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边境上的“南网智慧”(图)

  2013-11-25

云南和广西的陆地边界线有多长?在漫长的陆地边界线上有多少个南方电网的供电企业?边境上的南网人是怎样服务的?从云南雪山脚下到广西南海之滨,边境地区的南网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几乎都是语言达人,翻山越岭身手不凡,同时严于律己,因为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南网甚至中国的形象。

云南电网西双版纳供电局磨憨供电所所长赵俊生,是个40岁的瑶族汉子,有着17年供电服务经验的他,回忆起十多年前的工作状态时说了两个字:“轻松。”

那时的他骑着摩托,带着收据、砍刀,一路上砍砍树、抄抄表、收收费,还会被拉进老乡家喝喝酒、吹吹牛,“偏远的村寨停电,你告诉他第二天才能去修,人家也能理解。”可如今,赵俊生在工作时已滴酒不沾,因为环境大不相同。边贸发展,让磨憨这个小镇跃升为国家级口岸,用电需求和对供电服务的要求都在与日俱增,他们还要肩负起跨境抄表的任务。

从云南雪山脚下到广西南海之滨的国境边陲上,驻守着南方电网公司所属的10余个地市级供电局、10余个县级供电企业的员工。这些扎根边疆的南网人,用他们朴素而灵活的“边境智慧”,在情况千差万别的边疆版图上,努力找寻着供电服务“变与不变”的平衡点。

苦乐观:先吃苦,再谈工作价值

云南省的陆地边界线有4060公里,广西有637公里,加起来是4697公里,占到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2.2万公里的近五分之一。云南、广西的陆地边界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

国有界,而南网无疆。自2004年9月云南河口-越南老街110千伏线路正式送电以来,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已通过11回11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与缅甸、越南、老挝实现联网,累计跨国送电277.76亿千瓦时(截至2013年10月,其中对越累计送电274亿千瓦时、对老累计送电3.76亿千瓦时)。南网业务的跨国延伸,给边境线上的南网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为边民提供供电服务的同时,也要积极服务电网服务的跨境延伸,完成对跨国联网线路的抄表等。

每个月25日中午12点左右,赵俊生和班长岩(读ái,同皑)凤手持证件、穿着公司配发的深蓝色工服,准时来到口岸排队过关,去老挝抄总表。在多数人眼中,每月开车出国一趟,顺便领略异国风情,是多美的差事!

但完全不是。赵俊生和岩凤每次去抄表的行程都很紧,必须在下午2点赶到老挝乌多姆塞省的开关站抄总表,等待省公司核准后才能返回,而且一定要在5点半封关前回来,不然就露宿异国了。多年来的每月25日抄表,从未延误。

2010年的一个25日,赵俊生二人抄表归国路上车坏了,赶不及过关,两人只好把车推到了最近的老挝小村寨,因为实在吃不惯老挝人硬硬的糯米饭,他们只好拿村中唯一一家小卖店里存货不多的零食和啤酒来充饥,然后蜷在车中捱到了天明,妻子打了一晚上电话也不通,提心吊胆。

但这并非边境生活的全部。

“每次上山巡线,都必须走那条我们踩出来的小路,不然会有生命危险。”云南电网文山工作站的陈绍莽说,对于他们的每次巡线来说,蚊虫、大蛇还是小事,220千伏马河线1至29号塔杆都属于战争遗留的残雷区,上山的水牛踏错一步,都会被残雷炸断四肢。虽然这个例子略有极端,但却代表了繁华边贸口岸之外的另一种边境环境:险要之地。

正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典型环境,造就了“边境智慧”中灵活又朴素的“变与不变”:频繁往来,让他们能够在民族和语言的多元文化中如鱼得水,灵活变通;在险要边境热忱服务的人生经历,也让他们懂得执着坚守之重要。

格局观:一言一行,代表南方电网

赵俊生担任所长的磨憨供电所成立于1999年,距离中老边境的“国门”——云南西双版纳州磨憨口岸只有1公里左右。土生土长的他,亲眼见证了一条狭窄的小街如何变成了国家级口岸和经济开发区。如今,一个全员只有10人的小供电所,不但要满足2万多不同民族磨憨居民日益增长的用电服务需求,还要每月风雨不误地完成去老挝抄表的任务,口岸经济开发带来的工商业投资也需要更多更优的供电服务……

可坐看双边来往的边境人,从来都不缺少应对“变”的本领,边境居民对多语言、多民族的生活环境早已习以为常。

在中越边境的云南红河河口县城,住着500余户越南商人,为了更好沟通,抄表班的女员工们都自学了越南语,把电价、电量、电费的计算方法通过手势加上简单的“越语”反复讲解,直到对方明白为止。正因如此,该县区内从未发生越南客户投诉的现象,越南客户满意率达100%。像赵俊生更是会说老挝语、傣族语等5种语言。

