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达维”到“海鸥”:南网应急十年成长之路

  2014-09-25

风灾启示录


  南方五省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南方电网公司几乎每年都要与自然灾害正面“交锋”:从2005年遭遇台风“达维”被迫实施“黑启动”,到2014年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实现海南电网主网不垮、短短19天全面复电,再到“海鸥”过后两天恢复近9成受灾用户供电……


  十年磨一剑,在每一次自然灾害的洗礼中,南方电网公司的综合抗灾实战能力不断成长,应急体系日臻成熟、高效、完善,逐步形成了防灾、减灾、抗灾的基本套路和“打法”,彰显着公司持续抓创先、强管理的前进步伐。


  本报记者 佘慧萍 黄勇华


  抗风宝典之记者观察


  ●搜集整理近60年来的台风资料,滚动修编南方电网风区分布图,发布防风设计标准,将防风加固工程建设纳入设备缺陷管理


  ●每一次大灾过后,系统进行应急处置后评估,通过取样分析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并持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公司“三个体系一个机制”的应急管理框架已基本成型


  第一招:未雨绸缪,“防”字下苦功


  “灾前防”的关键是提前谋划,考验的是终结反思的力度。三折肱为良医。折肱不可怕,就怕不举一反三。每一次伤害,都是一剂良药。让人疼痛之余,却促人稳健前行。


  “达维”、“黑格比”、“威马逊”,在南网人的心中,每一个名词的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痛。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我们能否更加主动,尽可能减少伤害?


  防灾减灾,胜于救灾。“在防灾、减灾建设中,只要基层提出的项目需求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公司都会在资金预算上给予支持。”公司副总经理王良友表示,每一次抗灾都是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一次检验,对于发现的问题和短板,必须反思、整改,“不能同一个问题反复出现。”


  每一次大灾过后,公司都系统进行应急处置后评估,通过取样分析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并持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小区配电房浸水、调度大楼抗风能力不足、部分设备防风存在先天性缺陷……今年8月中旬,抗击“威马逊”的抢修复电工作刚刚结束,公司安监部就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到湛江、北海、海口、文昌等地进行应急处置后评估,重点从应急处置、系统运行应急管理、生产及设备应急管理、客户应急服务管理、新闻应急及后勤管理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若干需要整改的问题


  公司设备部针对“威马逊”中出现的倒杆、倒塔现象,专门组织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各环节的问题。同时,对历史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近60年来的台风资料统计来看,有72%的受损线路都在沿海20公里以内。”公司设备部输电处处长樊灵孟介绍说,早在2012年,公司发布了南方电网风区分布图,随后颁布了防风设计标准、规范并滚动修编,按照线路的重要性、紧急性等原则,在全网沿海地区系统开展配电线路抗风加固工作,提高线路抗风能力,重点防杆塔串倒。


  公司系统运行部针对“威马逊”中暴露出来涉及系统运行的14条问题,立即梳理下发相关文件,要求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其中采取的临时措施要在下一个台风来之前完成,并列入年度督办事项。


  正是汲取“达维”、“威马逊”等台风的经验教训,这次“海欧”来袭前,琼粤桂三省在线路防风加固、设备巡维和小区配电设施防水浸等方面,下足了苦功夫。


  在广东湛江徐闻沿海,“威马逊”抢修复电后不久,供电人员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700多组受损的10千伏线路防风拉线安装。“此次‘海鸥’来袭,这些加固的线路倒杆数量不及‘威马逊’的十分之一。”湛江徐闻供电局局长李康来说。


  在海南海口,在“海鸥”登陆前,供电部门组织18个工作小组分别前往海口市各个住宅小区,协助物业管理人员排查小区配电房及相关配电设备,督促小区物业设置各道防线。尽管海口遭遇60年一遇的“天文潮”,海水倒灌导致城市内涝严重,但大部分小区保住了配电房,因进水停电的小区从“威马逊”期间的69个减少至仅有5个。


  自然灾害瞬息万变,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公司安监部主任何朝阳认为,在灾害来临之前,就需要按灾害可能产生的最坏影响做好打算,从电网运行、设备巡视、客户服务等各方面提前想好应对策略,“这样才能做到水来土掩,忙而不乱”。


