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5点半,江苏省海门市海门镇高店村村民蔡邦生正准备做饭,但淘洗好的米放进电饭锅过了好一会都没反应——停电了。出门一看,隔壁家的电饭锅、电视机用得好好的,问题原来出在自家。左思右想,记起今年春节时当地供电服务站曾留过电话号码,维修人员半小时内就赶到了。
笔者在南通等地采访发现,年轻人外出打工后,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基本上不懂电,而按产权规定,供电部门与居民客户以电表为分界点,电表以内的故障由居民自己维修。“目前,城市居民一般由小区物业提供维修服务,但农村‘七站八所’撤销后不再保留用电管理站,社会电工又减少,农村居民用电故障维修难的问题逐渐突出。”海门市众成农电管理公司常务副总唐建森介绍。
农村“七站八所”已撤销14年,空缺的服务本应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填补,但用电维修服务这一块基本没落实到位。目前,海门在省内率先成立居民电气安装维修服务站,由当地政府出钱、出人,供电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在两个乡镇试点运行一年效果明显,线路跳闸减少52%,因故障造成的停电时间减少32%。
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服务站却难言轻松,经费就是最大问题。“服务站采取‘镇村联合、供电支持’的运作模式,每个站聘用6名维修人员,施工企业每月给予相应报酬,政府再每月每人补贴800元。”唐建森介绍,政府补贴由镇村两级分担,一些经济薄弱村的压力随之增加。基层群众呼吁,政府应尽快将农村居民家庭用电维修服务等纳入民生实事统筹考虑,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上给予保障。
标签:农村用电,维修,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