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七年创先路,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企业发展路线。那么既然要求做到“持之以恒求实效”,为什么还要强调“持续改进上台阶”?
两者当然非重复。前者重点在于强调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能急功近利,认准了就坚持下去,才能干一件、成一件;后者强调在能做成事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日积月累,渐进式改进、螺旋式上升,勇于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渐臻至善。譬如从广州出发到北京,中间要经过长沙、武昌、郑州、石家庄等站点,每一站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站站成功接力,并最终平稳驶向终点。
创先步入“深水区”后,“短平快”措施对提升管理的作用在递减,需要重点解决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也更加复杂。加强目标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打造更高标准的日常工作,依靠持续的推动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成为全网既迫切又长远的课题。
持续改进是一种可操作的管理变革模式,也是一种指导实践的管理哲学。创先的出发点,并不仅仅是把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拥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应具备的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等问题出现了才想方设法去改进,而是建立起自我发展的自觉性,不断主动地加以改善。
持续改进必须有明确的方向,这是实现各项工作“上台阶”的前提。持续改进,首先要弄清楚需要改什么。创先以来,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实现了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设备运行”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全面推进创先,要求我们把这作为持续改进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让这一理念渗透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真正建立起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各项工作都应该围绕缩短客户停电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来进行,对照工作指标,一点一滴改进,实现客户服务的优质与高效。
持续改进必须全员性、系统化地推进,这是实现“上台阶”的关键。创先攻坚期面临着系统改善的瓶颈,增强部门合力、协同作战显得比创先初期更为迫切,须通过加强整合和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先进管理体系,才能取得突破。因此,持续改进不是哪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哪些人的事,从最高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人,个个有份,人人担责,它需要每个人在每个环节上的连续不断的改进。持续改进要走群众路线,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大家想办法,人人出主意,相互搭台,相互促进,从过去“局部突围、快速补救”的立竿见影式努力,转向“系统改进、整体提升”的深度整改,就像“雁阵”,无论路途多遥远,总能协调如一,对抗风雨,迎接朝阳。
持续改进应以企业文化的养成为载体,这是实现“上台阶”的根本保证。持续改进的背后支撑,既是完善清晰的岗位责任规范,企业对管理效益与服务质量的深刻自省,也可以说,它是企业与员工的一种优质品德。正如赵建国董事长指出的那样,“解决管理问题,解决怎么干活的问题,这是良好企业文化养成的过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少些功利思想,少做面子工程,不能只讲创新不讲传承,只讲变革不讲沉淀,切忌蛮干、忽悠,加强“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修养。对于员工来说,应该练好适应岗位的本领,在位、谋事、尽责,从小事做起,坚定不移,乐此不疲,认识到,不是只有干成惊天动地的大事才是成功,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真正的不平凡。
会有那么一天,“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南网国际先进”追梦成真。即便到那时,企业持续改进上台阶的卓越追求亦不会改变。
标签:南网时评,更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