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是一种廉价、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规模小、工期短、相对投资少、就地开发就近供电等特点,有利于农村通过实施以电代燃料来有效地遏制乱砍滥伐现象,尤其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后,以电代燃料已成为巩固这两项生态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
地处皖西南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既是一个纯山区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拥有8公里以上的河流106条,河道多属深谷型,自然落差大。全县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24.0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5.77万千瓦。因此,大力开发小水电资源,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可有效地保护岳西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该县生态环境。
前几年,岳西农民生活用电主要是照明,电炊还没有普及,农民烧水做饭取暖等都是靠烧柴烧炭,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近几年来,岳西在加速县乡办、鼓励集体办、扶持农民办小水电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推行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开发小水电,先后吸引县外资金1亿多元开发小水电,先后建成了纱帽(装机1600千瓦)、红岩(装机1000千瓦)、三井(装机1000千瓦)等一批股份制电站。特别是2001年底,国务院又批准岳西为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县后,掀起了岳西又一轮的水电建设热潮。严家(装机12000千瓦)、相公庙(装机2500千瓦)、八字岩(装机2000千瓦)等又一批股份制电站相继按期按质建成投产,到2004年底,全县已建成小水电装机近8万多千瓦,年设计发电量达2亿千瓦时,除满足岳西用电外,还能向安庆等地输送电能近5000万千瓦时。加之近两年该县通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村电价大幅下降,供电质量明显提高,仅去年一年全县农村用电量就达5000万千瓦时,比上一年平均增长25%。由于在农村大多数农户实现以电代柴代炭,农民不再普遍上山砍柴,因而,该县山上的植被很少受破坏。
该县通过水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一个以林蓄水,以水养林、发电、灌溉,以电代柴及以电促企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最终实现岳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最近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生态示范区”光荣称号。 (刘纯银)200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