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抽水蓄能上下水库全景。(南网储能公司供图)
图为南网电动民乐P+R充电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集中式充电站。(南网产业发展集团供图)
南网供应链集团近零碳区域仓库。(南网供应链集团供图)
眼下,一幅幅“绿意”盎然的图景在南方电网经营区域悄然生成: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顺德的零碳生产车间,每个环节的用能碳足迹被点滴记录;广东深圳的车网互动示范项目,让电动车主们可将富余电量反送回电网并赚取收益;广西宾阳,源源不断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被储蓄在钠离子储能站中;海南充换电“一张网”的运营,让新能源汽车在沿海公路上说走就走……思路一变天地宽,生产生活中日益增长的“含绿量”带来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了社会经济发展新一轮增长周期,点“绿”成“金”的态势愈加显现。
在“护美绿水青山”与“做大金山银山”之间,绿色产业犹如一车车货物,市场是马达,各行各业的参与者是驾车人,这趟奔向绿色发展的坦途正越走越宽广,竞相迸发出澎湃活力。践行“两山”理念,南方电网公司既是产业绿色化的能源基石底座,又是深度参与绿色产业化的价值创造者,正成为连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能量动脉。
绿能高效配置焕发产业活力
2005年,我国能源电力消费结构仍以煤电为主,装机占比为75.7%。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2.0%,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新时代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年间,南方电网公司谋定而后动,以更灵活的电力市场高效配置绿电奔涌,以更协同的电碳技术引导产业向绿转型。
呼唤响应更快、交易更绿的电力市场——
在南方电网经营区域,新能源消纳高峰期,每两度电就有超过一度来自新能源。如何高效配置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涌入每条输电通道直抵千家万户?
绿电用得好不好,要看市场在哪里。2022年启动绿证交易、2023年开展跨省绿电交易……3年间,繁荣的绿电绿证交易市场见证了南方五省区电力消费浓墨着绿的发展底色。
2022年9月16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正式启动南方区域绿证交易,当年累计交易规模18.56万个绿证,折合1.856亿千瓦时;2023年首次开展广西送广东跨省区绿电认购交易约200万千瓦时。2025年,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成国内首个多省区统一出清的现货市场,实现跨省区电力交易“日清日结”。广东、广西等五省区262家新能源企业接入交易平台,上半年完成绿电交易97亿千瓦时,同比激增6.2倍。其中广州单批次绿证交易规模达168亿千瓦时,创全国城市之最,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稳定低价绿电。
“电碳算”协同发展,积极布局电碳产业——
不久前,南方电网公司创新推出“电碳寻源系统”,在广西试点覆盖502家高耗能企业,实时监测碳排放强度。同步启动内部碳市场建设,首批纳入80余家控排主体,覆盖碳排放量约3000万吨,为钢铁、建材等产业提供碳成本核算工具。
碳市场是引导高耗能产业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减排行动、绿色转型的有效举措。从“十二五”期间提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到2024年提出从能耗双控到碳排双控的转变,再到2025年进一步扩围碳市场参与主体,碳市场已走过了14载。在不断深入的减排政策引导下,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布局电碳产业,深入开展电碳耦合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在筹备组建南方电网电碳联合服务公司,旨在打造绿色发展的全新生态,加速推进碳足迹核算、电能替代等算碳、管碳、易碳、降碳及“碳+”全链条业务,并聚焦绿色算力综合体建设、“电碳算”协同园区等领域,打造“电碳算”协同的创新生态服务产品体系。
融通产业加快绿色转型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提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南方电网公司,作为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连接器、整合者,正先行先试发展绿色产业,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
以电为媒,参与多种场景的零碳园区建设——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的提速将引导产业加快升级,转型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
自2023年启动建设近零碳示范区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已成功打造36个近零碳示范区,涵盖办公、工业等5大类别,涉及楼宇、数据中心等十余种场景。其中25个示范区获碳中和认证,成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窗口。在广东顺德川崎汽车产业近零碳园区,建设了1.91兆瓦的分布式屋顶光伏系统,每年可供应195.17万千瓦时绿色电能,并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模式,每年提供95万千瓦时调峰电量。项目投产后,园区度电成本下降28%,整个运营期间预计可节约用电成本超1800万元。
除了零碳示范建设,南方电网公司在零碳标准制定领域同样成果显著。牵头编制了《近零碳园区电力碳排放核算与评价》团体标准,规范电力评价标准,为近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施工图。
