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叶冰:需求侧管理需摆脱“孤岛”思维

作者:于海江  2012-09-14

“搭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结构并实现其功能,对提高电网的供配电能力、实现节能降耗并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9月5日,施耐德电气能源事业部战略和业务发展总监叶冰在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现场,接受了《中国电力报》采访。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智能供配电网络中的关键决策系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传入中国。它要求电力供需双方共同对用电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能源消耗,节省双方费用支出的诉求。“在本次活动中,施耐德电气带来以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为重心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注入更多的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以及高能效。”叶冰介绍说。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虽然处于加快发展期,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激励政策不足、企业节能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合同能源管理实现方式存在障碍、融资渠道缺乏等。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宣布在北京市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试点工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带来新气象。

《中国电力报》:施耐德电气如何看待“需求侧管理”这一概念,在中国,如何推动需求侧管理的发展?

叶冰:智能电网范围非常大,施耐德电气更愿意称其为电网的智能化。从全球范围来说,电网的智能化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领域。在中国,智能电网领域以往更多地侧重于输电侧。但事实上,能更多体现客户价值或提高社会效益的领域应该是在配电和用电侧,这与施耐德电气目前正在做的一些实践、产品、解决方案也是相关的。我们一直在帮助一些用电负荷密集的大型能耗企业、商业建筑进行能效管理,如果能以此为基础整合输配电网、电网的管理者、组织者,完成需求和供应方的互动,那就实现了我们所说的“需求侧响应管理”。

在施耐德电气看来,让电网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清楚看到“需求侧管理”的价值是驱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用户和供电方为例,通过“需求侧响应管理”,用户可以诊断自身的能效情况,动态掌握自身负荷水平,并实现与电力供应方的实时信息交换;而供电方则可以凭借“需求侧响应”为依据建立能效电厂,灵活调节短时间内的用电需求,不需扩建基础设施即可满足短时内的高负荷用电。当然这一切都要基于一个成熟的技术平台,这也是施耐德电气一直在做的。

《中国电力报》:目前而言,需求侧管理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在商业模式上有没有一种可以借鉴的“范本”?

叶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或者说是一套成熟的系统来运营需求侧管理,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也需要一个   牵头者,引导大家完成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确保参与者都可以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获得效益的提高。

但就目前而言,各方可能会更加偏向于“孤岛”运行。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例,用户和供应商在整个过程里面会有一些监测、反馈、控制、管理的一套手段,实现节能增效,减少电力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如何真正实现与整个电网的互动,需求侧管理谁来投资,如何获取收益等更进一步的问题都还在初步探索阶段。

最近一年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与财政部出台了很多利好的文件和政策。比如说,对通过实施能效电厂和移峰填谷技术等实现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和转移高峰电力负荷的地区进行补贴,东部地区每千瓦奖励440元,中西部地区每千瓦奖励550元。但是仅政策的支持尚不足以支撑整个系统的发展,要把“需求侧反应管理”经营成一个可实施并能获得广泛参与的项目,我们还需要建立起可盈利、可持续、可复制的业务模式。就中国市场而言,在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度是相对比较高的;但商业运行层面就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探讨。

《中国电力报》:施耐德电气提出需求侧管理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需求侧管理这个市场您是否有一个大概估计?未来施耐德电气将做哪些努力?

叶冰:需求侧管理对于施耐德电气来说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领域。随着中国对电力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上更多的融入社会效率和社会效益因素,需求侧管理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

新能源的介入也是到需求侧响应管理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现在,谈及新能源,更多想到的是大型的风场或太阳能电站等。但在未来,分散式或分布式的新能源也会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把这些分布式的新能源接入需求侧响应,是机遇也是挑战。

施耐德电气作为领先的电力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开发、实践电网智能化的基础性方案,除了需求侧响应外,我们还在很多领域不断努力,譬如灵活化的配网以及智能家居等,这些都是构建智能电网非常重要的“砖块”,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添砖加瓦”去构建智能电网这座“摩天大楼”。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叶冰,需求侧管理,思维,施耐德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