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往往也容易导致城乡区域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在首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周边的农村地区要缩小城乡差距,电力设施的更新和配套就成为了重要的前提。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电网发展建设,2012年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选取了平谷、昌平等地区的多个村庄做为试点,升级这些地区的供电设备、线路和计量装置,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采用“智能化”水平较高的设备,提升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和农民的用电质量。如今已经初步显露成效。
“智能化”改善用电质量
近些年,农村地区用电负荷出现了新的变化,受时间因素影响出现了较大的起伏。平时负荷较低,但是在春季灌溉、夏季制冷、冬季取暖、春节假日等特殊时段,会出现集中、明显的提高,用电负荷的最大落差达3倍左右。
在这种状态下,农村配电变压器60%以上时间处于空载或者轻载运行,“大起大落”的负荷波动既造成设备损耗偏高、浪费电能,同时也降低了农村居民的用电质量。
3月12日,在平谷的放光村,国网北京电力的农电处处长王诜说:“针对农村用电的新变化,国网北京电力在平谷、昌平共10个村庄试点应用了智能配电变压器,这些变压器能够‘自主判断’负荷情况,进而自动调压、调容,提升区域的供电可靠性,提高电力设备的节能效率,改善百姓的用电质量。”
据当地供电所所长杨凤海介绍,2012年7月20日,放光村试点安装了智能变压器,至11月20日期间,共调容234次,小容量时段占总运行时间的66.22%。普通变压器此时段内运行损耗5295千瓦时;应用新型智能变压器后,损耗3099千瓦时,累计节能41%。
自2012年7月20日至11月20日期间,电压调档共47次,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显着改善了该台区的供电电压质量,着实提升了百姓的用电质量。
“坚强化”带动经济发展
祖务村隶属于平谷东部的金海湖镇,人口1600人,是2012年国网北京电力首批农网示范工程建设点之一。随着当地农家乐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家用电器的逐渐增多,居民的用电量也随之不断攀升,致使用电负荷不断增长,低压线路出现过负荷的情况。
据金海湖供电所所长贾希阁介绍,自示范工程实施后,祖务村10千伏和低压配网线路全部绝缘化,更换了6台变压器,变压器总容量原来的790千伏安增至990千伏安,全村500多户居民中的440户全被安装上了新型智能电表,让农村居民也享受了“智能化”带来的便利,省去了购电后插卡的环节,提高了抄表准确率。除此之外,立电杆49基,新装路灯203盏,地区的供电能力提高25%以上,供电可靠率达99.75%。
祖务村村民张瑞全是村里数得上的用电大户,他在自家院里经营“农家乐”生意,小院里各种家用电器设备齐全,他反映在农网改造前,因为家里用电设备太多而且功率高,在使用时经常会跳闸停电,经常搞得客人不满意。为不影响农家院的生意,他还专门自己买了个发电机备用。但是自从农网改造后家里的空调、电视、洗衣机、热水器、各类厨房电器等一起运行,也能保证正常安全供电,生意有了切实的保障。
走访过程中,祖务村村支书杨建军高兴地说:“除村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以外,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引来越来越多的外来企业来村里投资建厂,好多村民也自发组织建农业大棚、养殖场等,可靠的电力供应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科技化”助力节能减排
农村地区的居民大多使用烧煤、烧柴取暖方式过冬,烟尘排放较为严重,在冬季会给地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积极推广“电采暖”,对于降低PM2.5排放,改善农村地区大气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2年,冬季祖务村共有56户居民全部或部分使用了电采暖。村民赵明福家大大小小共13间房已经全部改造成电采暖。赵明福表示,在使用电采暖前每年冬季都要烧煤4吨,花费人民币5000多元,如今供电有保障,同等的花费可以用上方便省事的电采暖,家里也干净了,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节能又环保。
在北京农村地区,共有1.25万电采暖用户,户均采暖设备容量9千瓦,采暖季户均用电量9125千瓦时,与非电采暖用户燃煤采暖费用支出基本持平。如果30%农村用户实施电采暖,一个采暖季可减少原煤消耗约1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2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6.8万吨,氮氧化物约6707吨,减排效果相当于全北京市6.6万辆燃油出租车停驶1年,将为首都节能减排和大气环境改善作出巨大贡献。
在北京市电力公司的积极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位居国内前列,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标签:智能化,用电质量,农网发展,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