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贵池公司有5支专业抢修队,因为专业,人称为贵池公司的“特种部队”, 技安员余文超就是乌沙抢修队的一名“特种兵”。
小余除有熟练的电工技术、会开车的本领和能吃苦的精神外,并不特别。个子不比别人高,长的也没有别人帅,也要挣钱养家供孩子上学。心情愉快时也和队友之间喝酒聊天打扑克。唯有不同点是走起路来一阵风,说话不拖泥带水,一看就是个当过兵的。是的,5年部队生活,说干就干的工作作风刚好和专业抢修队的性质吻合。他说:有缘,赶上了。
说是赶上了一点不假。大伏天抢修队的主要工作,一是抢修,二是坚守维护,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用好电。一个抢修队包括队长才11个人,负责3个供电所9条300多公里的10千伏线路的抢修和管理,外加400多个变电台区运行维护。
巡线路,查台区是抢修队员每月必做的事。7月15日,小余领着一班人出发了,因为是司机,他把队员送到位后,也要完成自己份内的巡线工作。线路不会说话,巡线队员不能“坐诊” 和“问诊”,只有“巡诊”,“巡诊”就要跑路,跑路就要流汗。一条线路有多长你就要走多远,有沟有河过不去你要绕过去,练的就是脚劲,舍得流汗就行了。大伏天,野外作业那有不流汗的道理呢!六七公里长的线路来回一折腾5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来得及檫汗,其他队员又等着他开车去接呢!
一个星期后,抢修队的“生意”来了。7月23日,乌沙抢修队接到入伏以来的第一笔“生意”—— 贵池公司秋江供电所梅里狮子头的一台变压器“发脾气”了,吵着太热要“下岗”。虽然当时的“条件”不太好(高温37度),可队长的态度很坚决,决定当天就“交货”。 看似两个字,可要“走”的流程较多,有软任务,有硬任务,资料要完善,材料要准备。任务也不轻啦!老变压器要吊下来,新的大的变压器要吊上去,用行话说叫增容。作为司机,小余没有不到场的道理,拉人运材料,何况他还是技安员呢!他自己也是这么说的:该去的要去,不该去的也要去。这回小余想的更复杂一些:停电抢修是合情合理,但与心不忍啦。在田地里干活的老百姓回到家,不想吹空调,有个电扇吹吹也好啊!
不行,要想点办法,所谓抢修就是稳中求快。他把想法告诉队长后,重新调整抢修人员名单。他挑选技术熟练、手脚麻利且体魄健壮耐抗热的4名队员在杆上作业,还毫不谦虚地把自己排在第一名,惹得在底下配合工作的胖子、瘦子、年轻的和年纪大的“共愤”。天气不但热,电杆和变压器铁架上还烫人。拧螺栓——拆导线——吊变压器,一动就出汗,喝水——流汗——再檫汗,动作有规律还很协调,都在一个平台上工作,完成同一个任务。老变压器放下来很顺利,新变压器吊上去也很快。说是很快,但队员身上的工作服没有一块是干的,在一旁看热闹的老人和暑期的小学生也拿着小毛巾不停地檫汗呢!
“有电了,回家开空调看电视喽”!尽管一身汗,看着孩子们的高兴劲,队员们的心底是乐滋滋的。是的,你们能回家看上电视就好,能在空调房间里看电视更好。小余干脆脱下工作服拧了几圈又穿在身上,开上车出发了。
8月9日,安排计划检修,任务不算大,砍树、紧弧陲和更换双杆变被拉弯曲的铁横担。虽没有抢修那样紧张匆忙,但有时间承诺。计划检修就是准备充分,头天晚上小余就填写好工作票、安全措施票。材料准备细到一根螺栓,一根扎丝。两根铁横担对合眼比了又比,几根穿心螺栓对了又对。什么接地线、大锤、钢丝剪、临时拉、大绳、砍刀等堆满了半个车厢。
工作点在一片半人多深的棉田里,小余和他的搭档还是选择了上杆作业。出乎意料的是:今天在杆上工作也流汗,但有风关顾着,而在杆底下干活的人一个个叫热,那叫闷热,有风就是吹不着。小余却调侃地说:风水轮流转,今天该轮到我们享受了。说是享受,那是安慰自己的,工作结束时,工作服还是湿透了。
一天的工作只是暂时告一段落,也许一会儿又要出发,还要流汗。小余心想:能用汗水换得老百姓的“清凉”,付出了就值得。
标签:安徽贵池供电公司,余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