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银色线路,将北京、河北与内蒙古相连,届时距北京600多千米的内蒙古清洁电力由此输入,对北京电网来说意义非凡。
为北京引入清洁电
首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对供电品质的高要求。按照规划,北京未来不再新建大型电厂,本地燃气电厂也将逐年减少发电出力,还要满足煤改电、电动汽车等新的用电需求,以及首部空气治理要求。
北京电网是典型的城市受端电网,70%左右电力来自外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步伐加快,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加。
新形势下,首都能源发展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与天津、河北及山西、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在资源供应、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合作,建立形成区域联动、协调高效的清洁能源发展框架机制。
谈到工程建设意义,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总经理李同智这样评价,工程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之一,对北京治理雾霾、优化能源结构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跨区输入,将为更大范围地推动清洁能源替代、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起到示范作用。
国网北京电力副总经理安建强多次在调研工程现场时强调,电网发展必须要以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为引领,依靠特高压骨干网架,抓紧实施以特高压下送为主的外受电通道建设。
创新引领工程建设
全新的工程,激发了参建人员的创新活力。从设计开始,创新就融入其中。国网北京电力建设部副主任杨志介绍,“同塔并架优化设计,减少了土地和通道占用范围,提高了路径利用率。四分裂630平方毫米截面钢芯铝绞线,比常规四分裂400平方毫米导线提高了输送容量。”此外,金具绝缘子V串设计减少了走廊占地,导线水平排列,降低了铁塔高度。
创新前期协调机制为工程建设争取了更多时间。国网北京电力创新属地化协调工作模式,与平谷、顺义区政府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属地公司成立前期协调小组,工程开工前两个月就与地方政府对接,完成路径协议。开工前为避免因钢管塔供货不及时影响工期,国网北京电力建立物资供应协调机制,多次召开物资协调会,按天排产,驻厂督造,确保物资按工期需求供应。工程中,带动政府部门人员现场办公,为工程快速实施提供了保障。同时,打破原有按标段划分的方式,属地公司协调一基进场一基,确保工程快速有序推进。
创新项目管理让工程运转有序。虽然是特高压配套工程,但项目的建设质量及管理工作按照特高压建设标准实施。为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工程整体协调,更好地开展各项管控工作,业主、监理、施工、设计、物资等参建各方在现场集中办公,以业主为核心、监理为纽带、施工为主体,扎实开展前期策划、过程管控等工作。该公司建设部坚持每周现场协调,掌握工程进度的基础上。
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极大提高了建设效率。作为公司首批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试点工程,该工程所有灌注桩基础使用循环钻机和旋挖钻机施工。平原地区铁塔全部用吊车组立,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铁塔螺栓采用电动扳手紧固,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全线用八悬翼无人机展放导引绳,实现架线全过程不落地。
优质安全建精品工程
“原来走南闯北的建设特高压,现在下送通道建在家门口,有荣誉更有责任。”北京电力工程公司总工程师肖群安感慨道,“这项工程比我以前参加过的500千伏工程,甚至特高压工程,更有挑战性。”
25.5千米线路、109基铁塔,4.4万立方米混凝土,7个月全部完成。在送电岗位工作41年、经验丰富的李树智,被任命为项目执行经理,从2015年9月接到任务的那天起,施工团队就没放松过一天,各种节日都在工地度过,仅春节期间就完成了20基铁塔的组立。
为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在国网基建部的组织下,国网北京电力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现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细化安全目标,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定期监督检查监理,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实行工作票唱票录音,对作业人员、施工机具实行双准入管理。
北京段线路划分了7个架线区段,近600名施工人员参与建设。高峰时有近千人在一线施工,质量把控显得尤为重要。“从打桩、下钢筋笼、混凝土浇筑到测桩、成台,每个环节都要项目部把关后,才能继续下个环节。”李树智介绍。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北京电力,特高压,进京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