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以来,四川经历了雨雪冰冻、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也取得了灾后重建和灾后加快发展的新胜利。四川省电力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1月10日,记者专访了党的十八大代表、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
记者: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您听取了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之后,有何感受和体会?
王抒祥:能连续两届参加这样的盛会,我感到非常自豪,更感受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认真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后,我和大家一样心情很激动、很兴奋。
报告总览全局,内涵深刻,对过去宏伟业绩总结实事求是,鼓舞人心,对今后一个时期战略部署催人奋进,充满自信,完全可以预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持之以恒地沿着报告确定的道路走下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能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研读学习报告有三点印象比较深刻。一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中,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族未来长远大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二是首次提出国家能源安全,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出发,进一步强调了节约资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这些重要观点、重大理论的提出,符合国情、世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三是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为企业增加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记者: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的五年,四川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这五年,四川省电力公司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王抒祥:十七大后的这五年,四川省走过了极其不平凡的五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遭遇了雨雪冰冻、特大地震、特大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经济上还遇到了金融危机。但四川省也创造了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后加快发展两大奇迹,我们正在从悲壮走向豪迈,从豪迈走向辉煌。
四川省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在川的一个全资子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部署,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方面加快电网建设,特别是加快灾后电网重建的步伐。另一方面,我们为促进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供好电、服好务。近三年,我们确保了灾后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这也获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另外,四川丰余枯缺的矛盾很突出,我们依靠国家电网公司从区外购电,实现了四川枯水期连续三年没有拉闸限电,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同时,四川水电资源丰富,特别是丰水期电量富余,我们也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大规模的配置资源,把四川富余的水电、绿色的水电、低碳的水电通过特高压送到华中、华北、华东,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记者:您是怎样看待目前四川电力供应格局和能源结构的,如何定位四川在全国电力格局中的位置,未来还需要做哪些努力?可以描绘一下四川电力未来的蓝图吗?
王抒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省委第十 次党代会上提出“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的奋斗目标。并结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科学开发水电资源、优化发展火电、安全发展核电”的新方针。根据四川电力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四川电网装机容量将超过900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达到7629万千瓦,四川将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电基地。围绕打造四川电网“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这个目标,四川省电力公司将投资1003.5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四川电网。全力打造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坚强智能大电网。构筑起跨省区、跨流域的“水火互济、购送灵活、交换方便、新能源上网高效便捷”的电力资源配置平台。到“十二五”末,四川电网将实现从局部电网、传统电网向枢纽电网、现代电网的全面升级和全新跨越,将为构筑我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为四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的支撑。
记者:四川电力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提出了解决藏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目标,这其中包括9月19日刚刚投运的新甘石联网工程,您也在中国电力报上刊发了 《四川藏区电网建设告别历史遗憾》的署名文章,请谈一下您的相关感受?
王抒祥:四川藏区水电资源丰富,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但由于历史原因,电力发展滞后,无电地区比例较大。为满足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 式发展的需要,坚强的藏区电网和完善的供电服务体系,是重要基础,是保障藏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重要条件,也是藏区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藏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新的历史机遇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在去年共同启动了“十二五”四川藏区电网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计划投资192.5亿元,着力突破制约四川藏区电网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新甘石”联网工程作为支持四川藏区电力发展之一的重大民生工程,总投资32.15亿元,线路全长1015千米,工程将甘孜州北部与四川电网主网相联系,消除色达、石渠等县用电盲点,与主网联网,最终解决甘孜北部8县的用电问题,是确保“十二五”末基本解决藏区无电人口供电问题的关键。
记者:在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上,四川省电力公司将如何继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王抒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电力企业来讲,就是要加快两个转变。一是要加快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以特高压为主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能够保证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有电可用,也能够保证四川清洁能源开发“送得出”。第二就是要加快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 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入手,实现我们管理水平的提高、业绩的提高、同业对标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素质的提高。通过两个转变来落实科学发展,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好这次党代会的精神。
记者: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您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电力发展方式有什么建议?
王抒祥:特高压工程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电力发展方式,优化能源布局,实施全国能源优化配置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解决煤电油运紧张矛盾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绿色发展科技发展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特高压在世界能源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核心技术属原始创新,关键设备都由国内首创,多项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实现了世界电网科技领域的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特高压交流工程已安全运行多年;特高压直流工程已安全运行两年多,曾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特高压电网技术支撑工程一起入围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因此有理由入围创新性国家重大突破项目,结合四川电力发展实际,我认为根据四川电力结构特点及解决四川丰余枯缺矛盾的需要,只有通过特高压技术跨区域平衡四川水电资源,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标签:十八大代表,王抒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