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入夜的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灯火璀璨,上千的海内外游客在歌舞中尽享欢乐。距离苗寨36公里的县城,雷山供电局营配监测指挥中心监测人员刘燕正盯着显示屏,关注着各项指标的变化。22时许,“西江村农贸市场变负荷过载达103%,需马上对负荷进行调整。”刘燕立即电话通知了现场工作人员。
当值的西江供电所配电检修班班员唐正强、杨昌龙接单后,及时进行负荷调整,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了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以往的夜间用电高峰期,我们通常都是带好脚扣爬杆,用钳形电流表进行监测。”唐正强说,“现在轻松方便了,信息平台会自动监测,我们有更多时间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了,日常工作更加规范有效。”
夯实基础
在创先中规范日常工作习惯
唐正强所指的信息平台全称叫营配监测指挥平台,是雷山供电局作为创先试点县级供电企业以来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以集成营销、配网、调度、计量信息资源共享为切入点,实现营配业务协同,提高了日常作业应变速度,提升了客户服务能力。
用雷山供电局局长潘旭辉的话来说,有了营配监控中心这样的组织机构和信息系统的整合协同运用,有效保证了指标的全过程,高标准管理一劳永逸,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减负”,而不是牺牲工作质量的“减负”。
2013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提出以县级供电企业创先试点为创先重点以来,雷山供电局大胆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创先路径、方法及模式,通过加大专业管理和技术创新力度,优化整合组织机构设置和生产组织方式,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提高绩效考核实效性等措施,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创先路,为推进整体创先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创先实际就是把平常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年已经52岁的丹江供电所抄表员陈年庆说,工作35年以来最头疼的是催费工作。
不过,经过两年的创先,他的烦心事也解决了。原来雷山供电局积极搭建客户短信服务平台,所有电费通知单都可通过短信方式告知客户。
他说,原来是在电表区挂一个催费夹子,但这样单子容易丢失。采用现在的催费方式后,一个村寨至少可减少一小时的工作时间。
不仅是陈年庆、杨昌龙,在雷山供电局干部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创先已经悄然改变了大家的习惯和模式。
据潘旭辉介绍,自2009年以来,110千伏以下的设备都由县级供电企业自主维护,在经过几年“调控合一”的试点后,现在核心专业很快得到了加强。
“有了核心专业做基础,我们创先更有优势,配网自动化是解决县级配网可靠性提升和解决线路盲调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技术难点也是制约技术推广的瓶颈。”潘旭辉说,雷山供电局依托专业优势,试点建设配网自动化,在全局安装65台智能开关,实现就地保护和后台监控系统的遥测、遥信、遥控,缩小了故障停电范围和实现快速复电,减轻了员工的排查故障的负担,也大大方便了线路运行方式的调整。
2014年7月底,随着各项信息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实现,西江供电所实现了最小单元的创先。
信息手段
打造“掌上供电所”
“以前,每到重要节假日,西江景区游客增多,负荷也随之增大,为避免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我们都是两人一组到现场测量负荷,特别是夜晚测量更有难度。”谈到信息化、自动化带来的好处,西江供电所的杨昌龙畅谈了亲身感受。
杨昌龙说,“如今营配信息系统建设好了,这些工作都由营配信息监控中心通过营配信息系统来监控,发现问题后直接给我们派发工单,我们现场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营配信息监控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我们基层业务工作更为高效、精确和具体,做到指标和日常工作规范、简单、高效。”
具体来说,就是凡是涉及到检修、营销等供电所业务的,都通过移动作业平台进行填报工单、上报数据、存档归档等工作,自动统计电压合格率、线损等实时数据,从而解决供电所人员填报数据和报表繁杂的问题,加强工作规范性。
雷山供电局充分利用已有的GIS移动作业平台和移动、无线网络技术,建成了一套集生产、营销和资产在内的便携系统,实现通过这套系统分派工单,工作完成后实现电压合格率、线损四分和供电可靠性自动统计,并形成营销、生产、综合指标分析报表,着力打造数字化“掌上供电所”。
正是由于“掌上供电所”的推行,让供电所员工轻轻松松在掌上就能“玩转”巡线、检修、报表这样的常规工作,使基层业务工作更为高效、精确和具体,真正实现了为供电所“减负”,做到指标和日常工作规范、真实、简单、有效。
雷山供电局开展创先试点以来,一方面加大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强电网,为提高供电可靠率,确保用户安全稳定用电提供支撑;一方面强化客户服务,以客户沟通为突破口开展优质服务的提升工作,有效解决群众用电问题。2014年12月,盖洛普发布2014年南方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客户满意度报告,雷山供电局获得了100分的满分。
无损转移
在“减负”中提升
西江供电所副所长任召庭告诉笔者,如今在负责7000多户的西江供电所,有6人从繁杂琐碎的抄表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从事客户服务和管理工作。大家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今年全所岗位胜任力评价通过率超过80%,而2013年仅有2人通过。
从2014年6月开始,西江供电所已无例行的人工抄表计划,取而代之的是远程自动抄表和掉线人工补录,原有的配网综合人员全部向传统的营销专业上转岗。
