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深圳供电局结余碳配额9841吨
●目前,政府只将办公能耗的碳排量作为管控对象;未来,电网企业的线损或许也将纳入碳交易管控行列中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如何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来减少工厂和企业的碳排放量,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环保话题之一,“碳交易”一词也频繁出现。
6月18日,随着我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迎来自己一周岁的生日,我国碳交易试点也正式走过一年的历程。这一年里,深圳供电局也在碳交易这个新生的平台上“小试牛刀”。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内率先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深圳供电局对如何利用碳交易平台在做好自身节能降耗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效益进行了探索。目前,成效如何?未来,还有哪些参与空间?
从降低办公能耗开始11111
“目标碳强度0.045吨/万元,实际碳配额39827吨,实际碳排放量29986吨,结余9841吨。”近期,深圳市发改委将这样一组数据传给了深圳供电局。这是该局2013年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作为深圳市首批635家碳排放管控企业之一,深圳供电局是南网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电网企业。”深圳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副主任苏志雄说。
深圳市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分配以控制碳强度为目标。而碳强度指标是由深圳市发改委委托第三方核查机构对管控单位2009-2012年的碳排放量进行摸底核查后综合计算得出来的。每年的实际碳配额数量=管控单位的碳强度指标×工业增加值。
“目前,政府只把我们办公能耗的碳排量作为管控对象。”苏志雄说:“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实际碳排放量小于实际碳配额,这就意味着我们还有9841吨碳排放量的权力。对于这一部分权力,我们可以通过碳交所交易平台卖出,也可以留存至下一年度使用。”
“碳交易类似于股票交易,交易价格根据供求量波动。以近期的碳交易均价,如果卖出,我们大概可以收益68万元。”深圳供电局计划发展部节能专责孔灿补充道。
据统计,过去4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达每年500亿欧元。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并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别人掏钱,我来减排。”苏志雄表示,实施碳交易其实是件双赢的事,在实现公益的同时还能盈利。
据悉,下一步我国碳排放交易将从试点进入全国碳排放市场的建设。专家预计3年内将建成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并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交易市场。
减碳工作任重而道远
“提前20分钟关闭空调”、“下班后自觉关闭用电设备的电源”……这是今年节能宣传周期间,深圳供电局发起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倡议书的内容。
其实,自2013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起,深圳供电局就从技术、管理、制度以及员工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大力探索电网企业办公节能之路: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更换LED灯共2000盏,年节约电量约为10万千瓦时;合理利用中央空调,对调度控制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需要24小时值班的部门安装独立分体空调,并强化使用人员的节能意识。
同时,该局还加强办公用车管理,对油料消耗实行“一卡制”,采取“单车核算”,严把车辆百公里耗油标准,通过GPS对不正常油耗车辆进行跟踪、监控,调查油耗超标原因;积极采购清洁能源汽车,加快报废排放超标车,全年节省燃油37.1万升。
“去年我们在办公节能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后我们在碳排放方面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苏志雄介绍,由于碳配额的数量与该单位的工业增加值正相关。随着深圳电量增速的放缓,深圳供电局的工业增加值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实际碳配额可能越来越少。而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外租办公场所的回迁、以及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所带来的工作强度的增长,办公能耗的碳排量则可能越来越高,“减碳”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电网企业的线损或许也将纳入碳交易管控行列中来。”苏志雄认为,节能减排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功,除了节能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更新外,关键还在于每一个人都能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声音
一个成熟的碳市场应具备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同时要有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碳交易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金融市场,但当前围绕碳交易市场的“碳金融”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有7个碳交易市场,要围绕这些市场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除了制度,要发挥好公共资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