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众为“感动南网”候选人拍照留影。
一组舞蹈再现了谢柳俊在非洲与当地人沟通的过程。
海南文物博物馆协会研究员曹晨展示王福和收藏的部分灯具。
贵州射电天文台副台长盘军在评审会现场为天眼供电服务队送锦旗。
“震撼,感动!”第六届感动南网评审委员会主任范以锦聊及此次评审感受,说道:“虽然我不是南网人,但是在展示环节看到了南网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人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人在非常艰苦条件下坚守,有人在践行国家战略奋力前行,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南网人的不同侧面、不同形象。”
因为入围的个人与团队,不是同质化比较,专家评委投起票来非常斟酌,也很困难,只能优中挑优。最后,专家评委一再慨叹,“都很优秀,都舍不得放弃。即使我们这些外行,也忍不住拿他们作榜样。”
他们的生命向上生长
生命有很多种姿态,昂扬的,奋斗的,孤独的,悲伤的,喜悦的。南网人的生命姿态是漂亮地向上生长。这是第六届“感动南网”评审会现场给大家留下的最直观印象。
贵州电网公司普通员工张芳林,多年来利用周末、节假日、工休假时间,参与国内、国际搜救任务无数次,见过无数生离死别,也包括失子之痛。但是张芳林用心中的大爱置换了这些伤痛,投入到更多的救援中。
吴锡敏、谢柳俊,电网的基层建设者。一个奔波在国内最艰苦的地方,一个奔波在国外最艰苦的地方。吴锡敏常常在家待不了几天便会出发,高原反应、戈壁大漠,眼见的辛苦被他化解为“草原无垠高原浪漫”,唯独对家人难掩愧疚感。现场视频放起“小吴和老吴的一天”,小吴上台念起给爸爸的信,言辞诚挚朴实,不少人心中一酸。对得起南网人这个身份,唯独对不起身边的亲人,这似乎是很多人的选择。
谢柳俊,几内亚电网建设者,也是首批奋斗在非洲的南网人。能置人于死地的埃博拉、疟疾、霍乱,谢柳俊都经历过。但是评审会现场,他最想呈现的却是与非洲当地人的沟通。一组舞蹈再现了谢柳俊这个过程。从鸡同鸭讲,一个自顾跳舞,一个在旁围观不知如何融入,到最后随着音乐大家一起快乐地蹦蹦跳跳。谢柳俊找到了属于他的沟通语言。
偏僻无人之地坚守,是空间的孤独。有人烟却不得沟通,是双重的孤独。但是身处其中的南网人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乐观、沟通。无论是在云南省羊拉乡坚守的此里吾堆,还是从未坐过动车,在广西桂林最遥远的瑶乡,坚守了20余载的阳昌彬,他们用近乎完美的姿态守住了初心,作出了“不退”的表达。来自贵州电网的苏远清,现场展示视频为《初心》,里面年轻的他与年老的他穿越漫长的岁月相遇,有人说他是“时间的愚公”,38年只执着一件事:点亮家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还有那无我的姿态。海南电网公司退休员工王福和一生酷爱电力事业,由电入灯,痴心古灯收藏,最后却将50年尽心收藏的上千件古灯文物捐赠给海口供电局。
还有那挺拔向上的姿态。来自超高压大理局的风餐行者,他们都是90后,在70米以上高塔巡线是常事。今年火遍全网的“塔上风餐”让很多人见识到耳听大风、闲然自若的电力人风采。评审会结束后,记者与黝黑皮肤的何桐波聊天,1993年出生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成熟。稍微一聊,你会被他轻松的语气逗得很开心。
何桐波说,每一次攀爬,都神经紧绷,不敢放松,更别说浪漫地放空欣赏周边风景。爬塔爬多了,连梦里都是在爬塔,偶尔踩空,立马惊醒。塔多在野外,碰到蟒蛇、蚂蝗那简直太寻常。“蟒蛇见我们就走了,蚂蝗就洒盐嘛。”所有这一切,说起来都特别寻常。外人觉得的苦,在他们这里是寻常,甚至能变成乐子。最终,他们变得如同那一座座高塔,一样挺拔。
他们在守正中创新“突围”
奋斗有无数种姿态。有人坚守,有人就是想变得不一样。
吴树鸿技校毕业后就进入了佛山供电局,在变电站值班,最初他以为这个工作可以做一辈子。随着技术的进步,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某种意义上他“下岗”了。但是“下岗”的同时,他也实现了转岗。大家喜欢喊吴树鸿“布衣教授”,学历低,最后掌握的知识、做的活计,博士都不一定能干得了。他研发的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开启全网智能调度先河,获得荣誉无数。他的“轴”,他的奋斗,不仅帮助自己实现了学识的跨越,还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如果每一个南网员工都能像吴树鸿这样,这将为企业带来极大的增值。”一位专家评委说。
如此专注技术的南网人还有很多。评审会现场,南网科研院深井接地极项目团队以访谈的形式,为大家介绍深井接地极项目到底是什么。虽然不少人还是没有听懂其中最厉害的门道,但是大家一致认为他们研究出来的东西是大国重器。的确如此,千米深井,世界首例。最重要还有整个团队展现出的昂扬姿态。胡上茂是其中一员,评审现场,如果不是主持人及时提问,他能把技术聊个底朝天,从白天聊到夜黑,不带停的。
