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农电发展的15条措施,给力在哪里?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五省区一些县级供电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发现大多数人比较关心的是如下措施。
●采取切实措施破除身份、薪酬等障碍,注重县级供电企业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广西桂平供电公司丘永坚:县公司很多优秀员工常被抽调或借用到网省公司及地市局工作,但是由于身份等原因,干得再好也很难留在那里。这条措施给我们提供了职业发展通道,能有效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全面盘活县公司的人力资源。
●对于在边远地区和一线班组积极工作的员工,应在职务晋升、专业培训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贵州玉屏供电局杨军:我们县局一线员工要管供电服务、设施维护和生产建设,还要抄表收费,工作压力大,实际困难多。希望能给一线班组减减负,多搞些业务知识及操作的培训,还有计算机培训,给农电员工创造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
●地市供电局都应选择一个有条件的县级供电企业开展试点,以竞争上岗和工资分配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推动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
海南临高供电局符坚:县级供电企业存在不同用工主体员工交叉混岗、劳动关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有的人干活少工资高,有的人干活多工资少。这条措施可以合理配置岗位和薪酬,改变机关人多、一线人少的现象,实现人员的优胜劣汰,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和履职能力,最终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完善和执行公司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全面实现农网项目的标准化建设。
广西阳朔供电公司熊俊宇:我们公司农网项目资金平均每年有约3000万元,全县900多个台区,变压器容量100千伏安以下的有400多个,占一半比例;要改造的线路和变电站,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大。统计起来每年农网改造项目接近50个,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改造。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可以提高投资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对于电量规模小、历史负担重等客观因素导致经营困难的县级供电企业,省公司、地市供电局要因地制宜地研究采取扩大电量规模和利润空间、注入资本金等方式,提升其发展能力。
广东电网茂名信宜供电局孙延刚:信宜市工业很少,居民售电量占我们局售电量的近一半,增长缓慢。同时,资产量大,历史负担重,还要承担社会责任,折旧率、农网建设贷款利息和人工成本高,导致经营困难。这条措施对我们来说“含金量”很高,因为依靠自身力量,我们很难改变经营困境。
●重点抓好供电所和台区的规范化管理。
广东梅州五华县供电局华城供电所吉海明:包括这条措施在内的规范化建设意义尤为重大。自从供电所规范化建设以来,我们的工作变得更有计划性、更标准化,供电所的管理逐步形成一个PDCA闭环。例如对配网的规范管理,我们从巡视计划开始,巡视记录、巡视发现的问题、缺陷处理等一系列工作根据标准有条不紊地开展。
鸣谢:嵇立 陈振华 阳浩 韦露 田杰 朱玉 曾丽娥||||
基层案例
农电“15条”颁发前后,一些单位已在扶持县级供电企业发展,解决冗员和缺员并存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广东电网:债转股激活“造血细胞”
降幅55.88%,这样的数字出现在广东电网县级子公司2012年资产负债率成绩单上。其中,降幅最大的达到131%,降幅达到70%以上的县级子公司占总数的23.5%。对比2011年的资产负债率107.03%,广东电网仅用一年时间,便将数字改写成51.15%,大大增强了51个县级子公司的“造血能力”。
“在接管之前,绝大部分县级子公司债务负担沉重,2008年平均资产负债率达107.85%。”广东电网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介绍。沉重的债务负担,让大部分县级子公司难以依靠自身力量筹措农网建设资金,无法适应广东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广东电网公司经调研创新提出了“债转股”的思路,即把相应的债权转为股权投资,以县级子公司申请配网建设贷款资金或母公司向其发放委托贷款的方式,为农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债转股后,县级子公司资本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债务负担大为减轻,也有利于保障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
以负债率下降达82.47%的梅州平远供电局为例,实施债转股后,截至2012年12月31日,该局资产负债率由175.96%下降至93.49%。“资金建设只是扶持县级子公司的其中一项举措,还要从管理模式、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全方位补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广东电网公司农电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许浩然 温红)
海南电网:试点解决冗员和缺员并存问题
本网讯 “在各自的岗位上,员工要真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要干什么、干得怎么样。”海南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关于促进农电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试点解决冗员和结构性缺员并存等问题,海南电网公司4月3日下发文件,将在琼中供电局全面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试点工作,对一线岗位、管理岗位开展胜任能力培训与评价工作,对不能胜任岗位的员工开展转岗和培训,增强员工履职能力。
试点工作以员工职业生涯全过程管理为主线,进一步规范岗位说明书、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业绩考核、签订岗位责任书、畅通员工成长通道,建立“定岗—定责—履职—考评—问责”的管理机制。通过量化年度业绩考核标准,一年期内,月度业绩考核累计3次为“C级”及以下的员工必须进行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合格者签订岗位责任书,继续上岗工作;不合格者,在劳动合同期内,进行离岗培训,经评价合格者返回原岗位工作,也可选择转岗培训。
“通过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员工岗位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实现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联动,个人收入与岗位业绩挂钩,进一步激发员工队伍活力,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和履职能力。”海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张勉荣说。(朱玉)
标签:农电企业员工,热议,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