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普法宣传教育的开展,员工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这一点从各单位“法律诊所”的接诊量上可以看出来。以某地市供电局为例,过去一年,共接到法律咨询1024宗。其中,关键业务领域如市场营销、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等,是法律咨询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法律意识的增强固然可喜,但徒有意识还不足以控制法律风险,特别是关键岗位,其法律风险系数较高的环节,应及时加强法律“诊断”。
目前,各地市供电局都在密锣紧鼓地推行管理流程的固化工作,对各业务领域的关键节点进行固化。这是推动管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好举措,但管理流程固化为制度,很可能会染上“制度病”。一方面,制度终究是由人来制定的,制定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法律风险,那么风险因素将存在于制度执行的始终。另一方面,管理流程固化为制度后,如果没有及时回应外部法律环境的改变,那么彼时的“好制度”,很可能变为此时的“坏制度”。因此法律“诊断”应该全过程参与到管理流程的固化中,特别是在制定和修编环节,强化对关键岗位法律风险的控制。
除了管理流程这个“面”,对“点”上的法律“诊断”同样重要。制度是一张网,企业为了不被制度成本拖垮,留下“网眼”算是“权宜之计”。但法律风险很可能就在这些“网眼”的空隙中产生,导致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这需要及时进行个案“诊断”。以某地市供电局为例,在一项纠纷产生的初期,法律工作人员即进行法律风险预判,以“告知书”的形式向关键岗位人员提示法律风险;对可能形成诉讼案件的纠纷,组织“诉前准备会”,为关键岗位人员提供诉讼提示和法律风险预判;在诉讼过程中,组织“专家会诊”,对法律与事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有力的诉讼策略,实现合法权益的最大化;在诉讼程序结束后,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开展“案后总结会”,对诉讼案件中的管理问题进行“诊断”。如此由“点”及“面”,把管理流程中的法律风险降至最低。
据了解,在推行关键岗位法律“诊断”后,法律风险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某地市供电局,在过去的一年办结诉讼案件胜诉率上升至93.33%,其中主诉案件胜诉率更是实现100%。
标签:南网公司,法律诊断,由点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