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道

管理论道

九名年青人 搬动一座站

  2005-03-16


——记贵阳市北供电局调度所继保一班

近贵阳市北供电局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成贵州省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集中控制中心即北场集控,另一件就是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完成了对220千伏鸡场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


完成鸡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调度所继电保护一班共9人,平均年龄不到28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9名年轻人在基本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让这座近40年的老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他们在贵州电网老站变新站的改造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一座最重的变电站


1966年建成投运的鸡场变电站,原来是一座110千伏变电站,随着贵州电网的不断发展以及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逐渐成为贵州电网的枢纽站,并从110千伏升格为220千伏。由于重要,这座变电站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不断被实施技术改造、增容,到2003年这座变电站就成了贵州省负荷最重、设备最复杂的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一方面,该变电站要承担从北到南、“西电东送”每天上百万千瓦的网上负荷和近60万千瓦的下网负荷;另一方面,几十年无数次的局部性改造,使该变电站新老设备同时运行,新设备才一两年,还属于21世纪的前沿产品,而老设备却运行了几十年,已经严重老化。其中最复杂的要算继电保护这一块,不但有不同年代、不同规格的产品,还有不同年代职工的认识标准和操作工艺,一百多平方米的电缆层架子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电缆。这是综合自动化改造所碰到的第一个难题。


正由于这座变电站重要,所以对它的改造只能在不影响变电站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更不能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承担这项工程,要冒多大的风险和承担多大的责任啊!
项目责任制


综合自动化改造,是对变电站的所有二次系统进行改造,要拆除旧设备,换上新设备,这一拆一装,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比新建一座站还难。年轻的继保人员不仅要面对几十年沉积下来的一大堆问题,还要与方方面面密切配合,同时要确保变电站正常运行,工作不能全面铺开,只能分段进行,逐步推进。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该局调度所车间负责人任工程总指挥和班长任现场总指挥的基础上,他们又效仿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制的做法,制定出“项目负责制”:在每一项局部工作中,都任命一个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人员协同施工,并对此项目从头到尾全面负责。“项目责任制”把安全、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及该项目参加人的责任大小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家的责任心。


一流的职工队伍


继保一班9名职工,有8名是大学本科生,1名研究生,在贵阳市北供电局的一百多个班组中,这个班的文化素质最高。不仅如此,这个班还是一个复合型人才的班组,与过去老继保人员相比,他们对继保以外的专业同样肯学、肯钻,如与继保相关的计算机、远动、计量甚至开关等专业,他们都谙熟于心。难怪在鸡场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中,9个人就有5人能够完全胜任项目负责人的工作。


与线路、修试等专业比较起来,继保专业牵涉面广,要考虑的问题复杂,是一个“心很累”的专业,但是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个人却都能获得一种愉快和舒心的感觉。据说前不久机关科室指名要从这个班调走三个人,却没有人愿意去,可想这个班组有多大的凝聚力。(查宁伟)  2005-03-16

 

评论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