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浙江迎面吹来了改革的东风。
风云激荡40年,浙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浙江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的浙江电网,同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浙电人一步一个脚印,靠着智慧和韧劲一路走来。
从“全省不起眼”到“全国领先”的开拓发展之路
1978年4月13日,华东电管局以(78)华字第07号文,向水电部报送500千伏淮南至上海输变电工程计划任务书。自此,浙江500千伏电力主网架登上历史舞台。
1987年6月30日,浙江第一座500千伏瓶窑变竣工,500千伏安徽繁昌至浙江瓶窑线路投入运行。瓶窑变的投运,成为了浙江迈入电网“超高压”时代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当时,瓶窑变是浙江电力主网架唯一从省外来电的“窗口”,地位非常重要。“我们那时候以站为家,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技能,目的就是要保障全省唯一一座超高压站的安全运行。”从事30余年变电运行岗位的国网劳模吴金祥说,每次倒闸操作或设备巡视,我们都会兢兢业业、勤勤勉勉,生怕遗漏数据,影响电网稳定。
地位重要,但这条唯一由省外输送的500千伏线路的作用并不明显。浙江省早期的电力供应是以220千伏电网为主电源,110千伏电网为骨架的供电网络,维持浙江电力命脉的是东部沿海电厂和一些西南山区水电站。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发电装机容量612.21万千瓦,年发电量208.66亿千瓦时。这一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并不起眼。
转折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
当新世纪曙光普照东海之滨时,浙江500千伏电网建设进入黄金期。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日益深化,浙江省电力公司将主要任务转向电网建设,重点为500千伏主网架建设。在政策优势的庇护下,浙江500千伏电网建设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相继建成建成500千伏双龙、兰亭、乔司、涌潮、富阳、凤仪、丹溪、瓯海、南雁、天一、河姆、宁海、王店、塘岭、含山15座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2050.9万千伏安,全省11个地市中8个地区分别建有1至4座500千伏变电站。
其中,金华双龙变成为华东电网第一座500千伏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温州瓯海变成为当时浙江最大的变电站,湖州含山变成为输入长江三峡水电站来电的配套工程,义乌丹溪变成为连接浙江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电网的枢纽,并接通全长为365千米的省际500千伏福双输电通道。
2005年末,浙江省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6座,变电容量2725.9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58条,全长3695.8千米,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余倍之多,跃居全国省级电网第二。浙江省也初步建成了贯通东、西、南、北大电厂,外联沪、苏、皖、闽大电网的500千伏主网架。
500千伏电力主网架为缓解全省用电紧张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可在2012年夏季,全省电力缺口仍有1000万千瓦,局部地区出现“瓶颈”。浙江省电力公司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致力于把浙江电网建成为“与国家特高压电网相衔接,以500千伏为主网架”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现代化电网。
正是这次战略坚持,让浙江电力主网架解决了“成长中的烦恼”,并再次驶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2013年9月23日,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安吉站顺利接入浙江电网,标志着浙江电力主网架迈入“特高压”时代;2014年7月,±800千伏宾金直流工程又送来了四川清洁水电,为浙江那年夏季增加了近90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成为浙江一举扭转缺电困局的关键“胜负手”。
国网浙江检修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水耀表示,特高压输电能力是现有500千伏过江通道的的4到5倍,相当于为浙江新建4到5条500千伏过江通道,相当于在浙江西部建设十几个百万千瓦级的发电厂,解决了浙江输电通道“卡脖子”现象。
如今,随着浙福、灵绍等特高压工程相继投产,浙江在全国率先建成“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一系列承接特高压能源消纳的配套工程也陆续开工建设,浙江“缺电”往事尘封于历史记忆当中。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实施清洁、绿色和高效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这更加坚定了浙江电力主网架前行的步伐。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浙江电力主网架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安全稳定、灵活柔性、绿色高效的浙江能源互联格局,为浙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坚强的电力保障。
从“被动”经受考验到“主动”把握命运的砥砺奋进之歌
如果说浙江电力主网架的每次开拓发展,是因为决策者的正确选择,那么能将决策落地生根,真正实现电网坚强可靠的,则是默默坚守在电网一线的浙电人。一项项技术改造和重大保电的背后,是浙电人用汗水与热枕、智慧与担当、梦想与情怀,日复一日保障着电网稳定,守护着万家灯火。
