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10月07日电 (记者吕雪莉)告别油灯篝火的岁月,被群众赞誉为“德政工程”的农网改造工程,为青藏高原广大农牧民圆了一个千百年的光明梦想。
长期以来,由于地广人稀、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等原因,青海农牧区普遍存在用电难的问题,有的地方电价甚至高达每度2-3元,不仅增加了广大农牧民的负担,也严重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推进。青海省电力公司抓住国家全面实施“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行城乡用电同价”的机遇,历时5年,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了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工程,彻底改变了广大农牧民用电难的状况。
农网改造后,青海电网覆盖面积从过去的(全省面积)14%扩大到57%,覆盖了全省90%以上的人口;还解决了7个无电乡、40个无电村、约1.5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如今,青海80%以上的村、97%以上的县都通了电。
据测算,农网改造后,青海广大农牧区电价平均每度降低了0.206元,每年减轻农牧民电费负担1.5亿元,受益农牧民达50万户。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网改造实施一年多来,全县农民的电费负担减轻了500多万元,户均减负78元多。
目前,青海电网直供直管的19个县市已实现了城乡居民各类用电同价,其余十几个县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由于规范了农村用电秩序,遏制了“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现象,停电现象减少了,用电安全有了保障。电力部门直接把供用电管理和优质服务送“货”上门,群众都说,昔日的“电霸、电老虎”变成了“电黄牛”。
用上了明白电、满意电,农牧民生活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了可靠的能源保障。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大量涌进农牧民家中,农村乡镇、个体企业由于供电质量的提高和电价的降低也有了长足发展。
(20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