这就是:“做好供电服务,要用客户最接受的方式。”这也是赵俊生的一句口头禅。磨憨供电所能得到汉、傣、哈尼、苗、拉祜(苦聪人)、布朗(克木人)等多民族居民的信任,谈何容易。遇到傣族等民族的“关门节”,整个寨子都要封闭不准进出,抄表收费或是线路检修都必须绕行,经验丰富的赵俊生只要看一眼寨子前插的草标,就恭敬地不去打扰。

但不“变”的东西也有很多。从2009年底至今,赵俊生等所员跨国抄表40余次,可谓雷打不动,没发生一次延误,无论公事私事都要让路。

有人羡慕地问赵俊生的妻子陈新艳:“赵所长每月往返老挝,什么时候你也跟着去玩玩?”陈新艳一脸苦笑,因为丈夫真的没带她去过,尽管同车很方便。有一次,她和岩凤的妻子都办好了证件,打算跟着去走走,结果被赵俊生一句话拦回来了:“有什么好玩的,那是工作。”

每次到老挝,赵俊生总能听到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员工说:“费发·金(按音,意为‘中国电’)”,在他看来这句话含义深刻,说明跨国抄表并不只是日常工作那么简单,在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员工的眼里,他不只是一个供电所员工,还代表着南方电网公司,甚至还代表着与老挝合作的中国,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这个形象,要公私分明。

价值观:信任,是最大的财富

问到赵俊生工作多年得到最多是什么?妻子陈新艳说:磨憨人的信任。

对于信任,有这样一个故事。去年9月的一个晚上,95598转给磨憨供电所一个来电,说磨憨镇上的陈女士家发生停电故障,而且很急,要求供电所派人火速赶往。边民淳朴,生活节奏也慢,所以赵俊生还是第一次听到“火速赶往”这个词,赶到才发现,哪里是停电,是女人临产!这家人从外地来此经商,无亲无故,突遇急事,找不到人帮忙,不知哪位邻居出主意叫来供电所员工,“因为供电所人信得过啊”。赵所只好派人开车送她去了医院。

信任往往也会带来发财的机会,有往返老挝做生意的老板就是看中了赵俊生在供电服务中的认真负责劲儿,想主动提供贷款给他夫妻俩做生意,还有人知道他自学老挝语方便交流,想带他去老挝买卖名贵木材,但都被赵俊生拒绝了,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工资还是不到妻子生意收入的零头,家里的货场、餐馆他都帮不上忙。“他经常说,走村串寨,有多少人拉着袖口叫他去吃饭,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回的荣誉,我也就随他了”,妻子说。

信任源自于供电服务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磨憨哈尼族的南浪村建国50年未通电,在上级的支持下,供电所策划在哈尼人的嘎汤帕节到来前给村子送电,献上一份厚礼。为了加紧工期,施工车无法在泥地里前行,所员们就开拖拉机拉着施工材料艰难推进,最终结束了该村的50年无电历史;王四龙村是磨憨布朗族克木人村寨,村里几户特困户的电费,都是供电所员工各自出钱垫付。他们还经常买米面油等去看望,甚至一起捐款设立了帮扶基金,解决特困村民的生活费用。

磨憨几百公里之外的云南普洱孟连供电公司,“只要一个电话,佤邦用电客户早早就把费用准备好,等我们去取或银行代收,从不拖延。”代华高说,他曾是孟连供电公司原营销部主任,作为缅甸送电主要工作人员,他体会深刻。孟连对缅甸佤邦地区的联网送电和电力技术帮扶、贴心服务,换来了缅甸佤邦人的尊敬和信任。

如果说边民的信任来之不易,而边防战士的信任就更是难得。广西崇左凭祥供电公司的线路班班长彭永进说,由于中越边界无明显的标记,在边境线巡线时容易走错进入越南边界,在边境线上巡线时,经常会得到部队官兵的帮助。只有部队官兵才能准确地告诉巡线员哪些是危险地区,哪里是越南的领土,巡线时可不能走错路,越过界线会被对方国的边防军查问。

边境供电服务的苦乐,或许只有那些每日行走于边境的南网人体会最深,工作的辛劳换来心中的饱满与充盈,换来边民和邻国居民的微笑和赞许,这种乐,唯有经历才会显得格外生动。每日坐看往来与固守,“边境智慧”中变与不变的内心平衡,也唯有他们拿捏得最为纯熟、自然。

本报记者 关飞 通讯员 林韵||||

“管理就像打扫卫生”

——磨憨供电所的创先经

仅有吃苦耐劳精神和与多民族打交道的办法,还不足以应付口岸发展日新月异对这个小供电所的挑战。磨憨口岸在发展,供电可靠性要求在提高,供电所工作方式不改变,怎么行?边陲小所在口岸发展的客观需求中,找寻到了创先的落点。

远程集抄,敢于尝新

长期以来,像磨憨所这样的山林地区的基层供电所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地广人稀、山路崎岖,走抄收费往往耗费了供电所太多的人力和时间。这也是磨憨供电所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的事儿。

最初,磨憨供电所采用了“有事找村长”的办法,抄表收费的工作都交由各村村长代行,所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组织“村长宴”,喝酒是表面,目的是联络感情以便于工作。经常的场面是赵俊生和自己从小玩到大的村长兄弟在喝酒,一边暗示所员兄弟们可以去砍树或是作业了!

