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煮饭一小时都煮不熟,电压太低,而且经常跳闸。自建变压器后,用电有了保障,辖区的工厂老板也不来找我投诉了,队长都比以前好当了。”站在新建的配电房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合成村横坑3队队长曾广银一脸轻松。狮岭镇是闻名全国的皮革业重镇,小工厂林立,外来人口超过20万。以合成村为例,本地人口4800多人,外来人口5万多人,是名符其实的城中村。
回想起一年前,曾广银不无郁闷:“村里皮具加工厂、小公寓多,一停电,就有很多人打电话找我解决,可是村里也没有办法。”
事情的转机来自花都供电局试点的“自筹资金”新建台区的模式,这也是广州供电局近年着力破解城中村用电困局的一个缩影。
人口密集、商铺集中、楼间距小、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等问题造成了城中村用电的难解之局。插图 赖增鹏
广州供电局表示,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加大主配网等投资建设,主网电力供应不成问题,配网方面也不断加大对城中村的投入,有效缓解了城中村用电难问题。此外,广州供电局还在白云、花都、海珠区开展专题调研,各区因地制宜,把解决城中村用电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探索出了“公改专”、自筹资金新建台区等突破口。
【主攻】城中村配网投资5年20亿
为了缓解城中村用电的现实难题,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在主配网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广州供电局计划部主任万国成介绍,2009年—2013年,广州供电局主网建设共投资197亿元,配网建设共投资100亿元,目前主网供应不成问题,瓶颈在配网建设。由于潜在负荷需求巨大,完全解决现有城中村的用电问题投资高达120亿元。这样,尽管2009年至2013年4年内,广州城中村配网投资达20亿元,却仍杯水车薪,难以满足无序迅速膨胀的城中村用电需求,仅以白云区江夏村为例,去年新增了4台配电变压器,建成当年均即过载。
除了计划内项目,在用电问题高发期间,广州供电局还采用紧急立项的办法,加大对局部问题的解决力度,仅去年夏天,紧急立项项目投入资金即高达8000多万元。今年,广州供电局将加大对投诉热点、关键台区的改造力度。
【尝试】 “公改专”、自筹资金新建台区初见成效
广州城中村用电需求到底有多大?广州供电局初步估算,以出租盈利(小工厂、小商铺、小公寓等)为主的有15万栋,按照每栋楼40千瓦的用电负荷(正常居民生活用电负荷为6~10千瓦)估算,实际负荷将达到600万千瓦,如全部释放,相当于目前广州地区城中村的用电负荷翻两番。
按照政府清理违章建设的规定,广州供电局不能按照城中村超高建筑实际用电需求供给电力,部分用户转而通过私拉乱接获取电力供应,导致配电设施在用电高峰期严重过载、频繁停电。
针对现实情况,广州供电局于2012年试点“公改专”工作,将达到国家规定专用变压器供电标准的用电负荷从公用配电变压器中迁移出来,通过用户自己投资设置专用变压器供电的形式,避免与居民生活争电用。
2013年,广州供电局更进一步,对城中村地区利用居民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用户,实际用电负荷未达到专用变压器供电标准的,通过用户自筹资金联合建设台区的措施,将其用电负荷迁移出原公用配电变压器。
努力初见成效,试点地区城中村供配电设施重过载严重的现象逐步减少。花都试点地区的狮岭镇公用配电设施负载率最高由173%下降到48%,频繁停电现象得到消除,电压质量提升至标准之上,居民用电难明显改观。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广州供电局共受理“公改专”改造374户,用电容量20.52万千伏安;用户自筹资金建设台区报建28台,共1.67万千伏安。
通过努力,城中村用电难问题得到缓解,客户体验也随之改善,2013年广州供电服务满意度得分达86分,同比2012年提高9分。
【治本】政府、业主、企业多方合力
解决城中村用电问题,仅凭供电企业是无法完成的。广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主任万国成表示,目前的设想有两种路径,一是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由村民自筹资金建设台区,因为受益最大的就是村民,这方面目前已有试点;二是参照正规小区由政府向开放商收取房地产配套费的做法,在城中村向业主收取配套费,设立专门账户建设台区。
“公改专”以及“用户自筹资金建设台区”,不可避免会涉及到违章建筑供电问题。探索过程中,广州供电局主动向各级政府汇报,坚持政府主导,对实施“公改专”和“用户自筹资金建设台区”的用户,要求出具由镇政府或街道办盖章的“四置图”作为证明材料。
新的尝试虽然成效明显,但毕竟只是一种折衷的办法。要彻底解决城中村用电难问题,还需要在政策上进行研究,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目前,广州供电局已向广州市委提交报告,希望“相关部门明确对历史遗留及新增违章建设的供电政策,以便供电局能够根据城中村的有序规划及实际用电需求,合理安排电网建设投资以及用户用电负荷接入,保障民生用电。”
此外,解决城中村用电难问题,还需要城中村村民的大力支持。据悉,部分已立项的城中村用电项目,因缺乏土地和村民不配合而难以完工,频繁停电仍存在。
政府、企业和城中村居民多方联手,方是破解城中村用电困局的光明大道。||||
[探索]白云模式:“公改专”让居民 、工厂各得其所
广州139个城中村,42个在白云区。据白云供电局副局长武华介绍:“白云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超过6层的居民楼有12万栋,大量‘三小’场所藏身其间。2013年,白云供电局接到投诉4000多宗,其中七成与城中村用电问题有关。针对这个现实,白云供电局在辖区内探索‘公改专’模式,尝试分类供电,缓解公变压力。”
