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对话周永兴:电网建设与管理创新并重

作者:齐立强  2010-01-25

上海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外资企业云集,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这里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在这个中国经济的窗口城市,电网的发展、供电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形象。

面对压力,上海市电力公司通过什么举措来保证当地的电力供应?又是怎样进行管理创新,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呢?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周永兴。

电网规划:受得进,落得下,送得出,用得上

记者:上海市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是电力负荷中心地区,需要强有力的电能支持。上海公司是如何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的?

周永兴:上海市工业和商业比较集中,经济比较发达,用电需求量很大,本地发电资源严重不足,而自身有限的土地条件严重限制发电项目的发展,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上海电网是一个典型的受端电网。所以,上海电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受得进,落得下,送得出,用得上”,其中,“受得进”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要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只能依靠外部电力。现在我们有两条±500千伏直流线路:三沪直流、葛沪直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有发展特高压才能够为上海用电提供可靠保证。目前,有两条特高压线路正在规划:一条是从金沙江溪洛渡到上海±800千伏直流线路;另一条是安徽淮南到上海的1000千伏交流线路。

记者:这是“受得进”的问题,那么“落得下,送得出,用得上”呢?

周永兴:“落得下”的问题比较严峻,外送电进入我们的500千伏双环网之后,还要送到负荷中心。上海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动拆迁成本非常高,要把电送到负荷中心难度很大。220千伏、110千伏线路施工阻力很大,这使得我们面临电网性缺电的问题,并非发电不足,而是电网建设跟不上,导致电网出现“卡脖子”,最终导致缺电。

“送得出,用得上”主要指的是配电网深入到居民区以后产生的矛盾,去年国家电网公司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上海电网“十一五”发展会谈纪要》后,我们积极抢占线路走廊、变电站土地资源,将规划的红线落实为黄线。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使电能送到千家万户。

记者:将电能送到千家万户应该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对于上海公司而言,电网的稳定性应该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吧?

周永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要求很高。电网“稳得住”,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上海发达的工业、商业对电能质量要求很高。现在外来电如此之多,电压等级如此之高,一路特高压输送的电就能达到700万千瓦,占上海用电负荷的1/3;多条直流线路在一个地方落地,发生故障时,很容易出现切换不成功的问题。这些对电网的稳定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我们在市中心修建500千伏地下变电站,对电网的稳定性是一个很好的保障。由于外来电都是有功功率,我们通过增加电容器等手段增加电网的无功功率,以保障电网的稳定。

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展

记者:谈了“硬件”建设,再谈谈“软件”。在举国上下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企业都开始重视履行社会责任。您认为电网企业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周永兴: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央企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为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作出了表率,履行社会责任成为电网企业应尽的义务。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电网企业应对自己有新的要求。社会责任强调与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我觉得,与社会利益相关者做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落脚点。把这些工作做到位,也就维护了社会的整体利益,我们也就尽到了社会责任。

记者: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上海公司具体作出了哪些努力?

周永兴:上海公司从2002年开始,连续4年在行风测评中获得第一名,最近两年成为上海唯一一家免测评单位。在文明行业测评中,上海市电力公司也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上海市政府评价说,供电企业由以前的“电老虎”变成“电老牛”了。

社会各界都是我们的利益相关者。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动拆迁问题、环保问题、节约土地资源问题、架空线路入地问题、减少黑色污染问题等,都涉及利益相关者。对架空线入地改造,我们每年都要投入15亿~20亿元,这能有效地减少视觉污染和黑色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这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电网建设改造理念由“以我为主”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根据城市规划制定电网规划,促进社会和谐,这也体现了社会责任。

管理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记者:近年来,上海公司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成绩斐然,走在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的前列。您在管理创新方面一定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吧?

周永兴:先进经验谈不上,不过通过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实践,还是积累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管理创新是围绕战略来展开的。我们必须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建立起一整套战略管理体系。管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战略目的服务的。没有制定好战略规划,没有奋斗目标,就谈不上管理。

管理创新是一项具体实践活动。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的好坏,应该由实践结果来检验,如果管理不能与我们的实践相结合,无异于纸上谈兵。2005年下半年,我们开始推广精益生产,将管理与生产一线相结合,自下而上地突破。生产一线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能在一线取得好效果的管理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所以,管理需要结合自己单位实际来进行。

管理的创新需要激情,要与文化推进、以人为本结合起来。在方法上强调以点带面,先搞试点工程,成功之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在管理创新工作中,一定要让别人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只有取得了好的效果,才是成功的管理。

记者:您认为,影响管理创新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周永兴:最关键的一点是做到群众满意。群众满意不仅仅是指对企业的工作业绩满意,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参与其中。我们的管理创新,是协助他、帮助他改进自己的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他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

我认为,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得让员工真正发挥出主人翁精神,全员动员起来,每个人的价值都体现出来,他们就会越做越起劲。他的工作在自己的手中,在自己的头脑中,以主人翁的姿态,自己享受工作的过程,感觉到工作是一种快乐。这样的管理创新才能够有激情地推动。

记者:据我了解,上海公司一直与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引进了先进的管理体系。请问外来的管理体系与我们的企业实际结合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周永兴:在这过程中,我们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引入外国先进的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体制的变化,很多部门权限发生变更,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发生变化。

我们供电企业是比较传统的国有企业,相当一部分人以前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害怕改变,对外来事物有着先天的抵制情绪,这成为我们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

记者: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怎样使外来先进经验在本土生根开花?

周永兴:我们与艾森哲公司、毕博公司、麦肯锡公司都合作过,与它们的合作方式很重要。改革应该以我为主来开展工作,咨询顾问公司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前的基础再好,也会有超越的空间,只有不断地否定以前的工作,达到否定之否定,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对新的、外来的东西,我们主要通过案例学习、现场学习来形成一种共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也是非常具体实在的。对国内外成功企业、成功案例的学习,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也能帮助我们树立对管理创新的信心。

标准化建设: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

记者:刘振亚总经理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您认为,标准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永兴:标准化的定义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共同制定并被反复使用的制度和方法。标准化是保证以前的“三化”实现的一个基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没有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

在一个标准化的框架下,企业做到协调一致,才能充满活力,体现出企业的最佳状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就是企业内部的规矩,也是企业内部的法规。在法规之内可以发挥最大限度的自由,也就是企业的活力,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状态。

我所理解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这三大标准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标准是管物的,工作标准是管人的,管理标准是协调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这三者缺一不可。

记者:您认为标准化建设怎样才能做好?

周永兴:首先,我们的工作应该有严格标准的约束。现在我们日常工作有很大的随意性,所发布的规章、制度、办法都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临时通知、办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不成熟性,但是一经成熟就要转化为一种标准。

其次,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次发布时,都要对标准进行修订,旧的、不实用的标准要去掉,新的标准要加进来。标准应该是常新的,要一直处于一个实用的状态。

最后,标准化建设一定要与信息系统结合起来。SG186信息系统为标准化建设提供现代化保证,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现在我们的工作量这么大,如果没有信息平台的支撑是不可能运转下去的。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周永兴,电网建设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