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变电站,电无法落地。明明电力充裕,郑州不少居民却不得不面临限电和停电的现实。
居民担心辐射,不愿意家门口建变电站。同时,即使确定了变电站的建设用地,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被挪作他用,或者选址因产权纠纷而宣告暂停。
如何科普宣传,以解决部分居民的“谈站色变”;怎样落实规划加强监管,以确保纸面上的变电站能变为现实……多道难题仍待破解。
今年夏季,郑州市区不缺电。国家电网郑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860万千瓦的供电能力,超过了今夏785万千瓦最大负荷的预测值。
但是,今年郑州也缺电。入夏以来,电力服务热线95598始终处于高度繁忙状态。停电较多已影响到市民正常工作和生活。
为何供电能力有富余还会闹“电荒”?
“电荒”来袭,17个小区靠临时供电
如今,郑州供电已经进入了为期3个月的“迎峰度夏”期。记者从国家电网郑州供电公司了解到,按照电网供电紧张程度不同,郑州市划分为“红、橙、黄、绿”四类电网区域。
目前,三环以内限制报装用电的红色区域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约占三环内总面积的60%,主要分布在金水区大部分区域、管城区西北部区域、二七区火车站周边、中原区西北部以及二七新城,这些区域内的度夏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供电警戒区域的存在,目前多个房地产项目、大型商业项目等的报装容量无法解决,其中17个居民小区仅靠基建电源临时供电,40673户居民的供电可靠性无法保证。在这17个小区中,目前情况较为严重的有宏益香港城、国基家天下、广厦城市之巅、升龙城等6个小区。
记者从河南省电力公司了解到,2012年郑州市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80亿千瓦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三位(仅次于广州、杭州)。据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预计,2013年度夏季用电高峰期,郑州电网最大负荷将达785万千瓦,而目前该市有860万千瓦的供电能力。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郑州其实不缺电。
一方面居民用电喊渴,一方面供电公司说供应充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电荒”真相:变电站落地何其难
“电网有电,因为缺少变电站,电才落不了地,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卡脖子’。”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工程师马磊一语道破“电荒”真相。郑州三环以内近60%区域因为变电站“落地难”,电网局部薄弱,不仅不能新增用电户,用电高峰时段现有用户还可能出现限电、停电情况。
河南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夏季,郑州市区有56台110千伏及以上的主变压器、181条10千伏公用线路将出现重载和过载现象。
记者了解得知,变电站落地难的原因可谓错综复杂,譬如市区里很难要到变电站建设用地,规划部门规划的变电站建设用地有时因各种原因被挪作他用,还有一些选址因产权纠纷而宣告暂停。
而居民出于对存在所谓的“辐射”等不安全因素的恐惧,对变电站建设进行阻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都想用电,但谁都不愿让它建在自家门口,主要担心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在采访中,一位家住金水区蓝堡湾小区,曾经极力反对变电站建设的张姓居民告诉记者,“变电站离我家只有百十米远,听说变电站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影响生育、致癌、孕妇易生病残儿,会有头晕、视力下降等疾病发生,据说还有低频噪音污染呢。”
变电站致癌说使公众闻“站”色变。要变电站,还是要用电,成为不少居民心里的结。
那么,到底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场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带着疑问,记者跟随河南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王飞一行来到位于郑州市管城街商城路交叉口的220千伏人民变电站进行测试。
记者在测量现场看到,测量仪在变电站入口处未排除地下电缆干扰情况下,所测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055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815微特;变电站内距变压器10米处工频电场强度为0.38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21微特。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即使在变电站内,其电场强度仍远低于国家规定的4000伏/米,而且会随着距离的扩大而大幅减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王飞告诉记者,“同时,我们有数据表明,在3厘米的距离内,大家平时使用的电动剃须刀工频磁感应强度是15—1500微特,真空吸尘器的磁感应强度是200—800微特。变电站的‘辐射’甚至比不上剃须刀和吸尘器。”
据了解,2005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结果证实,变电站等属极低频电场水平的非电离辐射,低于国际导则限值的情况下,不具有有害健康影响。
“而我国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公众曝露限值标准,远低于或等同于国际标准。”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郭清海说,“我们对已建成的超过百座变电站实施了监测,检测数值没有一处是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
打通“梗阻”,多道难题待破解
变电站“落地难”也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针对供电形势严峻的局面,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6月和省电力公司召开座谈会,提出建设郑州城乡一体的“坚强智能电网”作为共同目标,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使郑州电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专题制定了改善民生、提升电力保障水平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推进解决13座遗留问题多、老大难的变电站。
同时,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也召开专题协调会,提出将对这些供电红色警戒小区提供技术指导,优化负荷结构,停止一切非生活用电,确保电梯、消防、二次供水等设施用电。为了减少这些小区超负荷造成的停电,建议群众做好节约用电。
然而,打通多年的“电梗阻”绝非一日之功,多道难题仍摆在政府决策者的面前,亟待破题。
规划落实亟待推进。“十一五”以来,郑州市区三环内就规划了13座变电站,年年列入计划,年年安排资金,但至今无法按时开工,从而造成市区180个项目合计110万千伏安的报装容量无法解决。
监管协调有待强化。针对新建小区用基建电源糊弄居民的做法,郑州市政府发文要求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供电、供水、燃气等达不到交房条件,开发企业不得强行交房。市民期望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科普宣传需要加大。针对部分居民的“谈站色变”,地方政府和电力公司将组织科普宣传,请专家在媒体上介绍权威科研部门的检测结果,以及变电站相关安全防护措施等。请长期生活在变电站的工作人员现身说法,缓解居民的恐慌心理。
交流渠道尚需打通。变电站落地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在政府、专家与民众之间,沟通交流管道有待通畅。
有关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在网站上公开环保批文、方便市民查阅规划图、增加变电站建设的透明性等,也可以适时根据群众的需求到居民家门口进行电场强度的测试,为市民消除疑惑和顾虑。
标签:要电,变电站,难题待解,电荒,河南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