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电力抗战印记|20封辞职信记录英勇抗争(图文)

  2025-08-12

  以物证史,以史溯魂。2018年,为筹建国网江苏电力(镇江)历史博物馆,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员工清查历史档案时,意外发现20封辞职信。这一摞泛黄的纸张,是电力工人向日本侵略者发出的无声战书,记录着电力工人英勇抗战的红色故事。

电力工人辞职信

镇江沦陷,日军强制征收大照电灯公司

  1937年12月8日中午,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和十一师团攻入镇江东门,残忍实施了屠杀等暴行。作为国民政府江苏省省会的镇江,在日军连续数月的狂轰滥炸中满目疮痍。

  大照电灯公司始建于1903年,是江苏省最早成立的公用电厂。作为当时镇江全城唯一的发电厂,大照电灯公司成为了侵略者眼中的“肥肉”。日军进城的第一时间,便派兵进驻大照电灯公司。

大照电灯公司

  时任这家公司襄理的郭咏青,即大照电灯公司创始人郭礼征之侄,不忍同胞惨遭迫害,腾出自己的寓所和厂内部分办公房屋、职工宿舍,收容了600多名无家可归的难民,并出资为难民添置冬衣、提供食物。此举招致日军不满,遂以难民中混有中国军人的罪名,将郭咏青逮捕入狱。后经当地士绅多方营救,郭咏青得以释放。

  1938年初,日军借题发挥,强行派驻“满铁上海事务所”的4名日本特务参与大照电灯公司的管理,同时强迫大照职工子弟学校全部改用日语授课,引发职工强烈愤慨。

日军强迫职工子弟学校改用日语授课。

  1940年,日军变本加厉,通过垄断供煤,联合汪伪政府强制征收了大照电灯公司,将其并入伪华中水电公司,对大照电灯公司实施军事化高压统治。

潜入敌营,隐蔽战线开展斗争

  在镇江沦陷初期,中共镇江地下工委曾派一名同志潜入大照电灯公司,试图开展工人运动并建立党组织。但当时的大照电灯公司作为经济要害部门,受到日本人的严密监控,潜伏的同志还没有打开工作局面就被捕了。

  要想顺利打入大照电灯公司内部,必须物色一名可靠的同志。此时,一名叫郭维庚的进步青年进入了党组织的视线。当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大照电灯公司襄理郭咏青的儿子,而他的老师正是当时中共镇江地下工委委员谢枫。

大照电厂发电车间

  郭维庚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受父亲影响,他自幼便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抗战爆发后,身处敌占区的郭维庚目睹日军种种暴行,在老师谢枫的影响下,暗下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抗日救国,并很快成为了一名地下共青团员。

  作为家中长子,郭维庚时常以看望父亲的名义进出大照电灯公司。他为人谦和,从小就与厂内工人十分熟悉。党组织利用他的这一优势,安排了一名党员,以郭维庚朋友的身份,进入伪华中水电公司开展工人运动,先后发展了发电科科长王培良、厂务科科员李步青、水道科科员李德恒等5名员工加入地下党组织。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日本在镇江建立了多家军工、纺织、面粉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军需物资,以继续侵略行径。为满足工厂的电力供应,日本人要求电厂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发电。此时,镇江地下工委和驻厂地下党员商议,组织发动工人集体辞职,让日军的厂房机器无电可用,破坏敌人的物资生产。

分批辞职,采用积少成多的抗争策略

  为避免引起敌人的警觉,同时保护辞职员工的安全,镇江地下工委分析态势后决定,采用分批进行、先次后主、积少成多的策略。辞职运动首先从负责日常事务的厂务科和负责供水的水道科开始,从1941年冬到1942年秋,先后有10多名员工以各种理由提交了辞职信。因为这些员工的辞职并未对生产工作造成太大影响,加之郭咏青居中协调,并未引起日方的注意。这些员工的辞职,点燃了其他工人心中抗争的火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辞职的行列。

李步有辞职信

李步元辞职信

汤德林辞职信

  1943年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进入决战阶段,日方在镇江的军工厂开始疯狂生产。镇江地下工委看准时机,果断命令王培良破坏厂内发电机组,发动工人辞职,给敌人的军工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王培良和工友利用机组检修的机会,破坏了关键元件,减少了电厂一半的出力。在王培良的发动下,多名工程师及用电科、水道科、水厂科数十名员工,先后提交了辞呈。完成任务的王培良,在1944年以“叔父逝世、返回原籍、不能回镇”的理由提出辞职,随后被党组织秘密转移。

王培良辞职信

  从1941年至1944年,镇江地下党组织多次发动水电公司员工辞职抗争,给敌人的军工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目前仅存的20封辞职信,是当年轰轰烈烈的辞职运动的珍贵缩影,更是电力工人在党的带领下开展反侵略爱国运动的历史见证。

  抗战胜利后,郭维庚继续帮助和掩护地下党组织在南京、镇江两地开展工作。1948年,经谢枫介绍,郭维庚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领导水电公司地下党组织。渡江战役期间,他再次发动工人开展护厂运动,使电厂免遭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命运多舛的大照电灯公司在电力工人们的保护下,被完好无缺地交到党和人民手中。当年从事地下斗争的工人党员,成为新生的镇江电业局的骨干职工,投入到新中国电力建设中。

  从烽火中的“微光破夜”到和平时的“灯火初心”,这20封辞职信似一粒粒火种,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传承至今。

来源:国家电网

标签:电力抗战印记,辞职信,英勇抗争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