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经济发展的“电力刻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沧桑巨变看能源之电力篇(上)

  2019-09-25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山东电力工业发展史,见证着山东经济发展向上、向好,再向高质量发展的轨迹。


  1900年,德国人在青岛安装了一台44千瓦的发电机,建成青岛电灯厂,揭开了山东电力从无到有的序幕。到1903年,这里发展成我省第一座发电厂。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第一座新建发电厂——由罗马尼亚援建的新汶发电厂于1956年建成投运。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由建国初期的13万千瓦发展到现在的1.3亿千瓦,70年增长了1000倍;最高电压等级从最初的33千伏发展到现在的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1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线路长度也由最初的134公里延长至40.4万公里,线路长度是70年前的3000倍!


  “首创集资办电” 模式全国推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用电量大幅上升,但受当时的投资体制制约,电力建设相对滞后,出现严重缺电。烟台缺电尤为严重,装机容量17万千瓦,而缺电负荷达10万千瓦,全地区1680个乡镇企业只能靠柴油机发电维持生产。


  1981年,全国计划会议确定,由国家和烟台地区集资联合建设龙口电厂,国家负责总投资的30%,烟台负责70%。由于资金紧张,烟台一时拿不出全部建设资金,资金从哪里来,一度成为制约电厂建设的瓶颈。


  思路一变天地宽。我省大胆创新,本着“谁投资,谁用电,谁受益”的原则,面向社会集资,鼓励企业参与投资。不久,建设电厂的资金难题就迎刃而解。同年12月17日,龙口发电厂在胶东半岛龙口北沙滩奠基。


  1984年8月22日,龙口发电厂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整体启动一次成功,30日正式交付生产,提前4个月并网发电。1984年12月,第二台10万千瓦机组投产。龙口发电厂开辟了各方集资、多家办电的新模式。


  龙口发电厂投产仅1年,烟台从过去全省缺电最严重的地区变为供电最好的地区,工农业产值增加19亿元,在全省8个省辖市中名列第一。


  198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把龙口发电厂集资办电经验推向全国。同年4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视察龙口电厂时题词:“集资办电,全国首创,满发稳发,保证安全。”


  我省“首创集资办电”模式在全国推广,打破了“国家独资办电,千家万户要电”的困局,直接推动了全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山东乃至全国长期严重缺电的状况也得到有效缓解。


  全国首个实现“户户通电”省份


  “千里银线送深情,万家灯火谢党恩”,这是1996年除夕,临沂市费县方城镇西红峪8家农户贴在自家门口的大幅对联。也正是在这一天,随着8家农户合闸送电,小山村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点煤油灯的历史,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户户通电”的省份。


  由于历史、地域等客观条件制约和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1994年底,我省有11个市64个县(市、区)的62万户农户没有通电。1995年3月,在山东省电力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向全省电力职工发出动员令:把“户户通电”工程作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排除万难,倒排工期,确保工程建设务期必成。


  在建设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我省拿出700万元补助“户户通电”工程。各级直接投入资金4880万元补助该工程,无偿投入物资材料、人工费和减免费用等折合资金9260万元。


  我省最后通电的农户家大都位于偏远的山区、湖区、海岛和黄河滩区,施工条件复杂、艰苦。济宁市微山县电力职工克服三伏天湖水蒸腾、蠓虫扑面等困难,连续奋战33天,给湖区通上电;菏泽市鄄城县电力职工在跨黄河施工中,用小船摆渡运送电杆600多根……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 全国领先


  农村电网是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农村电气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从2016年开始,我省利用两年时间,扎实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突破了一系列制约农村电网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全面提升。


  2016年—2018年,全省共完成农网工程总投资431.7亿元,占5年规划投资的85.2%,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1亿元,企业自筹104亿元,银行贷款324.6亿元。实施的机井通电、村村通电和小城镇(中心村)电网、中央预算内农网、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在全国领先,再创“山东速度、山东质量、山东模式”。


  据了解,机井通电工程总投资116.18亿元,完成42万眼机井通电任务,101个县(市、区)、约2.4万个行政村受益,机井通电覆盖农田面积达4183万亩,每年可替代燃油消费量63.5万吨,减少农民灌溉支出约25.1亿元。


  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57.3亿元,新建、改造35千伏线路16.5公里,改造变电站3座;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3782.13公里,新增配变14557台。惠及7276个小城镇(中心村)382万农户,惠及人口1378万人,为农村路、水、医疗和教育提供了基础支撑,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村村通电工程总投资0.96亿元,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434.96公里,新增配变324台,新增配变容量55.3兆伏安,解决432个村通动力电,惠及7.0205万农户,惠及人口22.543万人,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了中低压配网网架结构,促进了农村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发展。


  中央预算内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15.5亿元,完成4个批次中央预算内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000.88公里,配变4442台,配变容量950.58兆伏安,低压线路5782.01公里,满足了临沂、菏泽、聊城等8市33个县革命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11.16亿元,完成8649个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973.84公里,配变3362台,配变容量770.52兆伏安,低压线路3514.54公里。