讲到技术,就像打开话匣子的一个开关,只要打开,他们身上自动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因技术而发光的还有深圳供电局员工王其林,他负责的深圳38座变电站4000多套保护装置,哪个装置什么型号、哪个厂家全部装在他的脑袋里。因为对继保专业的热爱,他甚至放弃了升迁的机会,只为把技术磨练至精。他的徒弟宫科在台上讲述王其林17年的坚持,他说师傅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不论技术上,还是在生活中。他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执一心、成一事、忠一道的定力。
他们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在这个现实世界,总有人要挣脱束缚,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为此,他们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泪水还有思考。他们也必将收获更多的欢欣。在第六届“感动南网”评审会上,有几支特别的团队就是如此,他们啃下了“硬骨头”。
深圳供电局福田中心区高可靠性示范区攻坚“梦之队”,最核心的任务是在不改变福田现有电网结构的前提下,克服世界上无先例可循的难题,自主设计、自主创新技术,使福田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在2.5分钟以内,比肩纽约、曼哈顿。现场展示时,彭毅特别平静,他说从80分到90分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从90分到95分很难。但是他们仍然愿意接受这个挑战。于是,完成日常工作外,他们加班加点,找到了适合福田区的办法。
同样如此的还有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攻关团队,蔡秋娜在台上抽丝剥茧地为大家科普电力现货市场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他们一直担心如何在短短8分钟内,就让大家既了解团队有怎样的故事,又能知晓他们做了什么样了不起的事情。把电力现货市场抻开讲很难,但总比把这个事情做成容易多:电力现货市场国外有,但国内没有。国外经验无法直接复制。要做好这件事情,他们投入了1000多个日夜并用的光阴。那个凌晨干活微信群,不停更改着名字,从“半夜两点干活”到“半夜三点干活”,最后是“半夜四点干活”。没办法,跨国取经,攻克核心算法,到2018年初,现货市场建设进入规则细节编写阶段,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市场主体多方参加,协调各方利益诉求,必须付出极大努力。
改革破壁的先锋还有广东电网的机巡团队。展示现场,王丛带来三架无人机,大的白色无人机叫007,可以垂直起飞降落,实现快速通道巡视。小一点的拥有夜视功能的黑色无人机叫夜莺,台风天,它能派上大用场,还有培训中屡立战功的培训机。王丛说别看他现在侃侃而谈,当年他是拿着砍刀巡线的,现在整个南方电网公司都在推行无人机巡检。仅广东,无人机已经累积32.8万公里巡视,查出23万处缺陷,建设拥有6.8万公里数字化输电通道机巡的数据库。他们还拿到国家民航局颁发的培训资质,1200多名南网持证飞手在这里完成培训。
他们在聚小爱成大爱
专家评委在投票讨论时,不约而同提到天眼供电服务队现场播放的视频,“南仁东一出来,我眼泪就出来了。”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当时已经肺癌晚期,接受采访,提到天眼,他说了一句:这里不能有一点瑕疵。天眼供电服务队负责天眼的用电保障,容不得一点儿闪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射电天文台副台长盘军亲自到现场为天眼供电服务队拉票:“南网有一流的服务水平,也是唯一进驻天眼的外单位”。现在,天眼供电服务队围绕着1.57公里的“天眼”钢梁,已经走过3000多圈、5000多公里。今年7月30日,天眼第二电源投运,“不容闪失”之外再加一层保险。
服务国家战略,南网人走在前列。本次展示中,贵州电网公司扶贫兄弟连喊出“紫云不脱贫,绝对不收兵”的誓言,7名扶贫干部以接力的方式许下庄严承诺。广西东兰县坡索村第一书记周晨,直接和村里人一起上台,不是为自己拉票,而是推销起坡索村的电商平台,欢迎大家扫二维码,选购当地特产。普洱景迈供电所通过推广电能替代,护卫一方绿水青山,在评审会现场直接邀请大家品尝普洱茶。广西电网公司的白鹭保护团队,是北仑河口的“护鸟人”,北仑河口保护站的唐上波配合着当地多行白鹭上青天的图片,为他们拉票。还有京族群众着民族服装,现场演奏京族独弦琴,成为一种文化的展示。
