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服务民生、生态发展
澳车北上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口岸
广东珠海横琴口岸是粤澳两地互联互通的大型枢纽。澳门青年万浩光借助“澳车北上”政策红利,驾驶新能源车往返粤澳创业。在大湾区,南方电网公司已建成100座具备欧标充电服务的充电站,实现大湾区内地九市欧标充电桩县区全覆盖,以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南澳岛保护中华楠
广东省南澳县南澳岛
在汕头南澳岛,郑琼奕团队运用数字化技术和电网升级,在40公里线路改造中避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华楠,建成11个海岛电力设施防山火样板示范点,实现电网运维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技术创新、技术推动
人工智能实现电网技术飞跃——机器人“大瓦特”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人形机器人“大瓦特”在全国首座近零能耗的500千伏变电站——科北变电站完成首次“大考”。通过大量学习,人形机器人“大瓦特”具备了在变电站的语音交互、视觉感知能力,既能准确高效执行操作,还能自主理解任务,代替人类在危险和复杂的环境中工作。
横琴零碳共享实验室
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澳门大学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南方电网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共建全国首个粤港澳能源电力共享实验室,整合1452台科研设备与393位专家资源,合力推动柔性化配电网高精度仿真技术落地,优化电网规划、降低配电网升级改造成本。
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跨省区绿证交易
2024年南方区域绿电交易量达220.7亿千瓦时,带动西部清洁能源消纳与东部产业升级。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面对“出口产品的能源背景必须为清洁能源”的新要求,深圳外贸企业通过南方电网绿证交易系统采购来自广西的绿色电力资源,应对欧美市场碳关税挑战。
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
在被誉为“中国数谷”的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高速发展。依托99.999%供电可靠率和绿电优势,成功吸引20个数据(智算)中心落地。
落实国家战略、国际合作
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
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是南方电网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第一个境外水电项目,这座水电站通过115千伏跨境线路,向中国云南输送电力,实现中老电力联网12年来首次双向输电。
扫码看纪录片
· 编者按
3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之《智电时代》,以7个纪实故事、30分钟时长深刻展现了南方电网公司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央企主力军,从数字赋能、区域协同、国际合作等方面,支撑中国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发展、绿色电力系统转型的生动实践。
2024年,我国发电量10万亿千瓦时;新型充电基础设施累计建成超1200万台;95%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能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作、南方电网公司参与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之《智电时代》于3月20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重磅播出,时长30分钟。
央视总台摄制团队在老挝、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贵州等地深入采访,围绕“国之重器、民之命脉”的主题,讲述“电算协同”助力数字经济、“大瓦特”人形机器人面世、横琴零碳共享实验室建设、欧标充电桩服务澳车北上、绿电绿证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等7个纪实故事。南方电网公司李立浧院士以及多位专家出镜接受采访。
从策划到播出近一年的时间、拍摄历时3个月、辗转6地、参与拍摄人员逾百人……庞大的摄制力量,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可观、可感的“南网实践”。纪录片聚焦南方电网公司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央企主力军,在服务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深化国际电力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体现不断提升电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以及与当地人民的“心联通”。
“这是我第二次拍摄南方电网公司的内容,让我对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南网员工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大家做的事情很让我钦佩。真切感受到电力真的太重要了。”在广州市黄埔区云升科技园,看着电网工作人员正在训练人形机器人“大瓦特”,导演水海波发出感慨。“上一次来拍摄的是无人机,这一次已经是人形机器人了,短短时间,电力运维领域的技术革命发展真是让人惊讶”。要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完成一个流畅的操作,背后需要十万条数据支撑,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持下,南方电网人工智能公司研发工程师张乐天对人形机器人的投运充满信心:“我们想让‘大瓦特’成为真正的电力新质生产力,真正地去实现无人化作业的闭环。”
在这次创作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如何把专业的事儿讲得明白又生动,这决定了纪录片的质量。导演点开《大国基石》纪录片的微信工作群,群公告写着:《大国基石》切记要讲故事。为了讲好南网的故事,讲好中国电力的故事,摄制团队反复与专家、业务部门讨论,字斟句酌,在我的电脑文件夹里,已经储存了40多个文档——不同讲述风格的故事和不同转化程度的参考资料,最终它们被浓缩成7000字的脚本。摄制组不断对专业术语进行转化,曾经晦涩难懂的电力场景变成了可观、可感的故事,也拉近了电网和观众的距离。
拍摄期间正值酷暑,也是老挝的雨季,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当地都在遭受洪水影响,道路淹没、桥梁坍塌……“我们都差点要放弃这个故事了。但还好我们来了,这一趟拍摄给我的感触最深。”回想起老挝之行,摄影师范平诗内心又被触动。“中国、中国、中国……”当我们来到南方电网公司援建的王利村中老友好小学,南网国际公司老挝南塔河公司综合部经理助理王万中正在给孩子们讲课,介绍中国的美食和传统文化。即使语言不通,见到中国面孔的摄制团队成员,孩子们都热情地围上来打招呼、握手,这种亲切的互动一下子把摄制团队感动了。“孩子们知道我们在这里建学校、建电网,是来帮助他们的。”王万中说。从硬联通到心联通,美丽的南塔河见证了中老两国的友谊。
新时代新征程,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利用智能电网和绿色电力系统改变人们的生活,为全球能源合作和未来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南网报记者 刘德欣 通讯员 周薇 温存 张乐天 王娜 余熠 汪玲英
