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眼里的“蜘蛛”——智能开关。
电力控制中心调度员办公场景。
最小的工序报装都用上了电力自动化报装机设备。
繁忙的车间。
生产基地集控大屏幕。
本网讯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距省府贵阳184公里,距州府凯里42公里,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5年省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取消对该县GDP指标考核。县委县政府围绕文化旅游产业、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雷山供电局负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地理因素和气候条件影响着雷山供电局电网运行。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60%,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9.07%,山地海拔落差大,境内最高海拔2317.8米,最低海拔480米,常年雷雨天气,冬天冰冻天气。供电基层设施薄弱,供电线路多经过山林斜坡、雷区,供电质量受地形、气候影响严重。雷雨时常引起线路开关跳闸,此外,操作开关路途经山地林地,路途耗时长,延迟故障恢复时间,也影响着客户的平均停电时间。电力供应形势多变、负荷发展受限、企业经营亏损、供电质量受地形气候影响严重等严峻形势下,该局采取怎样的方式应对?应对的效果如何?
创先和担当谋出路
没有创先,一个企业就缺乏发展的活力;没有担当,一个企业就缺乏进取的勇气。雷山供电局深刻分析自身面临形势,坚持用创先和担当谋路子,扎实推进调空合一运行模式和配网自动化建设等十二项创先工作。
2012年以来该局扎实开展创先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寻梳理出制约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十二条罪状”,量身定制“十二个创先项目”,成立十二个创先项目组,引进项目是管理方法管理创先工作,根据smart原则制定十二项重点创先工作进度表,扎实开展创新创先工作,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一个职工只有200多的县级供电企业,干劲十足,活力四射。
两年来,在公司的统筹安排下,该局以问题为导向,认真落实创先试点方案。在公司相关部门和凯里供电局的指导帮助下,各项创先项目全面完成并得到了高效运转,创先路上一个小县局的嬗变,实现了“管理规范、指标先进、队伍优秀”的创先目标。
模式变了,职工给力了
“模式变了,人也精神了。”这是该局职工对该局创新电网运行模式的普遍的感受。调控合一运行模式后,搬进亮堂的调度控制中心,环境好了,人也精神了,职工的工作、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2014年以前,雷山供电局调度对变电的调度模式为反复式即“集控中心监控-调度台-集控中心操作队”。调控合一运行模式以后,变成了调度控制中心监控到设备故障,通过判断直接采取后台操作的直接式,效率高了,巡维中心人力也节约了。因此,多数员工也调整了岗位,部分巡维中心的巡维人员调整到调度控制中心当调度员。
“要是模式没有变,我女朋友都不知道在哪呢。”这是雷山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陈灿的心里话。他以前是集控中心的值班员,模式改变后转变成调度员。陈灿说,以前24小时盯着小小的电脑屏幕监控变电设备,一看就是一整天,下班后目光呆滞,一点精神都没有。还忙巡视设备,几乎没有闲暇时间,谈朋友时间都没有,连连几个女朋友都吹了。又一次,约好了女朋友,突然设备有故障接连加班几天,几次失约后就不了了之。现在,搬进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不仅监测屏幕大而且距离比较远,即使连上两个班都没有以前那么累,精神好多了。时间宽松了许多,不仅结婚了,孩子也快4个月了,说到这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雷山供电局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电量到了瓶顶,只有创新模式,提升管理降低成本。“调控合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变电集控中心与调度中心的人员合理配置。”雷山供电局人事部主任余福泉说,2011年以前调度及巡维人员48人。2014年创先工作开始,自动化和信息化提升,调控合一模式运行,调度及巡维人员只有16人,减少工作人员32人。调度控制中心不仅负责对3个110千伏和5个3.5千伏变电站设备集中监控,还能够完成变电站智能开关远程操作,以及对10千伏智能开关远程操作。
“蜘蛛”来了,操作队消失了
“基层减压力,关键靠科技”雷山供电局局长潘旭辉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供给侧改革重中之重,是给基层减压的第一法宝。要从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入手,更要让职工掌握这些科技,发挥科技的威力。