调峰调频公司、南网国际公司组成的老挝“南塔先锋队”(鲁布革发电厂境外项目管理中心),获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路上,他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友谊。评审专家认为,“老挝团队在移民过程中展现了南网非常好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他们去的地方,真的非常艰苦,各种交通工具都能用得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都做到了。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刘杰
■声音
》专家评委
这次入围的团队、个人反映了南网人不同侧面、不同形象。我们投起票来没有一个同质的比较,都是差异化,比较困难。最后我们优中挑优,没有选上的也非常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不是南网人,我也感到很震撼,我这个外行看了也很感动。——原南方日报社社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范以锦
“感动南网”活动开展了六届,多次参与评审,每次备受感动。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感动于这群普通的南网人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和思想境界,他们或者才华横溢、或者奉献担当、或者凡人大爱。其次,作为一个电力用户,我感动于南网具有这么浓厚的创新氛围。作为一家业务覆盖五省区,拥有30多万职工的大型央企,首创并持续地开展“感动南网”活动,这对于形成独特的南网企业文化,打造企业竞争软实力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经济日报》广东记者站站长 庞彩霞
我对肖鹏印象很深,他负责的是网络安全,看上去不用日晒雨淋,但是工作很辛苦很认真负责。视频里,他到哪都背着10多公斤的专业计算机。还有南网科研院的深井接地极项目团队,科研院出来的东西都是高精尖、大国重器。整个评选过程中我一直在深深的感动,尤其是阳昌彬和谢柳俊的事迹,让人忍不住流泪。——中国电力报广东公司总经理 周妍
大家的展示非常精彩、用心,视频做得也很有水准。我印象最深的是阳昌彬,视频用了很多的小细节展现他的故事。还有就是老挝南塔河电站管理团队和谢柳俊,他们克服环境困难、与家人的离别之苦,为中非友谊、为大国外交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新华网广东分公司新闻采访部主任 王厚启
》现场观众
在这里,我们遇见了千万种感动,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有催人奋进的成长、有引领行业的创新,有老师傅、有年轻人,他们发自内心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并且竭尽所能做到最好。——广东电网调控中心运行策划部日前交易组组长 蔡秋娜
他们在平凡而艰巨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有了西电东送的伟大工程,才有了绿水青山白鹭飞,才有了“中国阿米”的国际赞扬。感动于南网,更感动于南网人。——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生产技术部助理专责 吉祥
入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都是如此优秀,而正是通过“感动南网”活动让更多人知道了他们的事迹,希望通过“感动南网”这个活动能让更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故事展现在所有人面前。——云南电网公司迪庆供电局员工 张蓓蓓
通过在现场面对面的聆听感动南网的每一个动人故事,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展现出的平凡、博爱、奉献、执着、创新的品质,让我的内心又一次深深感受到我们南网人的初心跳动频率和使命光荣神圣。——贵州电网公司贵阳乌当供电局 刘智果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感动南网评审会,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聆听每一个真实、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直抵内心,催人泪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南网人的精神,更用行为力量激励着三十万南网人不断前行。——海南电网公司海口供电局专责 杨永光
本版图片: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赖增鹏 摄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南方电网,感动南网,评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