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但经济发展带来的高碳特征也十分明显。目前,中国人均每年碳排放已超6吨,逼近欧盟和日本发展同期水平,部分发达地区人均每年碳排放超过10吨,超过欧盟和日本发展同期的最高峰值水平。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中PM2.5的60%和二氧化碳的80%来自煤炭和石油燃烧,东部地区更是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地图上浓度最高地区之一,煤耗空间密度达世界平均水平12倍,单位面积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密度达全球平均水平的6倍。对于中国,低碳转型已非常紧迫。
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处于发达初期时的人均碳排放增速均很迅猛,但当各国人均GDP达到2万~2.5万美元左右时,人均能耗及碳排放量就会得到有效控制,这些得益于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单位GDP能效提升。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证实,实现现代化并非要走高碳道路。
中国已对外承诺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开启了以绿色低碳为支柱的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其中化石能源的高效洁净化利用对中国的低碳发展极具现实意义。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中国大部分煤炭消费被用来发电。煤电厂在脱硫、脱硝、除尘方面有了严格的标准和指标限制,但煤电如何降低碳排放依旧没有被有效解决。
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均被降低才是完整意义的低排放。
在消费端,以电替煤、以气替煤、以电替代石油、汽车用油等都是正确的方向。包括页岩气、煤层气等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和天然气都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因此我们要在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提高天然气的比例。但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国情做定量的分析就会知道,我们进行很大的努力才能把现在一次能源中天然气占到百分之五点几提高到百分之十几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下面要说一说非化石能源是未来地球的主要能源。首先我们的水电比较成熟,现在在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当中水电是主要的,大概可以对一次能源贡献10%左右,非水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 质能、海洋能等在中国资源足够丰富,也没有原理性的障碍。2013年中国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的装机,再过5年以后还会很迅速增加。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减排温室气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现在也正在解决。上网率一方面要依靠智能电网,同时也要发展储能技术包括物理和化学的储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要同时发展分布式的用能方式,包括微电网以及不上网等用能方式,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
将来用电的方式可能是智能电网和分布式的能源网络以及储能相结合的一个能源互联网的方式,同时在非化石能源当中还有一个核能,也是未来可持续能源。现在中国核能机组已投运了22台,超过了两千万千瓦,只占到中国电力的2.2%,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想:安全的、稳定的、大规模发展核电是中国的理性选择。未来的地球上,核能恐怕也是一个可持续的能源之一,我想未来的地球要倚重非化石能源,所以我们现在估计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要超过15%,而2030年国家已经宣布要到20%左右。2050年应该能到40%甚至更多。
低碳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更是为了中国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和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高度一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能源的低碳转型是一个全球的趋势,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国际合作空间非常广阔。
(摘自杜祥琬在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的讲话)
标签: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