  清洁能源装机 创全国多个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省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量主要由绿色能源提供,电力生产和消费增量主要由绿色电力提供”目标,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外电入鲁“四大板块”,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电力装机比重。截至2019年9月,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3113.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23.3%。其中,光伏发电装机1493.7万千瓦,居全国第一;生物质发电装机280.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风电装机1231.6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今年1—8月份,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55.9亿千瓦时,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60%。


  与此同时,以华龙1号等三代核电技术商业化为核心,我省高标准编制了《山东省核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安全高效发展核电。2018年底和今年初,海阳核电一期两台机组相继商运,标志着我省核电在运装机实现“零突破”。今年1—8月份,累计完成发电量134.7亿千瓦时,预计全年完成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左右,年可节约标煤600万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重要指示,我省积极推进海阳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核能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年底前可实现70万平方米居民清洁供暖,这对于解决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学习借鉴意义。


  电力市场化交易改革 成效显着


  自2014年起,我省成功启动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交易电量逐年持续扩大,交易方式在年度双边协商交易的基础上,实施了月度双边协商交易、月度集中竞价交易和月度偏差电量预挂牌交易;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在引入电力用户参与直接交易的同时,放开售电公司入市交易,准入售电公司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2017年8月,国家将我省列为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8个试点省区之一。为确保电力现货市场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我省相继出台《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山东省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规则》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加速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2018年,全省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省内外市场化交易89批次,直接交易电量达1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7%,释放改革红利约17.33亿元,其中组织跨省区交易51批次,达成交易电量321亿千瓦时;外电入鲁电量达到719.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2%,其中清洁能源12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1%。2019年,我省预计将达成直接交易电量1600亿千瓦时,外电入鲁电量950亿千瓦时,消纳新疆送电7亿千瓦时,累计释放改革红利将达到100.9亿元。


  “简化获得电力” 走在全国前列


  城乡供电足了,用电便宜了,我省开始聚焦企业和群众办电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着力打造“简化获得电力”齐鲁样板,竭力当好服务企业群众的“店小二”“电保姆”。


  2018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简化获得电力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国首次将10千伏用户纳入行动范围,10千伏用户、低压用户接电平均总时长分别不超过45个和20个工作日,较以前分别压减22个和8个工作日,为当时全国最优水平。


  截至目前,在省能源局和国网山东电力的牵头组织下,“简化获得电力”专项行动强力推进,电力营商环境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16市均出台了实施方案,供电服务窗口进驻143个政务服务大厅,实行项目联审联办;综合运用“大云物移智”技术,全省办电进入APP时代,电力接入实现电网企业“一窗受理”“全程代办”,审批时长由1—3个月压缩为12个工作日以内(济南、青岛率先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泰安、威海在国内率先实行“一链办理”,实现居民“零证办理”、企业“一证办理”,获得各方一致好评。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我省“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位列全国前列;在省政府组织的2018年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电力”居各行业前列。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思凯 左丰岐 张楠 本报通讯员 缪久田 张浩芳 魏志尚 采写并统筹)


  70年山东电力工业 大事记


  ☆ 1900年,德国人在青岛安装了一台44千瓦的发电机,建设青岛电灯厂,揭开了山东电力从无到有的序幕。


  ☆ 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第一个新建发电厂——新汶发电厂建成投运。


  ☆ 1957年,青岛发电厂国产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投产。


  ☆ “一五”期间,我省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济南南郊变电站建成投运。


  ☆ 1973年,我省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淄博魏家庄变电站建成投运。


  ☆ 1982年,我省第一条蓬莱——长岛35千伏海底电缆建成投产。


  ☆ 1985年,我省第一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邹县电厂1号机组建成投运。


  ☆ 1987年,我省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潍坊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


  ☆ 1996年,我省在全国各省区中第一个实现“户户通电”。


  ☆ 1997年,我省第一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邹县电厂5号机组建成投运。


  ☆ 1998年,我省电力供需相对平衡,取消用电计划指标,敞开供电,结束了长达百年的缺电史。


  ☆ 1999,全省最大风力发电项目——山东长岛风力发电厂竣工投产,共安装9台600千瓦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 2000年,我省实施“彩虹工程”,花钱买批评、买意见、买建议,全面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 2005年,我省积极实施“外电入鲁”战略,通过邯郸辛安到聊城的两条500千伏线路与华北电网联网,结束了我省独立省网历史。


  ☆ 2006年,我省第一台100万千瓦火电机组——邹县电厂7号机组建成投运。


  ☆ 2014年,我省首次组织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交易电量100亿千瓦时。


  ☆ 201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山东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加速推动我省电力体制改革。


  ☆ 2016年,我省首个特高压工程——锡盟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山东段正式竣工投运,标志着我省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时代。


  ☆ 2017年,我省至河北特高压环网工程获得国家核准,投运后“外电入鲁”能力将提高到3150万千瓦。


  ☆ 2017年,完成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7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冬季采暖“煤改电”用户10.3万户的配套电网改造,助力全省“蓝天保卫战”。


  ☆ 2018年,我省第一台核电机组——海阳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 2018年,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山东省简化获得电力专项行动方案》。


  ☆ 2019年,我省电网第51座500千伏变电站——德州贝州500千伏变电站投运。


  ☆ 2019年6月,我省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启动试运行。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大众日报

标签:经济发展,电力刻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能源之电力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