  第二招:科学决策,协同共守


  “目前,在很多人看来,‘灾中守’主要是调度在发挥作用。其实从应急管理角度来讲,应该是各个部门和受影响单位各司其职,联动作战。”公司安监部副主任时蕴伟说。


  9月16日,在公司总部应急指挥中心,记者看到,这间不大的房间里,围坐着办公厅、市场部、设备部、物资部、安监部、系统运行部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有什么问题,当面提出,当面处理,打电话都嫌慢。”在这里,各部门协同作战,及时分析研判汇集于此地各种信息,将一道道指令传递到抢修复电第一线:


  “请海南电网高度重视海水倒灌现象,既要确保供电设备、变电站不被淹,又要协助政府做好小区配电房防浸工作”;“现在风大雨大,请大家不要盲目外出抢修,确保人身安全”……


  通过各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相关专业部门的协同共守,全网不断统一抗风各个阶段的工作思路和重心,实现了应对“海鸥”的科学有序。


  以调度系统为例。9月16日16时余,针对“海鸥”登陆后的灾情进展,公司系统运行部召开视频会商会,各级调度领导、值班员进行视频面对面交流,实时了解各单位受灾情况,并研究防范要点和措施。


  “线路跳闸后,上下左右都需要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公司系统运行部调度长王坚说,在遇到突发灾害时,总调要统筹全网资源,协调各省之间的方式安排,适时调整主网潮流分布,灵活调度负荷分配,全力保障南方电网主网安全。


  无论是此次迎战“海鸥”,还是之前的抗地震、抗冰灾,在每一次应急中,我们沉着应对、紧张有序,支撑其背后的是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管理体系。


  公司安监部应急协调处副处长鲁周勋告诉记者,通过历次自然灾害的磨砺,公司“三个体系一个机制”的应急管理框架已基本成型并逐步落地,它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应急保障三个体系和应急运转机制。其中应急预案覆盖网省地县4级,分为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3个层级。在此基础上,根据抗击“威马逊”经验教训,公司计划在每一层级增加部门应急预案,目的是更加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工作流程,提高预案的操作性。


  在近年的几次应急处置工作中,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发挥着主线作用,“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的应急运转机制高效运作,“知灾、人到、旗到、电通”的企业应急文化铿锵落地。


  “灾中守”的关键是清晰决策。考验是“大脑”与“肢体”的协调行动。庞大复杂的电力网络,随时多变的灾害损失,必须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才能实现科学有序的守护。


  第三招:统筹资源,众志成城


  “灾后抢”的关键是快速反应。考验是组织动员的能力。抢修复电不仅是电网系统的多兵种集群作战,也是动员全社会参与的一场人民战争。


  “灾后抢修复电的关键是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只有审时度势,统筹安排好抢修物资、队伍等各种资源,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抢修复电的效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急物资调配,要做到快、准、灵活。”公司物资部物流管理处处长王斌说。在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的抢修复电中,为了快速供应物资,公司采取了组织供应商加班排产、想方设法紧急调运物资、及时下放采购权限等措施,满足应急抢修大会战的物资需求。


  经过历次自然灾害的洗礼,物资应急已经形成了超前思考、及早谋划的工作机制。台风“海鸥”登陆前,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公司提前紧急集结物资、车辆和人员,将物资送至台风预计登陆点和供电所,基本满足了灾后抢修复电需求。


  抢修复电,是一场“多兵种”的集群作战。南方电网公司在灾难中凝聚起全网一盘棋、众志成城的企业文化,锻炼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在每一个危难的关头,扛得住、顶得上。


  琼州海峡附近的老百姓还记得,7月22日,这里曾上演了一幕气势恢弘的“登陆战役”。地方政府积极协调,各界群众主动让路,一批批头戴安全帽的电网员工、一辆辆黄色的抢修车、一车车抢修物资从琼州海峡渡海援建海南,直赴抢修现场。此次抗击“海鸥”,虽然灾区应急队伍能满足自身抢修需求,但是各兄弟单位也是随时整装待发,一有援建需求就可立即出动。


  “可以说,公司的应急抢修队伍是‘成建制’的,就像部队一样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行动迅速、技能专业,只要抗灾需要,随时可以组织一个连,一个团,一个营,随时都可以出发作战。”