以电为链,全方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了49.1%;各类充电运营商已超过1万家……13年前,南方电网公司发布了第一份年度绿色发展报告,用专门章节讲述了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助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是其中一项。
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加入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成立了公司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彼时,南方电网公司建成了电动汽车充电站10座、充电桩350支。如今,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已率先实现充电设施乡镇全覆盖。截至2025年6月,南方电网公司“顺易充”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300万人,平台接入充电桩总量超过74万支,年充电量超18亿千瓦时,平台累计充电量57亿千瓦时。
南方电网公司聚焦产业所需和企业所能,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建设,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融合互动。
打造海南“一张网”充电运营新模式。2022年,海南电网公司联合海南交通投资控股公司共同成立了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服务公司。运营3年来,该公司实现了公用充电桩百分百接入和“一个App畅行全省”,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放眼全球这都是一个创举”的高度肯定。
积极验证车网互动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为了支撑大规模车网互动,南方电网公司不断推动完善市场机制,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推动建立的“批发+零售”市场化机制,有效提高了车主和充电运营商的参与积极性,充电运营商将电力交易中获得的部分收益用于补贴车主。
示范引领产业逐绿生金
2007年,南方电网公司启动了“绿色行动”工作,着力打造一个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绿色平台”。如今,翻开《南方电网公司生态强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加快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加强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作为重点任务跃然纸上,这场由南方电网公司发起的绿色转型示范行动,将带动电力供应链上下游产业降碳减碳、激励新兴产业逐绿而行。
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手段,赋能电网供应链更绿——
日前,南网供应链集团江村区域仓库顺利完成了分布式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可满足园区100%的用电需求。该仓库是公司范围内面积最大、存储能力最强、供应金额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智能化程度最高、检测品类和检测项目最多、检测标准最全的“检、储、配”一体的绿色智能标杆仓库。
这是南方电网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其中一个样板。南方电网公司筑牢绿色理念贯穿全链条,系统推动电网供应链业务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构建物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在采购环节完善绿色评价标准,优先选择低碳产品,推动供应商绿色改造;在仓储环节加快“零碳仓库”建设,推广光伏供电与节能设备;在回收环节,健全废旧物资循环体系,创新“换新+回收”模式,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入选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累计完成10个区域仓和13个周转仓绿色智能化改造,闲置物资再利用率超90%;积极化解电网运行邻避效应,组织完成全网超900座城区敏感变电站电磁环境及噪声三年普测工作。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孵化新兴低碳业态——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品类,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向“绿”而生。
设立绿色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通过构建“南网双碳基金+绿色低碳项目”双向赋能模式,发起设立了5只“双碳”主题基金,基金规模52亿元。产业基金围绕能源电力产业链上下游绿色低碳领域共投出27个项目,绿色金融规模达92.37亿元。
开发绿色保险产品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发布了国内首份新型电力系统保险产品创新及顶层设计规划,研发电化学储能保险、环境权益损失保险、电力负荷管理责任险等产品,参与制订国内首个碳配额抵押融资标准,落地公司首笔碳配额抵质押融资。2024年公司绿色金融业务收入达540亿元。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南方电网正以电网之能转化生态之能,以产业之新重塑发展之质。这奔涌的绿色电流,必将为美丽中国注入不竭动能,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
南网报记者 卢翛楠
标签:碳启新程,生产生活,绿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