棠涌试点
2012年,白云供电局首先在棠涌村推行“公改专”改造,希望将其打造成样板工程,为以后的电网改造提供经验。所谓“公改专”,即将公用变压器台区中的“报小用大”的非居民用户用电,按实际需求超过100千伏安的用户要求其申报增容,改为专变供电。一方面,公用变压器台区重过载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电压质量明显上升,保障了居民用电;另一方面,专变台区供电更加可靠,用电容量瓶颈问题得到解决,分立后可放开用电进行生产经营。
经过改造,2月18日,记者来到棠涌村,碰到外出归来的维美佳制衣厂老板宋文学,他的制衣厂专营外贸服装,年产值几千万。谈起1年多前频频停电的窘境,宋文学记忆犹新:“有次连续10天停电,根本无法正常生产,我还带着员工找供电局吵架。”话锋一转,他又说:“改造之后,供电稳定了,到现在都没发生过停电现象,我们安心多了。”
过载率减少51%
据悉,截至2013年底,在公改专改造中,白云供电局完成送电台区178台,解决了62个台区的供电问题和22个客户抱怨集中区域的用电。
通过“公改专”等举措,白云供电局重过载公变由2011年的811台,减少到2013年底的399台,过载率减少51%。该局负责人表示,争取在2016年完全消除过载台区,基本上消除重载台区。
花都模式:“自筹资金”变困局为多赢
“一栋变10层,一户变几十户,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是永远达不到他们扩张的速度。”花都供电局狮岭供电所所长卢成广感到无奈。
谁投资谁受益
无奈归无奈,问题终归要解决。在白云供电局推进“公改专”的同时,花都供电局也在积极试点自筹资金新建台区。2013年初,花都供电局大胆尝试,提出由业主自筹资金建设台区的思路,谁投资,谁受益,在得到区政府主要领导支持后,选择几个城中村用电重灾区进行试点,狮岭供电所和城郊供电所被选为试点所。
花都供电局局长助理叶洪江介绍,采取“自筹资金”方式新建台区,即由村委会或经济社向供电企业申请业扩报装,通过村集体出资或组织多户村民集资建设电房、配变、低压线等用电配套设施,然后无偿移交供电部门管理维护。
在狮岭镇联合村,记者看到,两台630千伏安的变压器通过数条主线连接周边22栋居民楼,这些居民楼少则五六层,多则八九层,大部分为公寓和小作坊。卢成广介绍,这两台变压器是由22个户主自筹资金100多万建造。去年7月1日建成送电后,不仅保障了这22栋居民楼的用电,而且也缓解了原有公变负荷。目前,新建台区没有接到一宗投诉。经济账怎么算?
自筹资金,客户出资的动力在哪里?“电搞好了,收益才有保证”,狮岭镇合成村横坑3队队长曾广银说:“合成村皮革业每年产值1个多亿,村民用几百万投资新建变压器,这个账,我们算得过来。”
“用电稳定了,入住率比以前高了两成。”联合村峰达公寓谢老板也表示。
据悉,截至去年底,花都供电局通过自筹资金新建28个台区,另有4台正在规划中。
叶洪江表示,集资办电理顺了城中村地区电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既然“三小”客户的行为属于商业投资,就应当承担投资建设配套供电设施的责任。另一方面,自筹资金新建台区的客户,先前由于供电质量不稳定而被限制的用电需求得到了释放。以狮岭所为例,短短几年,售电量从6亿千瓦时猛增到13亿千瓦时。此外,公变负载率大幅下降,频繁停电、电压低等问题得到了显着改善,有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记者直击 城中村用电乱象:“三小”场所占用居民用电资源
随着城市的发展,散落在广州的139个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成为大量家庭式小作坊、小工厂、小公寓的藏身之处。这些“三小”场所侵占了大部分保障居民生活用电的公变资源,每逢冬夏用电高峰期,村民家里经常出现频繁跳闸或电压不稳定现象,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在国内一线城市中,广州的城中村用电问题尤其突出,白云的江夏村、萧岗村、红星村、大朗村,花都的田美村、合成村、联合村皆是远近闻名的城中村,也是用电矛盾非常突出的地方。
如上图所示,城中村出租屋具有楼层高、套间多等特点。图中出租屋高12层,建筑规模达3000平方米以上,建设标准与统建居民小区相当。城中村一栋楼仅属于单一业主,原本按照单户4千瓦用电容量配置,但实际用电负荷往往达到几十倍,导致变压器过载。
而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村民相继拆旧建新投入租赁市场,楼房日益增高,间距狭窄,形成了“握手楼”的独特景象。而且里面小作坊、小商铺十分密集,一栋建筑上甚至能有二十几家店铺。
此外,如上图所示,城中村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低压线路线径小且密集交错,用电高峰期时线路发热严重,极易引发火灾,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广州白云供电局的抢修人员告诉记者,为尽快解决故障停电问题,该局还成立了快速复电中心,抢修人员24小时值班。
狮岭供电所基建部员工王明楷告诉记者:“以前,一夏一冬用电高峰,每天跑联合村送开关就是10多趟,有的租户一天最多停电8次。”
但这种抢修并不能根治城中村的用电难题。居民用电与工业用电的长期混用、村民违规自建超高建筑已经让公用变压器负荷过重。白云供电局副局长武华告诉记者,近3年来,供电局没少在这方面投资,基本上每新增一台公变就过载一台,改造一台也过载一台。
■访谈
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电网改造
受访者:广州供电局局长助理徐兵
记者: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在解决城中村供电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中,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工作难点在哪里?