  每一次大灾,都如一场大考,都是一次淬炼。相信,在经历多次灾难考验后收获的宝贵经验,会让我们今后面对大灾时愈发从容、自信、理性。


  抗风宝典之海南经验


  社会大联动:让复电速度快起来


  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留给海南人民“南网一盘棋,四省齐支援”的央企形象;一个多月后,抗击“海鸥”之役,则让海南电网人体会到了“网内一盘棋,社会大联动”的高效。


  “海鸥”飞处,尽管带来比“威马逊”更严重的海水倒灌与降水,电网受灾区域也远超“威马逊”,但由于有了政企联动、部门支援、群众参与,保电复电、抗灾抢修比以往获得更强大的支撑,变成一场“全民战争”,使得万家灯火万众点,琼岛复电大提速。


  防得早防得实,联动动真格


  “海鸥”的威力,25年来,海南仅有5次台风可与之匹敌。海南省提前应对,打好台风防御仗,一个个未雨绸缪,换来台风时期的一项项有条不紊。


  省防总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次做到了防御工作没有水分。海南省各地区提前72小时启动防御强台风总预案,省工信厅要求做好电力、汽柴油、天然气等保供工作,其中专门要求首先保障供电部门抢修的用油需求。


  16日上午,当“海鸥”逼近琼岛时,省防总成员单位全部到省“三防”总指挥部集体办公,海南电网公司也在其中,及时提出需求,各部门间加快协调,沟通成本降下来,办事效率提上去,打出一场漂亮的防御仗。


  台风前的廊道清理工作,也是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有效推进。海口市政市容委、园林局集结抢险力量,及时清理威胁输电线路的树障,有效地减少了树障跳闸率。澄迈县供电局清障遇上了难啃“硬骨头”,县三防办得知后一分钟也没有耽搁,立马牵头解决,甚至协调城管队伍参与其中;临高供电局依靠政府力量,清理树障5000多棵。依托政府部门和地方村委会,各供电局对输配电线路的紧急、重大树障进行了集中清理,共清理了树障近6万棵,同时对飘浮物进行了排查清理和采取加固措施。


  海口创造了24小时内恢复主城区供电的新速度,在政企合作方面进行了速度与深度的探索。“威马逊”曾给小区供电“下马威”,全市69个小区配电房严重浸水,出现电送不进老百姓家门,工作做不到老百姓心坎上的尴尬。“这一次,小区一定要保住”,这是海口局的决心,他们在台风前组织工作小组督促各小区物业设置“在地下车库前封堵、地下车库与配电房中间封堵、配电房前封堵”三道防线,进水停电的小区从“威马逊”期间的69个减少至仅有5个,大大减轻了抢修负担。而这项工作正是在海口市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抢得快抢得稳,支援援到位


  在灾后抢修环节,大联动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海口,市长倪强几度出现在电力抢修现场,副市长鞠磊更是常驻海口供电局,信息沟通和协调工作前所未有的畅通。海口市政府还协调中石化为该局抢修车辆优先加油,确保抢修物资第一时间送达现场。“市长亲自督办”,让海口供电局的抢修得以高效运转。


  在儋州,“海鸥”给儋州电网带来惨重损失,影响客户多达154657户。一些地区多年未受如此级别的台风袭击,抢险复电面临大考验。社会联动在此时又发挥了作用。


  9月17日,蓝洋农场给兰洋供电所发来一张电网受损统计表,表中显示该农场10队、11队和12队分别发现了1条断杆。


  兰洋供电所所长曾文忠介绍,这是该所提前与兰洋镇政府、南丰镇政府和当地农场求援的结果。“乡镇政府专门召集开了会,要求各村各农场配合供电所巡查周边线路,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这些来自各单位的统计表,给抢修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澄迈,抢修复电有一个“功臣”,这就是县政府支援的30台对讲机。这种对讲机比普通对讲机覆盖范围更广,甚至在海口地区都可以接收澄迈地区的讯息。在台风期间通信中断时,为指令及时准确传达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对讲机太及时、太管用了!为边远变电站、供电所正常通信帮助极大。”供电局副局长翁时军感慨道,在他的办公桌上,“奢侈”地摆着4台对讲机,他的指挥效率,前所未有的提高。