“供电所人员只有实现专业化培养管理,才能有更高标准的日常工作。改变了原有人员供电所营销生产不分家,工作技能‘万精油’的局面。”任召庭说,这样的“无损转移”,才真正实现了供电所员工的“减负”。
与此同时,抄表、线损、电能量、计量装置监测业务有关的管理类工作传统核心专业和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培训也使员工业务技能在“减负”中大幅提升。
“西江、丹江两个供电所只是试点,我们要力争所有台区按照示范台区建设,低压绝缘化100%,智能表区集抄改造、所有10千伏线路实现简易”三遥“配网自动开关全覆盖和实用化,便民点覆盖等示范台区覆盖率达到公司标准之上,信息系统及数据实现横向协同,生产、营销、基建专业共享运用。”潘旭辉对此满怀信心。
■短评
让客户切实享受到创先成果
有什么样的战略方针、服务理念与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梦想和行动。
从打造“掌上供电所”、供电所员工的“减负”到信息化支撑管理提升、营配监测指挥平台的高效运转,雷山供电局的积极探索,让创先文化深深根植于员工心中,并成为了员工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012年—2014年度贵州省文明单位、2014年南方电网公司“集体三等功”、客户满意度调查100分……该局在创先工作中取得多项殊荣和成绩。然而,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开展创先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这些“先进”、“优秀”的荣誉,而是要让客户在创先成果中享受到更优质的供电服务。
雷山供电局紧抓安全、供电可靠性、客户满意度几大关键指标,通过进一步转变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规范、简化了工作流程,把制度、标准等固化到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中,让员工在流程节点中,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创先,让该局提高了管理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依靠智能开关,提高故障恢复效率、偏远地区便民缴费点的设立,解决乡村“路费比电费贵”的老难题、用电高峰期,西江景区用户负荷得到有效监控……我们欣慰地看到,在创先活动中,让客户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创先成果,从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实惠。
“创先不是某项具体的工作,更不是一阵风的活动,它是中长期战略实施的载体。”创先是一种文化、一种追求。坚定不移地走具有南网特色的创先之路,才能早日建成“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
(王春山 蔡兴文 唐光平)
■典型案列
抢修有了提速“神器”
今年3月的一天,家住雷山县方祥乡平祥村村民侯星帆刚挂掉95598热线电话,正准备去找点柴禾,电居然就来了。此时距离报修时间还不到10分钟。用侯星帆的话来说:“真的想不到,这供电服务都快赶上电的速度了。”
“我琢磨着最快也要1个多小时,还打算准备一些柴火,用老方法烧火烤秧苗。想不到报修还没到10分钟,电就来了。”
以往,从接单到处理好这起故障,起码要耗费40分钟左右,但现在,雷山供电局居然只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雷山供电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奥秘就在新加装的配网自动化智能开关上。
据该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值班长李胜明介绍,以前,配网使用的开关基本上是人工就地操作,一旦发生故障,必须要供电所派人到现场查找故障和操作,特别是雷雨天和夜间,给安全操作带来隐患,故障恢复效率低下。
自2013年以来,该局创先中实现了“调控合一”,在线路较长或雷区多发的线路段加装了65台智能开关,能够实现“三遥”功能。当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智能开关及时地将故障信息反馈到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故障信息及时作出判断,对故障线路进行隔离或恢复送电,提升抢修效率。
据介绍,像这次故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利用线路上加装的配网自动化智能开关和故障定位系统,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从调度台直接遥控操作安装在10千伏线路上的智能开关,隔离故障点,恢复主线路送电,解决了客户的用电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率。
笔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该条线路由于线路较长,分支线比较多,抢修人员须赶到现场逐条断开分支线查找出故障点,断开故障线路后才恢复供电,最快至少也要半个小时以上,而现在从接到故障停电电话到恢复供电仅仅只花了八九分钟左右,大大地减少了停电时间。
雷山供电局简易“三遥”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共安装10千伏配电自动化开关65台,覆盖27条线路,占公用线路的79.4%,安装故障指示器200组,线路覆盖率95%,安装配变监测终端520台,公用配变覆盖率100%。
目前,雷山供电局已建成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网自动化开关数据接入100%,全部具备“三遥”功能,平均在线率96.5%,运行模式手动+自动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终端全部采用级差保护,实现故障就地隔离,累计减少停电6824.7时户数,减少停电转供电3060时户数。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及降低了操作风险。而故障定位系统接入的200组故障指示器全部实现四遥功能,解决县级调度在10千伏出线及配变盲调的问题,实现了营配调的有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