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三元朱村是我国北方地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年逾古稀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带领村民探索集约化经营,以冬暖式大棚为依托,发展农村经济,培养新型农民。三元朱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村子逐渐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富裕村、明星村。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老书记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谈及改革开放以来三元朱村的发展,王乐义连连感慨“变化太大了”。他回忆说,1978年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全村年收入17万元,人均65元;而2011年全村年收入达到了4970万元,人均纯收入2.606万元,村民存款总额3200多万元。
王乐义说,从最初以种植果树作为脱贫的突破口到1989年率先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三元朱人掀起了我国北方蔬菜种植的“绿色革命”。特别是2006年三元朱村被国家农业部和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全国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楼房,开起了小汽车,用上了现代化家电。
20多年来,王乐义一次又一次领导了蔬菜大棚的技术升级。每当向前来取经的人介绍大棚蔬菜发展历程时,王乐义总忍不住夸夸供电公司。他说,供电公司在服务“三农”方面作出了表率,农网建设搞得好,供电服务也让老百姓很满意,特别是在丰收季节、逢年过节时,供电员工经常上门服务,把优质服务送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如果没有电,很多新技术根本没法用,很多增产增收的小窍门连想都不敢想。”王乐义介绍说,电气化蔬菜大棚里安装了卷帘机、智能温控器、自动气肥机等设备,能更好地调节温度,作物生长快、采摘早、价格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低效问题。“种菜能用上高科技设备,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现在大棚里的电缆都埋在地下,新型箱式变压器安全又美观。”
谈到三元朱村的未来,这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四届的党代表兴致勃勃地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事。我们村已具备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今后还要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争取实现低碳科技、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和谐幸福的目标。”
采访即将结束时,王乐义还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三元朱村实地走走,看看这个中国特色经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幸福村现代化的村貌村容,看看村民“和城里人一样”的电气化生活。
标签:十八大代表,电力,供电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