  正是政企民间的合作,为加快抗灾复电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南人民抗击台风又多了一分默契与从容。(邱宇


  虽然讨厌,但也不怕它


  一一海南文昌翁田抢修片段


  两个月内,海南文昌遭台风“威马逊”和“海鸥”两次登陆,这次抗风和以往有何不一样,进展如何?近日,记者走访文昌发现,整个抢修可以用波澜不惊和有序进行来形容。拿文昌供电局翁田供电所所长杨俊的话说:“我讨厌台风,但也不怕它。”目前,文昌抗风抢修工作大部分完成。


  翁田供电所:3天实现村村通


  “威马逊后就没有睡过好觉,不过这次抢修轻松很多。上一次,我要协调在翁田镇的1800人,一天光电话就要打1000多个,这次你看,我手机响得没那么频繁吧?”在文昌翁田镇10千伏翁田市线东排田分支线18号杆抢修现场,杨俊对记者谈起台风两次登陆。


  一旁,安全员韩明光大声提醒爬竿的抢修人员:“把安全带扣好,小步爬。”抢修点一侧的电线上,是红色的接地线设备。“村民用发电机发电的很多,要防止线路带电,电源线和作业点两侧一定要有接地线,也要弄清楚电流走向和开关控制位置。”韩明光说。


  “安全工作不敢大意,海鸥虽然在翁田登陆,但影响远小于上次,我宁可慢一点,抢修安全一定要到位。”杨俊解释。


  由于这次台风带来的雨水多,海边的土质疏松,斜杆多,断杆相对较少,抢修人员协力将电杆复位加固。


  借鉴威马逊抢修经验,加上事前谋划到位,19日晚18时,最后一条10千伏线路抢通,翁田实现村村通。


  东郊供电所:力保水厂供电


  “这条10千伏线路关系到东郊水厂的供电,我们今天一定要修复。”9月18日下午,在七零洋锦坡双回路10千伏线路抢修现场,东郊供电所所长詹志勇对记者表示。东郊水厂正位于离抢修现场5分钟的车程内,暂靠自备电源临时发电。


  记者在现场看到,抢修队员正对倾斜的电杆进行复位、加固,詹志勇则在一旁大声地进行指挥,并进行安全监督。“对文昌而言,海鸥对电力设施的破坏比威马逊时小得多,不过,对东郊镇局部而言,情况更加严重,仅仅断杆就比上次增加了2条。不过,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抢修速度比较快。”詹志勇介绍。


  东郊供电所副所长庄健介绍,由于预警提前,防风加固工作起到了明显成效,“威马逊”台风后安装的新电杆普遍经受住了考验,断和倒的大部分是之前没有“出事”的旧电杆。


  18日当晚,随着抢修人员修复七零洋锦坡线最后几根电杆,东郊水厂的复电工作又前进了一大步。


  本报记者 张俊 通讯员 钟巍巍 习霁鸿


  抗风宝典之茂名故事


  佐哥说“拉线”


  一根拉线能承受多大的力度?一根常见的12米电杆,上面架设双回路150平方毫米钢芯铝绞线,在35米每秒的风速下,其杆身弯矩最大值为75.28千牛米,而打了拉线之后,其杆身弯矩最大值仅为56.39千牛米,比前者减少了25%,断杆风险大大减少。


  或者这样说有点太专业,换个通俗点的比喻。“打了拉线,电杆等于有兄弟撑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基电杆两边拉,就不容易倒了嘛。”广东电网公司江门台山供电局都斛供电所运维班班长李鸿佐憨厚地笑着解释。作为该局最快当上运维班班长的记录保持者,同时也是近年来局技能比武前三名的佼佼者,还是培训新员工打拉线的内训师,对于“佐哥”来说,打拉线是一个顺手即拈来,又处处是精妙的活。


  “轻松打拉线的关键地方要找准点来拗,UT线夹里面那个‘猪脷’要能紧贴拐点”、“用扳手尾部的圆孔来辅助弯曲,是用了杠杆的原理”、“12米杆拉线取13.5米长,10米杆要取10.5米长”。听着佐哥顺口而出的各种打拉线技巧,笔者仿佛回到新员工的时期,当年的第一条拉线就是在佐哥手把手制作完毕的。


