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气化网讯:就在两个月前,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共同编制的《江西省电网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年)》通过了由7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的评审。
国网江西经研院承接了该专项规划(500千伏及以上电网部分)的编制工作。从接到任务到交出成果,历时一年多,整个编制团队对这个全省首次开展的专项规划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其背后蕴含的多面价值有着全面而深刻地认识。
由一个点到具体落在哪的深化
7月21日,在国网江西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主任的办公室,笔者见到这个历时一年多、由两百多人参与编制的《江西省电网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A3大小的设计图纸,厚厚的两本,足有300多页。
2015年到2030年规划分两步走,一步是2015年到2020年,另一步是2020到2030年。在这个专项规划中,既有区域电网地理接线图,又有变电站站用地黄线规划图;既有区域线路黄线规划图,又有配电站黄线规划图,还有包括相关现状及分析图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历次规划审查会议纪要等等。
其中,500千伏及以上的专项规划,在综合分析了电网设施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用电需求预测等基础上,对各地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解读,对全省未来15年跨度内的500千伏及以上电网设施进行了总体规划研究、变电站站址规划、输电线路走廊规划,并提出了电网建设环保要求和规划的管理措施与保障措施。
与以往的电网规划相比较,这个规划有何特别之处?规划评审中心主任为我们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他随手拿出一本《江西省“十三五”电网发展规划》,说这个是电网企业以往编制的电网规划,从其专业角度讲,里头标明的变电站、线路仅是系统位置。也就是告诉你,未来几年要建多少变电站,变电站接线怎么接,投资多少等。在系统图中,由于变电站供电范围很大(一个500千伏变电站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几十公里),变电站只是一个点,只有大致的范围,具体落在什么位置,线路路径具体怎么走,要避让哪些重要的建筑设施、保护区域,这些并不知道。比如要在南昌市青山湖边建一个220千伏变电站,是建在湖的东面,还是建在湖的西面,说不清楚,只有等具体要建、正式启动这个工程的前期工作时,才会组织变电站的选址工作,具体敲定具体位置。这种规划有其自身的科学性,电网结构图简单、清晰,但也有不足,实际工作中有时就会遇到某地急需上马一个变电站而腾不出站址的尴尬。
现在编制的电网设施专项规划,却大不一样。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地理坐标上明确地标明了变电站的具体站址、线路路径,做到与城市规划的有效衔接,与城市道路、重要建筑、地下管网等同步布局、协调发展。从两个图中还不难看出,以前编制的系统图,站与站之间的连线大多是笔直的,而现在的专项规划图中,标明的线路就有横折弯曲,这是与城市实际规划有效衔接的结果。
规划评审中心主任介绍,画系统图相对容易,组织3至5人不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可编制出一个电网规划,而现在要在坐标上真正落地画图就难。由于不同的落点,制约因素不同,对实际情况影响也不同,所以在站址和路径走廊的选定时,工作人员都需事先到现场去勘察,走一趟甚至走好多遍。这原本是后续工程前期阶段中的一部分工作,但是现在提前到了规划中来做,规划的深度显然大大加深。由此带来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向塘500千伏变电站的选址和选线就是一个典型。由于靠近城市规划区域与机场等重要设施,涉及的制约因素多,需要衔接协调的事项也特多,仅这个点工作人员花了三个多月,做了6个方案,才基本确定最终选址、选线。
规划工作做到位了,后续工作开展就将容易许多。
花了小钱办了一件大事
今年6月,在听取规划成果汇报后,专家评审组一致认为,该规划思路清晰、技术路线正确、基础资料详实、电网设施布局方案合理,对于省城电网重大设施建设、电网设施与城乡规划有效衔接以及各市县设施规划编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规划评审中心主任感慨地说,这是花了小钱办了一件大事,用千秋万代的功劳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专项规划,彰显出多面的价值。
其一,该规划真正意义上将电网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中,做到了电网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深度衔接。规划评审中心主任说,做规划最难的在衔接。现在有了政府牵头,不再是单打独斗,做到了深度融入。
规划更科学更具有可行性,在编制过程中,电网公司就会主动考虑土地、交通等相关规划,将各方因素考虑进去,统筹布局,编制完成后,电网公司还会虚心征求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等汇总各方意见后,才最终形成一个让各方尽量满意的规划,避免了不同规划间的打架,减少了后期的修改和走弯路。
其二,该规划将有效提高电力设施规划落地效率。规划最终是要通过各级人大、各级政府审核批复,批复之后,规划中涉及的站址、路径等将具有法律效应,得到有效保护。主网规划是上位规划,地方规划是下位规划,下位规划要服从上位规划,上下之间的规划将更好地衔接融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陈振寿处长表示,电网设施要与城乡总体规划等有效衔接,并纳入到控制性详规当中去,实行黄线管理。这一措施将给电网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规划的站址再也不是“空中楼阁”,不再需要挪来挪去。
