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以颠覆之势重塑世界面貌时,能源,这个人类文明中的古老命题将如何与之共舞?能源企业互联网化,或许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经济亟待复苏的多重压力下,告别粗放发展的能源企业,大概能以互联网为新的“淘金地”。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里,互联网再一次显示出其威力所在:一场关于“摇红包”的全民狂欢令人意犹未尽,许多人哪怕只摇到几块、几毛钱,也倍感兴奋和刺激,一个简单却新颖的商业模式顷刻之间迷倒众生。
而中国能源界亦因互联网而涌动着变革的力量。如果说2014年,许多人对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还是一头雾水,那么2015年伊始,当这个话题再次被推向公众视野时,它早已不再是一个纸上的梦想,而是诸多能源企业实践的方向。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了时代变换的潮流中,一艘通往未来的诺亚方舟。
谋势而动
在过去十多年里,互联网成功颠覆了众多传统产业,而能源面对大势来袭时,选择了主动与其拥抱。
如何界定能源互联网?在业界,并未有清晰和统一的标准,杰里米-里夫金作为最早提出“能源互联网”的专家之一,他提出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和利用上从传统的集中式转变为智能化的分散式,从而将全球的电网变为能源共享网络。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体,在能源互联网的平台上,产业链各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整合,供需交易平等且自由。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未来将诞生一个全新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互联网将颠覆传统能源供需,能源也不再是普通人用得着却摸不到的领域,生产、消费能源或许如同在淘宝平台上购物一样简单方便。
因此,无论能源互联网如何界定,有怎样的表现形式,它都具有可再生、分布式、互联性、开放性、智能化等特征。将信息技术与能源结合,能源产业互联网化,使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更加经济、高效与环保,并从中衍生出新的产业动力,甚至彻底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是能源互联网将实现的效果。
早在2008年,德国便提出E-Energy理念和能源互联网计划,致力于打造一个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能源供应系统,并在6个区域实现示范应用。德国数万家企业和数百万户家庭参与其中,收集自己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将之储存起来通过智能电网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形成能源需求和供给的互动。
可以看出,能源互联网带来的能源革命,是能源供给端与能源消费端角色的相互转换与融合。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特征给能源行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谋子策略
颇具先机意识的国内能源企业也在争先抢占互联网商业高地,希望借此机遇在经济下行、传统能源发展疲软的形势下率先实现转型。且看国内能源巨头们的布局思路:
早在2014年8月,中石化便与腾讯科技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业务开发与推广、移动支付、媒介宣传、O2O业务、地图导航、用户忠诚度管理、大数据应用与交叉营销等领域探索开展合作。傅成玉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从销售端入手,占领互联网制高点。
多年致力于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欲将风电搬上互联网的远景能源,在2014年10月发布“格林威治云平台”,该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和高性能计算机,可以为风电场提高 20%左右的投资收益,而这只是远景能源开拓互联网疆土的一小部分,其董事长张雷的目标是,将远景能源建立成一个类似微信的生态圈。
2015年年初,在能源互联网上声势最大的实践来自彭小峰率领的阳光动力网络平台。在新能源领域耕耘多年的彭小峰从光伏制造业转向光伏应用产业。1月20日,彭小峰率领的能源互联网平台阳光动力网站上线,并推出专注于绿色低碳生态的互联网融资租赁类金融产品“绿能宝”。把太阳能与互联网结合,是新能源借互联网大势寻求发展的探路之举,也被业界认为是一次能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实践。彭小峰认为,我国光伏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如何解决融资问题?彭小峰从互联网上找到突破口。绿能宝让每个人都可以用非常优惠的价格购买一块太阳发电板,安装在自己的光伏项目上或委托绿能宝租赁给需要建设的光伏电站业主,为个人与太阳能光伏发电业主搭建一个直接、高效的融资租赁桥梁。通过推出绿能宝以及阳光动力网络平台实现太阳能发电业主和投资者有效对接,解决融资问题。
更宏伟的愿景来自电力领域。2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发布专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上升到全球层面,全面、系统、深入地诠释了电力与互联网拥抱的构想: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特征。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世界经济亟待复苏的多重压力下,能源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选择,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是未来趋势,而电源的大规模变化势必导致能源生产形态的改变,全球能源互联网,正是基于形势的发展而提出的宏观战略构想。
不难看出,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能源领域的方方面面,传统能源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蜕变,新能源可以借力互联网实现突围,而电网跨界互联网则可实现全球能源优化配置、能源的智能管理、高效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互联网就像一个神奇的“摇一摇”,人人都想摇出属于自己的惊喜,而转型中的中国能源尤其需要摇出一个独辟蹊径的机会,来解决种种现实矛盾。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实现,但这并不会让人悲观,正如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一直秉承的文化一样,一切皆有可能,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许多想象不再是天方夜谭。至少,从目前来看,互联网这座金矿,还有巨大的潜力等待着能源企业去开发。
标签:能源互联网,谋势而动,谋子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