减压效果行不行,口碑看村民。吴炳忠是西江镇羊吾村村民,他家门前200米远处的电线赶上,一台智能开关牢固的安装在电杆上。无数打雷下雨的夜晚,灯灭了,吴炳忠总是习惯性地坐在堂屋前的美人靠上,等着什么。听到抢修车响后,两三个人组成的一个操作队就会出现在不远处的电线杆下,一截一截的连接操作杆,然后举着杆子在线路上的开关操作,有时一次就好了,有时来回举着好几回都没好,休息了几次继续点灯才亮起来。每每看到大雨中的这些场景,吴炳忠心中由于停电而产生的怨气都消了。2014年3月,电线杆上的开关换成了“蜘蛛”形状的开关,自从那以后每每停电时,没等到操作队出现,几分钟电灯又亮了。一次还拉着供电所员工朱成州的手问:“怎么最近停电都没见到你们人来了”朱成州指着电线杆上的智能开关对他说:“我们换成智能开关后,不用来,他就可以自动送电呢”。吴炳忠笑着说:“我纳闷了好久,原来是那个”蜘蛛“帮你们的忙。蜘蛛好!蜘蛛好!你们不用累了,我们也少停电了,还是高科技的蜘蛛好。
配网自动化发展带来的好处,基层供电所人员体会最深。”以前,我不仅要驾驶车辆带人到现场,有时还要负责配电网开关操作。特别是打雷下雨,路面不好,时刻要注意驾驶安全。有些开关安装点,离公路很远,下车后还要走很多山路。“西江供电所配电班作业员兼职驾驶员朱成州说,现在配网自动化建设完成以后,我们几乎很少要到现场操作了。
”智能开关的深度运用的效益,不能单单在工作强度上减轻一线员工压力,同时消除很多作业风险和交通安全风险,这一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该局党支部书记王华说。
供电可靠了,茶农笑了
雷山当地土质好、气候好、树木生长快,适合茶叶种植。”10多年前,我们就开始种植茶叶,当时电力不足,我们只好从山上取材,砍伐树木用于生活做饭、取暖、炒茶。“脚尧村茶商吴先荣说,现在充足的可靠的电力供应,农村家家都使用电饭煲、电磁炉为主。在冬天,也都是用电取暖,炒茶更是离不开电。2013年脚尧茶加工基地从黄里搬迁到雷山县乌开工业园区后,吴先荣更加体会到电力的重要性了。”现在加工茶叶整个流程都是电力自动化,大到炒茶机小到产品包装的包装机器都离不开电“吴先荣继续说,他尽管把加工厂搬到的县城,仍然关心家乡电力供应,在老家他仍然有自己的茶叶种植园,现在家乡的村民办起了茶叶合作社。
据了解,雷山全县茶园面积3万多亩,茶青年均产量5848吨,成品茶叶年均产量1387吨,茶业综合产值年均5.05亿元,茶叶是雷山县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茶产业是保护自然环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绿色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民生产业。“雷山县县委书记县委书记黄清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坚定发展目标,突破薄弱环节,坚定不移地把茶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
茶叶产业作为该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可靠的电力能源至关重要。然而,雷山县供电线路多经山林,茶叶丰收时节多雷雨,时有茶农正炒茶时也有故障停电的现象。
为落实县委工作要求,保障好电力供应。雷山供电局以创新驱动深化调控合一运行模式运用,加大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力度,突破供电薄弱环节,确保可靠的电力供应,真正实现全县人民的至富梦想。”十二五“期间,雷山局总投资1.4630亿元,其中高压网架投资0.5183亿元,中低压电网投资0.9447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40兆伏安,110千伏线路21千米;35千伏线路37.8千米;10千伏配变222台,配变容量29475千伏安,10kV线路154千米,低压线路245千米。为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2014年以来该局摔先着手配网自动化建设,共安装配网自动化开关65台,配电自动化覆盖率80.49%。
绕过雨雾蒙蒙的山坡,我们来到脚尧村看到,满坡满岭都种上了茶树。了解到全村400多亩耕地都用于栽种茶叶,为方便茶农随采茶随加工,村里成立茶叶产业合作社,办起了5个茶叶加工。当车子经过加工厂时,炒茶机正嘎嘎嘎响。当我们走进加工厂时,一片繁忙,茶农们有的正在往炒茶机里送青茶叶,有的正在给茶叶包装,整个加工流程全部采用电力自动化设备,不远处还看到几个电力工人为茶叶厂检查线路。”现在放心了,这几年来,得到供电局的大力支持,再加上10台机器都没问题“谈到目前的电力供应问题时吴先荣笑着说,”平时停电少了,停电的时间也缩短了很多,您看看我们的发电机都荒废了。“顺着吴先荣手指的方向,工厂角落摆着几台汽油发电机。
不管内外部条件如何变化,面临形势如何严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深入开展创先工作,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建设,践行”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服务对象为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创先驱动探索企业发展,雷山供电局企业发展的路越来越宽广。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创先路上,县局,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