其三,规划有效落实,这是一种最大的节约。在城市以往的扩张建设中,不难遇到“建了拆、拆了建”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仅每年电力线路迁改的费用就上亿元。而现在通过统筹兼顾,综合布局,将有效减少今后电网建设中的拆迁问题。例如,在新修建一条道路时,有了该规划之后,在道路设计阶段,就会考虑是否需要在绿化带预留架空线路走廊,是否需要电力电缆的敷设,预埋多少电缆管道,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的位置预留将避免城市道路“拉拉链”式的改造;在新建一个小区时,也会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预留好10千伏开关站的落点位置、电缆地下管沟的预埋,后期供电设施的建设不需要重新开挖,
这将减少政府一大笔不必要的开销。
其好处远不止此。以前要建一个变电站,是等“要生孩子了才去办准生证”,一个项目单独做一次选址论证,履行一次审批,前后至少要三个月。有了该规划之后,准生证是提前办好了,政府部门能够提前打捆进行综合评估,不再需要就规划中的单个项目单独组织可行性等论证,直接批复即可。这样一来,既可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又可大大缩短电网建设工期,实现和谐共赢。
小媳妇上花轿头一回
回想整个编制的过程,规划评审中心主任感得既艰辛又欣慰。
2014年10月21日,江西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和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全省电网设施专项规划工作的通知》。
在规划评审中心主任看来,政府层面与电网企业联合发文,来推动电网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这在江西还是首次,足见专项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的重视程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完善电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处理好电网建设与城乡发展的关系,促进电网建设和城乡发展相互协调,相互融合,提高电网设施规划落地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电力能源供应需求。
国网江西经研院承担了500千伏及以上电网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而220千伏及以下的电网规划编制交由各设区市、(县)市规划主管部门和供电部门联合牵头落实。
虽有着丰富的电网规划实践经验,但在刚接到这项任务时,编制团队坦言却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大家之前都没有做过,这可是江西开创先河的第一次。尽管也有个别省份做过类似规划,但出于保密,没有办法弄到相关资料。惟有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工作怎么开展?要做哪些事?需要哪些人参加?具体跟哪些部门对接?等等,在正式开始编制前,国网江西经研院做了很多方案。
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且将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外行人难以想象。光调出一张城区规划图都异常困难,在规划深度的讨论上也是几次议而未决。编制团队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在2015年5月,终于对“做什么、怎么做”整理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
南昌作为省会城市,经济水平、复杂因素远胜过省里的其它地市,对电网规划编制的全局性、综合性、科学性要求更高。他们决定先从这个最难啃的地方入手,以此作为试点。
在“深度”上他们明确,近期和中期规划,500千伏及以上电网设施的布局要与220千伏及以下的电网设施规划紧密衔接,协调统一,做到“黄线”控制;而远期规划,由于不明确因素多,尽量做到结合城乡规划,预留电网建设资源(如变电站站址用地、变电站的出线走廊等),为未来留下宝贵的发展空间。
电网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这个专项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电力行业部门的专业规划,而且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各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电力规划的深化和细化,是指导全省各地电网设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依据。
鉴于此,从一开始,国网江西经研院就没有闭门造车的想法。为把事情办好,他们充分利用全省的相关资源和优势,编制中联合了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和省电力设计院两家省级规划设计单位一同参与,形成了“1+2强强联合”的工作模式。
有了明确的思路,加上有了队伍保障,编制的进度大大加快。仅两个月,规划团队就完成了南昌电网专项规划的编制。在总结试点经验,厘清工作内容深度及工作流程后,规划编制工作迅速在全省范围铺开,至今年5月,历时一年左右,圆满完成了规划的编制任务。为了更切合各地市发展实际、满足地市发展的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及提交审查之前,编制组采用开会汇报讨论以及上门走访沟通等形式,广泛征求和吸纳了各市县规划局、各地市供电公司的意见和建议。(彭海燕 柯超 龚文凯)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解读,江西电网设施,专项规划,多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