吨直燃煤的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与16亿吨电煤的排放总量大致相当。根据测算,如果以电能替代60%左右的直燃煤,可分别减排目前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的14%、12%左右。随着火电排放标准的提高,电力替代直燃煤的环保效应将更为显着。其次要大力推进以电代油。京津冀鲁地区、长三角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的机动车拥有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和7倍左右,机动车排放是东中部地区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按目前我国每年新增1500万辆机动车的速度,到2020年我国机动车将突破2亿辆。控制机动车排放任务极为艰巨。近期和中期要依靠提高燃油品质,从长期看必须依靠发展电动汽车。虽然电动汽车充电要耗费电能,但这部分电能所产生的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比燃油汽车要低70%左右。近几年,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整车性能逐步提高,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

治理雾霾,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通过多种措施所实现的污染减量必须要大于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污染增量,空气质量才有可能好转。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能源战略,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呼吸清新空气将不再是奢望。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治理雾霾,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