【专访】
智电赋能新未来 全球布局启新篇
——李立浧院士谈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与国际能源合作
在央视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之《智电时代》中,人形机器人“大瓦特”、贵安新区的“电算协同”、国际能源合作的亮眼成绩都折射出南方电网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与全球能源合作中的长远布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就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国际能源合作领域等前沿实践作出探讨。
“‘大瓦特’使电网更加‘聪明’。”谈到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大瓦特”系统,李立浧说道。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在于拥有智能“大脑”,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大瓦特”正解决了这一难点——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大瓦特”能助力识别电网运行状态、精准定位故障隐患,还能辅助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让整个电力系统变得更加智能高效。“未来,南方电网公司将持续优化‘大瓦特’系统,进一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通过运用我们电力系统的多元、多模态数据,赋能电力系统的管控与运行。”
随着“两化促两型”的深入实施,“数字电网”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新能源‘数量大,个体小’的特征,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挑战,亟需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调控。”李立浧认为,数字化侧重管理升级,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能把电力系统、能源体系的各方面状态通过数据传递出来,依托数字信息的综合管理,提升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调控能力。“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将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为‘双碳’目标达成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我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走在前列。”
谈到纪录片中贵州贵安新区依靠“电算协同”实现大数据产业高速进步,李立浧对电力算力协同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做出注解。“电力为算力提供支撑,算力也让电力更智能,两者相互促进。”通过电力算力协同,将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应用于发电、配电等各环节,可以破解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强等难题,提高电网安全性。
放眼国际,南方电网公司与周边国家的电力合作越来越频繁。这是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举措。李立浧表示,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作为牵头企业在东南亚能源互联互通中发挥着枢纽作用:在老挝,公司为其电气化铁路建立了保障电力供应的数据网络,推进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建设;在越南,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其电量交互合作。同时,合作的足迹向全球延伸:在智利,公司正助其建设KILO直流输电工程,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参与秘鲁配电公司建设,更好保障电力供应。
“通过国际合作,我们也将南方电网的优势与世界共享。”李立浧表示,南方电网公司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等世界领先技术通过“一带一路”向世界输送,技术标准和建设经验与世界融通共享。“我们期望通过合作,为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南网报记者 薛子怡
【导演手记】
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之《智电时代》导演 水海波
在拍摄过程中,南方电网公司工作人员常常对我们表达感谢,但和大家相处了那么多天,我感觉电力工作者的辛苦更触动我们。在珠海采访时正巧赶上台风“摩羯”登陆,我们的拍摄被迫中止,参与拍摄的南方电网公司工作人员,甚至和我们对接的宣传工作人员都要马上奔赴一线。去老挝拍摄国际合作项目时,路上交通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路况更是不堪回首,从口岸到水电站用了8个多小时,还不算国内的行程。但当我走访周边,看到了援建的学校、看到老师和孩子们在和南网员工熟悉地说笑时,才真正感受到了南网员工在老挝坚守的意义。
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之《智电时代》摄影导演 余晋
不同于前几次的拍摄专注于追求规模宏大的场面,这次拍摄着眼于南网员工的细心、细节与坚持、坚守。比如横琴的供电服务网点在室内外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营业网点,它更温馨、也有更多数字化的展示,可以在精致如精品咖啡店的环境中品一杯咖啡,轻松舒心地办理业务或等待电车充电。没想到,如今的供电服务已经如此贴心又现代化了。
【亲历者说】
广东电网公司机巡管理中心变电机巡管理部变电机巡推广应用专责 姚隽雯
今年“AI+机器人”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科技热点,未来电力机器人将进一步向智能化、通用化发展,更深度融入智能电网建设,承担高压线路检修、变电站设备维护等高危或精密任务。自2024年初,我们团队与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头部企业组建了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打造“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电力机器人的发展壮大,为支撑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解决方案。
澳门大学科技学院助理院长 戴宁怡
有幸参与本次节目录制,了解到共享实验室的资源投入和前沿创新工作也深受鼓舞。澳门大学智慧能源团队,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合区,和南方电网公司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合作。希望接下来可以为实现“双碳”目标,服务粤澳两地清洁高效的城市能源系统继续贡献力量。
南网澜湄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党建人资部(工会办公室)国际业务专家 徐苔林
该片以南塔河项目为切入口,生动展现了南方电网公司国际业务取得的发展成就和为项目所在地带来的变化。作为国际业务战线的一份子,我既能体会这当中的不易,也因此更感骄傲和自豪。
标签:智电时代,致电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