1989年,全国第一台国产75万容量500千伏变压器在瓶窑变并网运转。当绝大数电力人要通过翻阅中英文对照表查看接线图的时候,包括吴金祥在内的第一批超高压运行人员已经感受到“中国制造”带来的便捷,他们秉持“恪尽职守、创新发展”的超高压精神,讲创新、求实效,在电网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将这种精神传承给更多的浙电人。
这份传承,让浙电人的底气更足。
2008年1月,浙江遭遇罕见雨雪冰冻灾害,浙江主网受损严重。为了保障电力供应,浙电人与时间赛跑,踏进深林,徒步登山,用热枕阻挡住了凛冽的寒风,用温度融化了刺骨的冰块,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500千伏主网正常运行。2013年7月,浙江连续高温达40天,创历史之最,而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安吉站紧张筹备中。筹备现场,浙电人战高温、斗酷暑,他们的汗水浸湿了衣衫,他们的泪水打湿了双眼,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
浙电人审时度势,把构建安全可靠的坚强主网掌握在自己手里。
2015年1月,500千伏双龙变完成智能化改造任务,成为国内首例实现智能化升级改造的传统超高压变电站;2016年4月,500千伏兰亭变在8天时间里完成主变整体改造,这又创造了国网系统内主变改造的工期之最。
2016年9月5日,G20国际峰会如期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驻守在主网保电一线的浙电人圆满完成史上最关键保电任务。作为浙江主网架的坚定守护者,浙电人发扬“保电有我、有我必胜”的连续作战精神,不分昼夜反复检查,紧锣密鼓电网改造,确保了各项重要活动用电的万无一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保障浙江主网安全稳定的队伍成功保障了每年迎峰度夏(冬)、抗台(冰)抢险时段的安全稳定用电,圆满完成了每年三大直流运行、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保电任务。
站在党的十九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节点上,浙江电力主网架需要更多的浙电人秉持“浙江精神”,努力推动浙江电力主网架向“清洁绿色、安全高效的智能电网”迈进。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着眼未来的谋划与布局
2018年9月29日,在浙江绍兴上虞工业园区,500千伏江滨变正式启动投产。这座直接服务于浙江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建设的智能站,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500千伏变电站,也是灵绍特高压直流工程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项目。江滨变的投运,标志着浙江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变电站(换流站)数量达到50座,浙江电力主网架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
经过40年的探索实践,浙江主网的成绩单足够亮眼:截止2018年10月,浙江主网拥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电站3座,±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站2座,特高压交流变电容量1800万千伏安,特高压换流变电容量1839万千伏安,特高压线路1712公里,500千伏变电站45座,变电容量9805万千伏安。浙江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超高压500千伏电网形成了“东西互供、南北贯通”的坚强双环网。
眼下,浙江主网的发展脚步并未停歇。浙江主网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居安思危,在规划更远的未来。
“规划,是为了实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而超前进行的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的过程。”国网浙江检修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水耀直言,当前电网设备规模急剧增长,交直流电网耦合更加紧密,设备故障易引发大电网事故,设备运检工作将面临更大的考验,我们更要以“超前谋划”为理念,应用“知识管理”思想,进一步提升运检工作质量和效率。
2018年,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原浙江省电力公司)提出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通过对浙江主网输变电生产工作“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研究分析,将“规划”理念首次应用于电力主网中长期生产工作部署,对生产需求、检修策略、人力资源、投资资源等实现“知识管理”,形成“知识积累-创造-应用-形成知识平台,再积累-再创造-再应用-形成新的知识平台”的良性循环。
作为500千伏及以上电网的运维管理单位,国网浙江检修公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正依托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工业视频、辅控一体化等智能平台,逐步建立浙江首个基于主网输变电生产规划的综合智能管理体系,将未来六年生产规划应用于项目储备和投资、年度计划安排和人力资源培养,以达到专业任务完成率、综合计划投资精准度、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不再有缺电十年的“成长烦恼”,而是更多面向“智能电网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浙江首座500千伏变电站投产,到特高压入浙,再到第50座主网变电站并网送电,浙江电力主网架在创新发展这条路上的实践没有止境,也将继续为打造稳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新时代的“样本”。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浙江电力,主网,40年改革,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