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打造创新晴空 科技创新引领南网转型

  2011-11-17

●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物质是基础,但公司目前在精神激励层面的研究还不够,这要建立一套体系,各级党组织、工会以及团委等部门要多做工作,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树立为国家、为企业做贡献的价值观。

●我们要冷静思考,不能被新能源行业的华丽“外衣”蒙住眼睛,见风就是雨;不能一说到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就不计成本、不计造价地上项目,这是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要把经济、政治、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都分析清楚。

●公司在科技投入上只要有成果,从不吝啬,全力支持。引入的人才也需要成果来检验,研究失败了也是成果,可以买教训,积累经验。一个正常人不可能从不犯错误,我们要对失败更宽容。

●我们既要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也要鼓励群众性创新。这些小发明小创造虽然小,但对公司的科技创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赵建国在公司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2009年,董旭柱回到国内,加入南方电网。在此之前,他先后在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咨询公司(EPRISolutions)和两家跨州电力公司FirstEnergy和ProgressEnergy任部门总工程师和首席工程师,在智能电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恰好的事遇到恰好的人,这就是幸运。”去年,中国启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董旭柱坚信,在南方电网能实现他的智能电网梦。

11月10日召开的南方电网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会议上,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赵建国说,“南网不但要为科技人才搭建好的平台,还要提供一个干事的良好环境,只要你行,这片天空任你闯。”

500万元奖金重奖项目带头人

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会议上,南网科研院副院长饶宏代表“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科研团队,从公司董事长赵建国手上接过了500万元的奖励。会议提出,对项目的几名关键带头人,奖励不低于50%的奖金。

谈到该项目的成功经验,饶宏说,主要是南方电网提供了一片科技创新的“晴空”。

近年来,南方电网在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上,重点激发企业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有效调动各单位与广大员工投身科技、参与科技的积极性。不仅研究与建立了公司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落实科技创新与人才激励政策,同时还积极探索研究针对科研单位的政策措施。

从今年起,公司逐步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在各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到2020年,分子公司不低于15%,专业科研单位不低于25%。为了落实技术创新与人才激励政策,公司党组最近研究通过了公司《科技奖励管理办法》、《技术专家管理办法》等制度,拓宽了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扩大科技奖励范围,建立科技创新成果与员工岗级、薪级管理挂钩的机制。

赵建国说,现在公司在精神激励层面的研究还不够,这要建立一套体系,各级党组织、工会以及团委等部门要多做工作,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树立为国家、为企业做贡献的价值观。

目前,南方电网已经设立了技术专家称号序列,形成了梯级递进的技术人才发展通道,其中首席技术专家薪酬待遇达到了分子公司领导正职的水平。

创新不能“说风是风说雨是雨”,要把经济政治技术分析清楚

会议指出,现在我们国家还处于工业化中期,转型升级的和发展新能源是必须坚持的大方向。但是,一定要把当前面临的形势看清楚,搞清楚要创新的地方。

“转型升级是非常大的一项工程,我们从事电力行业的人员,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政人员,不能被新能源行业表面华丽的‘外衣’给蒙住眼睛,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不能一说到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就不计成本、不计造价地上项目,这是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要把经济、政治、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都分析清楚。”赵建国说。

赵建国表示,新能源给电力行业发展带来很多新机遇,但是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的时候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要靠创新来解决。

例如,现在国内发展还不错的风电企业和太阳能企业,生产线不少,但是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今后肯定是发展方向,鼓励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和适当的实验都是可以的,但是大规模工业化得具备经济、技术条件。”虽然成本制约着“太阳能”发电用电进入老百姓家,但是公司可以通过科研创新,逐步缩小用电成本差距。

电动汽车行业也是如此,现在电池技术不过关成为减慢行业发展的瓶颈。实验结果表明,现在市场上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次数一般是500-600次,充放一度电的储存费大概是8元。在目前的电油差价下,电池的充放电重复使用次数至少要达到2000次以上,充放一度电的储存费要降低到4元以下才有商业应用价值。

赵建国表示,如何降低成本,让消费者早日用上电动汽车,公司可以在这方面思考如何进行技术创新,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引导这方面的发展。

失败的教训也是成果,群众性创新要鼓励

董旭柱进入南网科研院以来,和他的团队一起承担和参与多个国家级智能电网科技项目和南网的重大科技专项,并完成了南网的智能电网战略规划,投运了国内首个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申请了多项智能电网相关专利。重要的是,人才的引进带来的创新思维,将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近年来,南方电网明确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着力点,在加强科技人才体系建设中,注重创新型人才与创新团队的培养。目前,公司已拥有2名工程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8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22名技术专家和264名助理技术专家,科技研发人员达到1200余人。 会上,赵建国明确提出,要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就得实施好“三大工程”,即领军人才开发工程、技术专家培养选聘工程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要围绕电网安全稳定与控制、电网经济运行、设备集成应用三大核心技术,面向全国、全球广泛合作,整合资源。

“一直以来,公司在科技投入上,只要有成果,从不吝啬,全力支持;引入的人才也需要成果来检验,研究失败了也是成果,可以买教训,积累经验。一个正常人不可能从不犯错误,我们要对失败更宽容。”赵建国表示,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谁能干谁干,不看年龄和级别。

他还强调,在科技创新中,既要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也要在小创造上有所发明,鼓励群众性创新。近期,公司将制定《关于鼓励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的指导意见》,加强群众性创新活动的指导、资源支持与奖励激励,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开展技术创新。“这些小发明小创造虽然小,但对公司的科技创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公司将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引进10名以上符合国家“千人计划”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20支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团队,培养与引进20名以上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1000名公司技术专家。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创新,科技创新,南网,转型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