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连续多日雾霾笼罩。“人生如雾,何处是路”的幽默段子一边缓解了人们对于恶劣环境的紧张神经,一边也更加深了人们“节能减排,刻不容缓”的意识。如何逐步“推倒”雾霾祸首汽车尾气?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众望所归。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发展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直接手段,对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意义重大。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除了依赖电池核心技术不断升级,还有赖于配套设施充电桩设备的逐步生产建设。
推广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先行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百姓视野,北京将于今年首次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目前已完成城区100个公用快充网点选址,近期将陆续启动建设;2014年内将完成1000个公用快充桩布局建设,覆盖中心城区和近郊。
本月25日,北京市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费翔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新能源小客车充电设施主要分为自用(个人或单位)和公用两大类。北京市将于近期发布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的充电条件确认、技术规范、电价、设施建设和用电报装流程。
费翔说,自用充电设施将按“一车一桩”、“桩随车走”的原则,由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或其委托机构(4S店)负责“全过程组织管理”,包括组织使用者进行充电条件确认、设施建设等,并纳入其售后服务体系;流程上,要求从用户报装到验收接电全过程在22个工作日(一个月)内完成。
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都存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续航里程短等顾虑。“里程焦虑”问题亟待解决,为进一步缓解该问题,北京市将在中心城区打造服务半径平均为5公里的充电圈,逐步建成公用领域充电设施网络服务体系。自用充电桩主要采取交流慢充,而公用充电桩主要采用直流快充模式,半小时充电就能支撑普通新能源汽车续航100公里。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表示,公用充电桩建设初期重点覆盖新能源汽车4S店、电网售电窗口、高校、科技园区、大型停车场和高速路服务区等场所,同时在居民区、商业中心、写字楼群、具备条件的加油站以及景区景点等地展开试点。
充电桩设备产业链率先尝甜头
据了解,2013年全国仅销售新能源汽车17642辆。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配套基础环节薄弱,充电桩规划和建设不规范、缺乏各省市的统一规划与布局。而随着北京建成5公里充电圈,电动汽车使用难问题将迎刃而解。目前首都北京仅2月的申请量就占到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8%。在申请新能源汽车指标、易拿牌照、获高额补贴、现阶段大建充电桩等等利好因素下,都将刺激北京全年销量大幅增长。在首善之区的引领带动下,加之天津等地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实施方案,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倍增指日可待。
业内人士分析,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过程中,产业链上游的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汽车产业链均将受益,在各自产业链深度和技术储备上拥有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将获得先机。
值得关注的是,除上述领域外,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基础的充电桩设备产业链,在目前大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大背景下,率先迎来了阳光。专家指出,充电站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四个子模块: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和充电站监控系统。充电站主要设备包括充电机、充电桩、有源滤波装置、电能监控系统。充电设备包括快充机、慢充机和交流充电桩。以每座充电站平均设备成本500万元估算,市场潜在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生产此类设备的企业,将有很好的市场机遇。
标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