  很多新员工在接受培训的时候问过佐哥,打拉线那么牛,得打过多少拉线啊?难道有上万条?他听了之后总是腼腆地一笑:“具体数据没法统计,但有记录最高峰时一年2500条。”所谓的那一年,就是2003年,恰逢台山承受超强台风“伊布都”的袭击,刚工作没多久的李鸿佐被委派到都斛所进行灾后抗风加固工程改造,从而让他亲手从都斛镇5条10千伏配网线路里创下了这个记录。


  “不过工多只是艺熟,”他说完了记录之后话锋一转,告诫新员工,“更重要的是注意总结提炼和升华,打拉线在电杆上打高一点和打低一点有什么区别优劣?这些都要总结才知道的。”而佐哥这貌似容易被忽略的拉线打高或低一点点的经验总结,帮助了台山供电局抗风加固创先典型案例的其中一项核心技术诞生。


  无疑,拉线是一项成本较低但效果极好的加固手段,但目前,这位打拉线的达人,头疼的是比打拉线更复杂的事情——说服民众允许运维人员打拉线。“一般的民众不会理解打拉线的必要性,”他说,“但我目前也学会了一项技巧,就是‘举例说明’。”2008年,都斛镇盘石村一基电杆需要拉线加固,但拉线埋设地的农田所有者一直不肯,结果“黑格比”过后,农田所有者出门一看,电线杆倾斜了,吓着了他,立马主动要求供电所赶紧修复加固。自此,这个故事便经常挂在佐哥的嘴边,用来解释、说服民众配合拉线加固的工作,都斛镇的配网线路也顺利地得到了拉线的保护。


  在李鸿佐的护理下,都斛镇的配网线路在历经“黑格比”、“天鹅”、“韦森特”等台风的“亲密接触”下,依然屹立在海边、山间、田野,无一出现断杆故障。面对这一成绩,佐哥还是腼腆地回应,“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拉线的贡献。” (周明华 伍嘉阳


  抗风宝典之北海视角


  两次台风刮目相看


  广西电网公司在两次台风中提升县公司一体化应急管理


  “子公司体制,分公司管理”,一体化管理向县级供电企业的延伸,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也体现在台风袭来的关键时刻,尤见真功。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威马逊”与“海鸥”接连扫过,县级供电企业在抗灾中表现如何?9月18日,记者追随台风“海鸥”,来到正忙于抗灾抢修的北海供电局合浦供电公司,进行实地探访。


  “不是不让砍,是砍不过来!”


  从北海市赶往合浦县的路上,沿途随处可见速生桉林,顾名思义,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树种可以长到20米高,树干却比拳头还细。在台风中,这些桉树就像是20米长的“钩子”,被吹得左右摇摆、折断,刮线、砸线,成了破坏供电线路最多的“杀手”。“因为线路走廊的清障范围只有6米,不可能把10几米外的树也砍掉,可是这树却能砸到20米远,防不胜防啊。”合浦供电公司山口供电所所长莫深矜说。


  在台风“威马逊”过后,莫深矜感到了“不同”:平日里,砍树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要做工作,要沟通。可是村民们深深感到了台风中倒树断线导致的停电之苦,干脆说:随便砍!不要钱!结果莫深矜发现,即使随便砍,凭借山口供电所30多人的力量,也根本清理不完上千棵树障。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海鸥”台风来临前,莫深矜向镇政府反映了“树障停电”的问题,“镇长和书记让我在会上提出,哪个村想先复电,提高抢修复电速度,就要组织村民一起来砍树。”经过“威马逊”,村民们也懂了树障清理得快通电就越早的道理,都免费主动帮忙清理树障。政企联动,村所互助,成了乡村抗风复电抢修中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先停下来,不要抢修!”