规范化管理之后,村长代抄模式被禁止,赵俊生又在想办法。刚好西双版纳供电局在积极推行远程集抄电表,赵俊生立马申请要表,得到批复之后,他连夜开车去景洪,拉回几百块表立即为用户更换,并迅速反馈使用体验。磨憨所的积极,得到了各方支持,西双版纳供电局和电表厂商也多次派人来调试指导,至今,距离州府景洪最远的磨憨供电所,却成为西双版纳供电局辖下远程集抄电表系统普及率最高的供电所,接近99%,抄表用时从过去的每月仅10天缩短为两三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从一块小小的集抄表,可见创先是基层最切实的需求。

知人善用,有效管理

磨憨所也是边疆供电所中信息化做得最好的所之一。40岁、只有高中文化的赵俊生,逐渐发现了电脑的作用,他就从零开始学打字,在2010年云南电网公司举办的供电所长调考竞赛中,谁也想不到来自边陲小镇的赵所长凭借电脑功底和专业技能获得第三名。

磨憨供电所的10名员工,共有5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也给管理带来了挑战。对此,赵俊生用他特有的“边境智慧”来解释管理心得:“就像我们所里打扫,有的人爱扫顶棚,有的人爱扫地,他们一起开动,结果顶棚上扫下来的灰又把地弄脏了。管理,就是让爱扫棚的人扫棚,爱扫地的人扫地,但让扫棚的先来,扫地的后来。”他发现所里的年轻员工余民开爱好电脑,就鼓励他去学会使用各种新玩意儿,现在,这名年轻人成了磨憨所最重要的“信息化教官”,包括远程集抄系统的使用等,他都是主力。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地处边陲、资源有限的磨憨所,却可以在很多工作中一马当先。2013年上半年,该所达到客户满意率100%,并于今年3月被云南电网公司授予“规范化供电所”,该所电费回收率、线损率等多项指标均在勐腊供电公司中排名靠前。||||

多彩边境特色服务

边境南网人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边”,即边境、边民、边贸。谈起边境上的供电服务,供电人员都不约而同地把“国门”挂在嘴边。正是由于对这个定位的清晰认识,面对特殊的边境环境、特殊的客户对象、特殊的经济条件,他们在南方电网延伸的前沿,提供着特色供电服务。

越南语?不成问题!

坐落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东兴仁和秤有限公司是目前越南客商在广西投资的唯一一家企业,年产弹簧度盘秤20万台,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产值达1500万元左右。该公司副总经理阮功越说道:“我不太会说中文,但是东兴供电公司上门服务时都会派出会讲越南话的员工,或者带上越南语翻译,我们沟通起来没有任何问题,让我们很感动。”

工作在深山,半年回次家

毗邻越南的防城供电公司垌中供电营业所是广西电网最南端的供电所。垌中多山,全是盘山公路。很多骑友把此当成挑战。但这条路垌中供电人每月都要走上几趟,早视为平常。每月1次,每次往返60多公里,10年来走了7000多公里。“这条路,巡线班的同志闭着眼睛都能走。”垌中供电所所长韦家勇笑着说。

山深情长。由于地处深山,路途遥远,人手少,工作多,他们很少回家。配电检修班班长黄承强说:“我是合浦人,在防城工作了10年,来垌中所又工作了10年,我的家人都在合浦,长年夫妻两地分居,偶尔回一趟家都很不容易。我最近一次回家是半年前,回到家时,女儿都认不出我了,愣愣地望着我半天,才喊我爸爸。而每年暑假,我都尽量接家人到小镇来,每次离别,女儿都哭喊着不愿离开。”

“你们不比军人差”

在云南德宏,姐告供电所员工在除夕夜的“雪中送炭”,则加深了供电员工与边防战士间的鱼水深情。2012年除夕夜,驻瑞丽的连队停电,眼看年初一早上要吃“冷饭”,姐告供电所员工迅速出手,更换转变,在凌晨3时让部队战士又过上了温暖的年。排长瞿发康说的让供电员工最动容的一句话是:“你们的作风一点不比我们军人差!”

采访鸣谢 谢光辉 王俊熔 李琛 尹代红 李亭睿 郁睿 资料鸣谢 王天丹 方皖新 张建强 姚雨君 周平 廖献球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南网智慧,县级供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