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电力投资

电力投资

首条±160千伏海底直流电缆落户汕头(图)

  2013-09-17

9月13日早上5:30,随着现场指挥人员的一声号令,世界首条±160千伏海底直流电缆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海域开始敷设,该海底电缆作为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莱芜终端场,终点位于汕头南澳岛长山尾终端场,线路全长约9.3公里。

据了解,海底电缆敷设完成后,南澳岛风电侧的两个换流站将实现与大陆电网侧换流站的连接,也即意味着南澳岛与大陆两侧间的直流功率输送成为可能。

世界首条±160千伏海底直流电缆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海域开始敷设。肖嘉 摄

据悉,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项目是国家科学技术部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一期)重大项目“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的示范工程,由广东电网公司牵头、汕头供电局为项目建设单位,拟建成一个电压等级为±160千伏,输送容量为20万千瓦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一期在汕头南澳岛上建设2个换流站,在澄海区塑城站近区建设1个换流站,同期建设直流侧、交流侧的线路以及相关变电站的配套扩建。(杨梁)||||

世界首条±160千伏海底直流电缆开始敷设

南方日报讯 9月13日早上5∶30,天刚蒙蒙亮,而海岸边却已人头攒动,喊声阵阵。“开始!”随着现场指挥人员的一声号令,世界首条±160千伏海底直流电缆在汕头南澳海域正式开始敷设了。

“作为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9.3公里的海缆,将打通从汕头市澄海区莱芜终端场,到汕头南澳岛长山尾终端场的输电‘大通道’。”广东电网公司汕头供电局副总工程师吕文胜告诉笔者,届时,南澳岛风电侧的两个换流站将实现与大陆电网侧换流站的连接,也就意味着南澳岛与大陆两侧间的直流功率输送将成为可能。

究竟这条具有世界意义的海缆是如何“入海”的,“通道”一旦打通后,这项集合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输电系统又将为广东智能电网建设带来哪些新的变化?笔者跟随广东电网汕头供电局相关工作人员走上了负责此次海缆敷设的大型施工船。

世界首条±160千伏海底直流电缆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海域开始敷设。 肖嘉 摄

海缆敷设像“犁田播种”

昨日上午,乘坐狭窄颠簸的小船,在波浪涌动的海面上行驶了近半个小时后,笔者一行终于踏上了施工船。偌大的甲板上,施工人员紧盯着缓慢敷设入海的电缆。

“其实这个过程很有趣,敷设海缆就像犁田播种,用一个巨大的犁头再辅以犁头两侧的高压水枪冲刷,从海底划出一道3米深的海沟,然后就将海缆放进去就行了。”广东电网公司汕头供电局副总工程师吕文胜一边指着缓缓没入海面的电缆,一边向笔者介绍。

“很难想象,一艘近3000吨的施工船就如同一只巨大的螃蟹在海上横行。”吕文胜向笔者比划着。“通过一上午的紧张准备工作,下午3时左右开始敷设海缆,到下午6时已敷设了近1公里,每分钟能敷设9米,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期的速度。”但实际上,在海上施工的难度要远超于陆地。

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海底电缆在正常运行时,需耐受额定160千伏的直流电压,其运行电压之高为国内首创。

据悉,作为±160千伏金牛直流汇流场至塑城换流站间直流线路的一段关键路径,±160千伏金塑线直流海缆线路起着联接海岛与大陆两侧系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国内首条直流海底电缆。

“技术难度大、集成程度高、产学研特色显着、接口复杂是本次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一旦工程建成后,将作为我国产学研成果直接运用的典范工程,推动广东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吕文胜说。

海缆敷设有利于环境保护

据了解,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项目是国家科学技术部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一期)重大项目“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的示范工程。“到时将会建成一个电压等级为±160千伏,输送容量为20万千瓦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吕文胜表示,海缆敷设预计将于9月21日完成。该项目投产后,能新增一条输电通道,将南澳岛新增风电送出。另外,该项目较常规直流输电方式还大幅减少了占地、保护了环境,能够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郭家轩 通讯员/杨梁)

来源:广东电网公司 

标签:海底,直流电缆,汕头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