  “16日晚上‘海鸥’过境,第二天早上风雨刚停,供电所的人正要去抢修,结果被拦住了。”合浦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颜建荣回忆说。台风过来,复电抢修要分秒必争,谁这么大胆敢阻拦抢修?这个人是北海供电局党委副书记彭宇翔。


  根据广西电网公司的部署,台风“海鸥”来临前,各供电局均派出党委书记或副局长到县公司督导指挥,强化一体化管理职责。北海供电局区内只有一个县级供电企业就是合浦供电公司,所以彭宇翔来到合浦,而他到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停匆忙的抢修。


  “上次‘威马逊’台风后,合浦的损失非常严重,15个乡镇数万人受灾,供电所员工去排查受损情况,被村民拉住,只好边排查边抢修,结果进度非常慢,因为即便修好了眼前这条线,还是不知道有多少条线要修,它们都在哪里。”颜建荣回忆说。


  “边排查边抢修,看似修得快,却是错误的办法,因为好像对局部来说是抢得快,但对整个县的线路受损情况没有全盘掌握,也就无法给出物资、援助等方面的准确需求,就是打乱仗,反而会拖慢抢修进程,想帮忙的队伍,也不知道哪里可以入手。”彭宇翔解释说,这就是他在台风后第二天清晨叫停了匆忙抢修的原因。


  “好详细的抢修需求表单!”


  接着,台风后的“大巡视大排查”开始了,在17日下午2时前,巡查工作全部完成。信息报送部根据巡查情况滚动修编,并网上报送数据,形成物资和支援人员需求清单,确保资源调配合理。


  “好详细的一张抢修需求表单!”颜建荣回忆说,这是彭宇翔给合浦公司台风应急抢修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标准化的清单上面清晰地汇总了巡视排查中发现的所有故障点情况、所需抢修物资、所需援助人员数量等。排查结果显示,仅山口供电所辖区内,就有5大故障点,其中5大故障点又细分为14个工作面,但仅凭该所35人的力量,最多同时进行两个故障点作业,根本无法在一天时间内完成抢修复电任务。


  临危纾难。北海供电局根据合浦供电公司报送的排查结果,调集增派了柳州、桂林、南宁等供电所的增援人员齐聚合浦,仅在山口供电所这一个所,就增派了275人,使得该所能够分派的抢修力量是本所力量的近十倍。


  “906荔红线田寮支上北背支,断线多处,更换横担、瓷瓶,清障,紧线,河池供电局增援队伍负责……”各支增援力量按照如此一目了然的清单领取物资去抢修,完成清单上的任务即可收队,丝毫不乱。莫深矜估算:“排查得清楚,分派得准确,支援得有效,本来山口镇的损失我们要修一周,现在2天就搞定了!”如此高的抢修效率,正是源于对县级供电企业抗灾应急工作的一体化管理,将一整套标准完备、条理清楚的抗灾应急工作体系制度向县公司延伸。


  “驻点领导”都在忙啥?


  作为从北海供电所到合浦供电公司协调抗击“海鸥”的“驻点协调领导”,彭宇翔不但带来了“先排查后抢修”的先进理念,还带来了一整套的抗灾应急工作机制。


  首先是打“信息战”,台风过后连受损和受影响用户情况都摸不清,抢修难以推进。北海供电局结合抗击“威马逊”的经验,对指挥中心机构进行调整,专门成立了信息报送组、抢修分派指挥组、物资保障组和后勤组,并将每个专业组的表格进行优化统一,确保省市县所表单统一,避免重复工作。以前县公司的应急指挥中心运作比较松散,靠人际间协调,无固定流程,信息上下不对称,各层级表格也不统一。这些问题在此次抗风应急中都得到了改变。


  彭宇翔介绍说:“同时,合浦公司15个供电所力量也不多,让他们做过多的统计分析不太现实。我们的做法是,供电所故障巡查都是用我们统一规定的表单,巡查完成后,他们根据表单直接通过电话将信息报送到信息报送组,这样分析统计功能就上升到了信息报送组,减轻了抢修人员负担。”


  谈到“驻点协调”的体会,白天的一件事让彭宇翔深有体会:“今天我到合浦白沙镇一个抢修现场,之前以为物资可以通过机械运到那,现在发现必须用人工,我马上协调,及时增派了人员,确保抢修进度。如果我只是坐在市局的指挥部,这个临时性情况层层通过电话和邮件上传,等我知道时,恐怕就失掉了增援调整的机会,抢修进度也得不到保障。”


  只有在现场,信息才不会因为传递链过长而失真,争分夺秒的抢修才不会被信息延误。


  本报记者 关飞 通讯员 张李芳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达维,海鸥,南网,应急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