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电力投资

电力投资

首都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送电投产

作者:齐威 李艳娜  2017-12-26

  2017年,北京市启动了“电力架空线入地大会战”,按照北京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全市在首都核心区(东、西城区)范围内,对电力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整体工作量达到“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作量的5倍。12月14日,随着天坛路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顺利竣工送电,国网北京电力负责组织实施的58条道路全部投产。


  记者从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程指挥部了解到,为优质高效完成今年任务,面对异常繁重的任务,今年年初,国网北京电力就将首都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列为2017年电网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成立国家重大项目电力建设与服务总指挥部和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优先安排项目和资金,统筹组织人员和保障力量,优化施工计划和停电安排,坚决打赢架空线入地工程攻坚战。在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办、各委办局和东、西城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58条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顺利竣工投产,新装10千伏箱式变电站266台、开闭器255台,敷设电缆长度151公里,将拆除柱上变压器326台、导线165公里。西直门南小街、樱桃胡同等14条道路已经率先完成撤线拔杆。


  专业保障 全力推进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大会战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国网北京电力抽调技术和业务骨干,专门成立了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并下设架空入地办公室、7个专业组和5个项目部,统筹全公司资源,抽调技术和业务骨干,组织50余人的专班团队,组建架空线入地工程临时党支部和共产党员突击队,举全公司之力,分区划片、专人专班,实现“一条道路一个项目负责人”,全力推动工程建设。在今年架空线入地实施的高峰时期,2097个作业点同时开工,最高时单日投入人员4700余人,车辆1200余辆,全面铺开进场施工,实现架空线入地大会战。


  技术方面,国网北京电力将首都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纳入公司年度重点攻坚任务,根据工程特点编制工程全过程提速增效管理机制与措施、工程典型设计模板及评审要点、架空配电线路入地改造工程技术细则等细则,助力工程建设提速增效。国网北京电力还专门组织对在建和已投运的入地工程进行专项安全巡检和技术监督,逐项工程监督施工安全质量,组织落实整改,确保工程稳步推进。


  一路一案 架空线入地工程进入集中撤线拔杆阶段


  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12月以来,架空线入地办多次组织市路政局、交管局及东西城区政府、市电力公司共同召开电力架空线撤线拔杆推进会,研究确定集中撤线拔杆工作安排。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李宁介绍,现阶段撤线拔杆主要有以下难点:一是工作量大,要在12月底前拔除全部电杆,对人力物力的需求量极大;二是目前大部分电杆上的三线搭挂现象还比较严重,暂时不具备拔除条件,需要加强穿缆撤线力度;三是白天行人车辆密集,考虑交通因素,大部分道路必须在夜间进行拔杆,在施工时间上受到制约条件;四是晚上拔杆风险较大,因夜间温度低,光线不足,能见度差,对作业人员上杆作业、吊车操作、拔出后电杆方向控制等技术相对白天作业难度增加。


  为解决以上问题,国网北京电力选取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施工人员成立了专项撤线拔杆队伍,针对疑难点段制定差异化方案,驻点攻坚全力推进撤线拔杆工作。对每条道路制定“一路一图一杆一案”,分析每条道路的交通流量特点、电杆位置、关键风险点等信息,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专项拔杆方案。结合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投入车辆756台、人员4600余人次开展撤线拔杆作业,加强对撤线拔杆人员执业资格、特种作业机械进行检查,现场通过移动智慧工地进行远程监控,确保拔杆队伍专业、经验丰富、资源充足。同时,针对夜间施工,增加照明、反光标示、交通警示标识和交通导行措施,确保途经行人和车辆安全。


  国网北京电力将全力配合北京市架空入地办,制定“一路一策”,及时梳理三线搭挂清除情况,排定拔杆进度表,除了日常夜间作业外,在个别路段还将利用10时至16时之间的时段组织撤线拔杆。首都架空线入地工作协调推进组也将全力协调弱电线路三线搭挂穿缆撤线工作,进一步提速拔杆工作。


  文明施工 严格落实环保“六个百分之百”要求


  进入秋冬季施工以来,按照市政府要求,施工现场要实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 “六个百分之百”要求。


  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程作为市政府重点工程,从自身做起,从细节抓起。夜间施工时,在各施工道路,增加洒水降尘频次。胡同施工时,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与工作部署,在本身狭窄的胡同内,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面,采用湿法作业的方式,避免出现扬尘情况。施工结束后,第一时间将堆放的物料覆盖起来,并及时清理施工垃圾,让居民出行更安全、更放心。


  设备“隐形” 文保区施工综合考虑景观要求


  由于架空线入地施工的很多胡同都在文保区内,为了让改造后的电力设备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和谐,电力公司联系东、西城两区政府,积极进行设备入屋及景观一体化改造,将设备放置在沿街的建筑物当中,并对房屋进行专业修复,实现设备“隐形化、小型化”。对于街边露天安放的设备,结合当地街道文化特色进行外观设计。“比如,在大栅栏商业区樱桃斜街胡同,已经把两台箱式变压器安装入屋,保持了周边环境的和谐美观,也体现了胡同改造尽量选用景观化、隐形化设备的思路。有的则做成传统胡同的小门楼样式,古色古香。”李宁告诉记者。


  对于街边露天安放的设备,结合当地街道文化特色进行外观设计,主要采用地上小型设备,减少占地面积,同时满足景观化、隐性化的要求,达到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随着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程的推进,城市中如蜘蛛网般横七竖八的架空线路将逐渐从市民的生活中消失,首都的市容市貌将更加的整洁、美观,展现出国际大都市的风采。


  首都核心区供电可靠性提升 百姓生活用电质量提高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国网北京电力就编制了《配电架空线路入地改造工程技术细则》,并以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东城区南池子大街为“模板”完成了架空线入地典型设计,涵盖了架空线入地的技术原则、设备选型、建设规模等内容,为今年大规模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与此同时,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将架空线入地工程与“国际一流”电网建设相结合,同步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改造。此外,电力公司对于电缆维护有一套成熟规范的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局部放电试验、电缆介损试验、电缆运行环境检查等多种措施,能够准确的掌握电缆运行状况,确保电缆的安全稳定性。


  架空线路入地后,除了改善城市环境,也提升了电网安全可靠性。采用地下电缆方式为首都核心区市民百姓供电,因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汽车撞杆、异物搭挂等外力破坏造成的配电网故障将显着降低,而随之带来的是百姓生活用电质量的提高。


  至“十三五”末,首都核心区主次干路将全部实现电缆供电,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年户均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首都核心区将打造成为“安全可靠、智能互动、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国际高端智能配电网示范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北京电力公司

标签:首都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送电投产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