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钟建英:技术创新促制造业智能转型

作者:记者 栗清振 通讯员 陈培军 张燕  2016-03-11

  技术创新促制造业智能转型


  访全国人大代表、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钟建英


  要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


  中国电力报:装备制造业在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钟建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一批重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特别是电工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的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电网用成套装备等为代表的电力装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工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为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和推行“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力报:在您看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钟建英: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要求电力装备制造业必须向智能化制造转变,关键要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推动电工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制造水平,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奠定基础。


  中国电力报: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还需要国家出台哪些扶持政策?


  钟建英: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国家认定的重大电工装备制造企业给予持续政策支持和资助,推动重点技术领域、关键核心零部件、共性基础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研发应用。1983年7月12日,国务院做出《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国发[1983]110号文件),要求在十年内将十大装备制造技术真正实现国产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成立了具体的领导小组、研制小组和具体措施。事实表明,这一决定对于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但也处于由传统制造转型为智能制造的关键节点时期,需要国家在政策引领上,资源整合上,模式创新上,经费支持上做出具体的措施,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规划,由各省对省内的国家重大电工装备制造企业落实,各电工装备制造企业完成政策、制度支持相关要求,从而可以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电力报:核心技术创新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结合实际情况,应该如何优化支持方式?


  钟建英: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在人才培养、人才团队建设和人才工作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将国家、省一些人才名额给予单位,由重点企业自身认定人才,选拔人才,隔行如隔山,不要将所有人才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评比,而是给予重点企业单位充分自主权选拔人才,单位认定了人才,就可以作为这个行业的精英人才。给予人才所在单位政策和经费支持,给予人才本身科研项目、科技奖项、荣誉称号、科技奖励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培养,重点突出。


  中国电力报:在您看来,装备制造企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市场机遇?


  钟建英:装备制造企业只有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才具备向“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整套电力设备设计、制造、服务能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都是电力装备制造业传统国际市场或者合作伙伴。例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机遇。以平高集团为例,平高集团已有计划地开拓了沿线国家的市场,并增设了波兰分公司、印度子公司、巴基斯坦办事处、南非联络处、老挝联络处等海外机构。


  如今,平高产品已行销到东欧、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中标并执行了一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EPC项目。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钟建英,技术创新,制造业,智能转型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