答:城中村超负荷用电问题,在一线城市中,广州尤其突出。这种现象存在了好多年,随着供电水平的提高,用电问题反而更加严重。究其原因,房价快速上涨促使众多外来人员转移到城乡结合部,造成小公寓、小作坊、小商铺等“三小”出租场所需求暴涨,在利益的驱动下,城中村房屋日益增高,越来越密,导致用电需求激增。
大量外来人口改变了原来农村居民的用电性质。城中村的供用电问题,去年一度成为社会投诉的焦点,但作为供电局,我们也觉得冤枉。城中村的大量违章建筑,按法规是不允许供电的,一受理就违反政策。但如果不供,他就私拉乱接——你前脚剪线,他后脚就接上,解决不了。对城中村用电问题,要历史地看待,新的违章,不予供电;对已经既成事实的违建,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个指引,要么拆掉,如果拆不掉,哪些是居民的,哪些是商户的,分门别类进行处理。
目前城中村居民不清楚这些问题,一停电就找供电局。去年六七月份,对城中村用电的问题,社会反响很大。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光是对投诉热点进行紧急立项就花了8000多万元,但仍是杯水车薪。不过,总算解决了局部问题。政府也表示充分理解,并表扬了我局。
在整体推进城中村用电问题解决上,花都局、白云局等进行了摸索,自筹资金建台区、公改专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去年底,我们进行流程指引,规范作业。比如,什么情况下可以公改专?单一用户负荷超过100KV,并需要镇街规划部门盖章同意,明确了范围才进行操作。
目前我们希望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对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在各区推广。
记者:白云的“公改专”模式和花都的自筹资金模式,本质上都是客户集资办电,是否意味着这是解决城中村供电问题的方向?
答:两种模式的本质都是“谁受益,谁建设”,城中村出租屋不管是小公寓,还是小作坊、小商铺,对业主来说都属于经营性用电,业主作为获利者,应该承担建设配套供电设施的责任,不应再靠公用变压器资源满足其用电需求。
“公改专”和“自筹资金”都是当前形势下解决城中村供电问题的有效探索,但解决城中村供电问题要继续寻找多种出路,比如在城中村出租屋实行阶梯电价,或在城中村推行供电配套费等方法,但这些都需要取得政府的政策支持。
记者:要彻底破解城中村供电困局,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答:今年,我们将在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大对投诉热点、关键台区的改造力度,尽可能减少局部突出问题;二是加大用电检查力度,联合政府进行用电检查,电网企业没有执法权,能做的工作有限,但还是要做;三是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希望对“公改专”、自建公变等模式能有一个政策性的指引,即使没有明文规定,能推动一个成功做法在全市推广,也是进步;四是依据政府对城中村制定的改造规划,做好配电网的规划,并投资建设好上一级主电网,满足城中村的用电需求。目前,我们正在与广州市经贸委进行沟通,希望能取得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
此外,我们还要加大宣传,让广大居民认识到城中村用电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管理问题,而不仅仅是供电企业的供电服务问题。比如,配电房要占地,要打街码,谁也不愿意与自己沾边,但是一停电,就纷纷来找供电局。
解决城中村供用电问题,需要政府、业主和电网企业共同努力。现在摸索出的一些成功经验,我们将积极稳妥、慎重推进,除白云、花都外,番禺、天河也在探索。我们做了风险评估,政府许可、技术条件、双方协议、资产移交等都有一套完整的指引,希望把好事做到不留“尾巴”。
标签:广州供电,城中村,用电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